这周我想就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聊聊如何让孩子爱上古文这个话题。
一、《经史百家杂钞》:一本汇集了历代名人名篇的文选
曾国藩综合了所有前人长处,规避了短处后,选编了这本文选。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本书基本涵盖了中学时代到大学中文系要用到的所有文章。
毛主席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这本书既有文章的精华,也有思想的精华,还是入门国学,了解常识的快速入门之书。
读书就是跟对作者。曾国藩这个作者相当可靠,他从他实际需求出发,不是为了舞文弄墨炫技而选编文章:
①他选儒不选杂,基本上所有文章都符合儒家的思想;
②他选正统时代不选分裂时代,主要讲统一是怎么样炼成的;
③所选全是经世致用的文章,不选那种附庸风雅的文章
不仅如此,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也超高,里面节选的文章有中国古代一个知识分子为人处世、与人沟通能用到的所有文体。
可以说,如果能读透《经史百家杂钞》加上曾国藩的全集,再看任何古人的文章,基本上都不会太费力,中国古典学问也是基本入门了。
二、如何让孩子学好古文?
1、为什么孩子对古文不感兴趣
文学分传世文学和俗文学:那些在人类历史上提供了思想创建和风格突破的东西,叫传世文学(名著);俗文学就是平时看的通俗小说。
通俗小说和电影、电视其实都有一套固定的套路。人们喜欢这样的故事:勾起欲望的矛盾冲突,以弱胜强的人物设置,离奇的情节,打怪升级的结构。但文学名著,因为是在探索前沿的写作方法,不在阅读舒适区里。
对于孩子学古文这件事:考试驱动和兴趣驱动都不行。只有理解了这两点,才能对症下药。所以如果想要孩子培养文学素养,只能靠自己先学会了,然后再教给孩子。
「总心法」:理解这些文章都是干什么用的,然后吸取其精华,运用在当下我们就能用得到的地方。
2、文言文可分两大类
文言文主要分两类:一种是著书立说,阐发思想;另一种纯属是应用文。
其中第第一种著书立说,阐发思想的还可以再细分成两种情况:
① 主要目的是阐发思想,比如学过的《师说》《马说》《爱莲说》
② 探索文学样式,这种相对比较少见。像《汉赋》、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滕王阁序》等
对于那种阐发思想的,得当做历史来学;而对于尝试文学样式的,要当做文学来学。
3、见招拆招,不同类型不同学法
①对于探索文学样式的古文,想要学好,先熟悉文学史
文学史不是知识点,关键要理解,文学到底是干什么的,理解那些典故后,文章的美感以及智力优越感会让你享受读古文的乐趣。
经典就是经典,它的美由内而外,穿越时空。带着这种心态,你就可以读很多著名文章,班固的《两都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②文以载道的「阐发思想类」文章
文以载道是《经史百家杂钞》选文章的基本方法。曾国藩选的文章80%以上都是古代的儒家士大夫,尤其是唐宋八大家选的最多。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不仅朴素,而且里面都是思想精华,是文章的典范。
这里补充介绍下文学史的基本常识:中国的文章,最开始是不分经史子集的,只有一种文章,就是档案。
所谓五经: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这些都是官方的档案,并不是私人写出来的文章。
诗经是古代贵族祭祀用的文章;尚书是古代政治家的言行;仪礼是士大夫的言行规范;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中国真正开始有私人的,专门阐发思想的文章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但中国从汉朝以后,开始流行骈体文,从此之后原来诸子百家的那种通俗易懂的文章就逐渐减少了。
辞藻华丽的文章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直接阐发思想。这个问题一直到唐朝中后期才开始改变。
所以想学古代的思想,可以跳过汉朝、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前面看诸子百家,后面直接读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就可以。
三、换个场景,古代的应用文也有用武之地
今天我们最熟悉的古代文章分类法是所谓:经史子集。
经就是儒家的经典;史指的是正史和国家典章制度;子指的是历代名儒和先秦诸子百家的专著;除此之外所有的书,都算是集。
《经史百家杂钞》最大的魅力在于曾国藩直接按照文章体裁分,查找比较容易,实用性也特别强。
《经史百家杂抄》有26卷,一共涵盖了11个专题,包括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和杂记。
对于论著和辞赋上面讲过阅读方法,我重点提示下后面七种类型的阅读方法:
①序跋:一本书的开篇和结尾
现代使用场景:微缩版的读书笔记,用核心逻辑和分论点串联文章重点
②诏令:君主公开下达给臣民的命令
现代使用场景:辅助决策落地执行,固定思考结果
③奏议:臣子给皇帝写的公开信(这类最常见)
现代使用场景:工作汇报、思想总结、周报都可以参考这个思路和逻辑
④书信:给朋友、亲友的书信
现代使用场景:邮件、亲友书信往来
⑤哀祭:写给朋友的悼词
现代使用场景:社交沟通场合可以利用这类逻辑去增强自己的社交好感
⑥叙记和典志:叙记指编年体史书里面记大事过程的文体,典志也是历史书的一种
(相对使用场景比较少)
⑦杂记:主要有游记和书斋志
现代使用场景:随时记录游记心得感悟,帮自己沉淀想法、锻造性格
学新语言时,都会强调语感,看古文也是一样,坚持多读多看,你会慢慢发现其中的美感的。试想古往今来的大牛人都在伺候你,都是你的智囊和大秘,也是人生快事一件。
今天的片尾曲:古筝曲《黄河魂》。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