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超级想象力KO学霸秒杀出一百分: 我们如果能预测对明天发生了什么,那是运气,而科幻小说家们如此高的命中率绝不仅是运气,很明显,他们身上有一般人不具备的特质。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的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在全世界是排名第一的,想象力却是排名倒数第一的,而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我国的众多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另外,美国的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之中,没有一项是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有2000多个人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首位,比排第二的印度整整多出了1倍多。
但是美国专家评论就说了,虽然中国孩子学子的成绩非常突出,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却是大大缺乏的。我们拿出世界上两个最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和以色列做了比较。我们发现,以色列家长的教育奉行“狮子育儿法,所谓的“狮子育儿法”就是让小狮子离开母亲,自己学会生存;中国的家庭教育则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娇宠,要么棒喝。
结果是呢,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将近10位,而中国却一个人也都没有。马云在2016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强调:想象力是新世界的新动力。今天请您跟随有道理君一同走进《下一个中国崛起的关键词——想象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几百年来,人类因为想象力而创造出的奇迹。法国的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在1865年就发表了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他的故事描绘了探险家米歇尔·阿当制造了一个炮弹。可惜他们没有达到目的地,在离月球两千八百英里的轨道上绕月飞行。
小说之中提到的炮弹直径9英尺,高为12英尺,为了不超重,他们把弹壁做得很薄,而为了抵抗气体燃烧产生的压力,底部就比较厚重。而现在飞船所使用的返回舱,跟凡尔纳设想的炮弹是蛮相似的。神奇的是,凡尔纳的小说与1969年“阿波罗”登月计划都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马克·吐温是出色的讽刺作家,但是也许您还并不知道他也曾写过还写过科幻类的小说,1889年他发表的《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便是最早的时空穿越小说之一。
而在1898年所发表的短篇小说《起源于1904年伦敦时间》描述了我们今日熟知的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其中故事的主角谋杀了“电传照相机”的发明者,电传照相机能够将世界上所有的电话系统连接起来,使身处世界不同角落的人都互相听得到、看得到,在世界的范围内,所有人获得的信息都能够同步获取,这不就是社交网络吗?
小说最后秉承马克·吐温一贯风格,主人公并非杀人凶手,行刑时他看见Szczepanik就在人群之中并没有被谋杀,有许多人通过“电传照相机”观看了行刑过程……这不就是“网络直播”嘛。
刘慈欣的《三体》拿了雨果奖,雨果奖是以科幻小说家雨果·根斯巴克之名命名,这位仁兄也是一位预言帝。1911年,他在小说中提到了一种通过发射波来探查飞行物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雷达”,真正的雷达在小说发表25年后来问世。
克拉克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并称现代科幻“三巨头”,他曾经说预测未来是件令人沮丧的有风险的事情,可是他的预言大多都实现了……1945年,他提出了国际通信卫星的设想,后来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同步卫星的轨道命名为“克拉克轨道”,以纪念他的杰出贡献。
还有一位科幻作家,因为他对未来的预言准到可怕,因此被称为“发明明天的人”,他的作品除了描述科技带来的便利之外,也充斥了技术带来的威胁。他开创了科幻小说中一支重要的血脉——反乌托邦小说,后来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乔治·奥威尔的《1984》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他就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威尔斯1914年发表小说《获得自由的世界》,书中他提到人们创造了一种新型武器叫原子弹,不止是武器名字甚至是原子弹爆炸后的细节都与后来的原子弹出奇相似。巧合的是,《获得自由的世界》中讲道,原子弹的奥秘是在1933年由一位物理学家参透,而原子物理学家里奥·齐拉特正是在1932年读到了这部小说,1933年,他碰巧产生了通过一个链式反应放大原子能量的构想,随即着手一系列关键实验并与爱因斯坦、富兰克林·罗斯福商议,促成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在1895年发表的处女作《时间机器》中,威尔斯阐述了“四维空间”理论,如今已获得了现代社会的广泛认同;在《陆战铁甲》中,威尔斯预言了装甲坦克将在战争中应用;在《星际战争》中,火星人使用的“热线”与半个世纪后发现的激光相似,“黑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使用的毒瓦斯相当,小说中描写的大规模荼毒生灵的场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印证。威尔斯先生,您是乘着时空机器回到过去了吗?
我们如果能预测对明天发生了什么,那是运气,而科幻小说家们如此高的命中率绝不仅是运气,很明显,他们身上有一般人不具备的特质。许多的伟大的科幻小说家有过非常严谨的科学训练——提出“机器人学三定律”的阿西莫夫是生化学博士,阿西莫夫幼时智商测试成绩160,天赋极高,15岁便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亚瑟·查尔斯·克拉克在伦敦国王学院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双学位;创办了第一份科幻杂志的雨果·根斯巴克是一位工程师,对电学有较深研究;预言神人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学习过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而他的生物学老师正是著名进化论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
所以说,科幻小说的世界被学霸攻占了,啊不,是好的科幻小说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科学将复杂的事物转化为简单的规律,其实,正是科学在帮助我们观察未来,科幻小说只是把它写下来而已。
话说,我们怎样才能够准确预测未来呢?嗯,这取决于我们要预测什么。阿西莫夫说,当我们观察星星、宇宙或者DNA时,我们在寻找一些简单的东西,他们遵循着简单完美的规律和方程,但当我们观察人类历史时会发现,它是混乱的、不可预测的,我们的视线是有限的。
不太明白这和《超预测》里内容的连贯性是什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