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统一人们的行动,就必须统一时间,因此需要建立授时系统。需要将时间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如果传递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标准时间,历史上对这种建立时间标准、传递时间信息的行为,称为“敬记天时,以授民也”,缩写一下,也就是“授时”。
中国古代的授时系统就是人们常说的“晨钟暮鼓”。 到了唐朝,“晨钟暮鼓”报时已经非常成熟,大一点的城市都建有钟鼓楼。早上敲钟,城门打开,人们就可以随便进城出城活动了。晚上敲鼓,宵禁开始,所有的人禁止随意走动。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钟声或鼓声告诉人们时间,悠扬、清脆的钟声能传几十公里,成为整个城市和周围村庄人们生活、工作的标准时间。今天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要108声呢? 古代的对时授时的大致过程,从专业人士,诸太史令、司辰,在钦天监等机构通过通过圭表、日冕、滴漏或定时香等工具确认时间,然后通过晨钟暮鼓,以钟楼敲钟、鼓楼击鼓、更夫打更等方式,将时间信息传递给的居民。
钟鼓楼每次敲打五十四响,每天早晚,各一遍敲钟,共108下作为城门晨昏启闭的信号。 为什么一定是108下呢?明朝郎瑛《七修类稿》:扣一百零八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下是此数”。寓意是: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候,加越来正好是108,钟声预示着全年的风调雨顺、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