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饮酒礼:酒桌上,如何优雅地劝酒

【中国历史】饮酒礼:酒桌上,如何优雅地劝酒

00:00
06:53

现代生活少不了各种应酬,而一旦应酬,就难免要在各种酒局上打交道。在中国式的酒局上,敬酒劝酒一向十分热闹频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桌文化。


和现代酒局互拼酒量不同的是,古代的酒席更注重礼仪,这就是历史上说的“乡饮酒礼”。酒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同时也是我国流传已久的宴饮风俗,据说早在周朝时就已经形成,秦汉以后一直被历朝各代长期遵循,习以成风。


据《礼记》中的说法,“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乡饮酒礼”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饮酒,更重要的是用来区分长幼尊卑,提倡尊贤敬老的社会风气风气。换句话说,“乡饮酒礼”更像是一种社会道德教育活动。


作为严肃的地方性礼仪活动,“乡饮酒礼”不同于寻常宴饮,而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首先,“乡饮酒礼”通常在每年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各举行一次,地点设在各府州县的儒学明伦堂。活动当天,地方长官如知府、知州、知县等必须亲自到场,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同时也彰显礼仪的隆重。此外,地方教育官员如训导、教谕在酒礼上充当司正,主持仪式,其他如典史或当地的名秀才等分别充当执事官、引赞、读律、司钟、司鼓等执事人员。


其次,受邀参加“乡饮酒礼”的宾客不是一般人,而必须是当地身家清白、年齿高、德行好的乡老,这些人都是经过地方教育官员严格筛选后,经地方官批准上报才能赴宴的。在乡饮结束后,地方官还要给这些长者赠送牌匾,以示荣耀。


第三,在座次安排、物品陈设还有行礼次序方面,“乡饮酒礼”也都有具体而详细的规定,比如座次安排要遵照阴阳五行方位与长幼尊卑关系,物品陈设也要体现尊贤敬老的用意。在酒礼进行中,从迎宾、升堂、入席到读律、宴饮和礼毕送客,都有专门引导和详细的程序规定,以保证整个仪式的庄严和隆重。


当然,就像前面说的,“乡饮酒礼”更像是一种公开的、正式的礼仪活动,要真论喝酒,那绝对是放不开也不便放开的。接下来,我们不如来说说一般酒席上的敬酒和劝酒,这个也同样是十分有意思的。


众所周知,中国人一向好客,酒桌上就更不能例外了。通常说,客人在酒席上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因为他认为自己尽到了地主之谊。在这里,咱们且不说现在的各种劝酒套路,而是要聊一聊之前人们是如何优雅的劝酒的。


话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历江南的途中,他写了一首名为《金陵酒肆留别》的话别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李白诗里说的“吴姬”,是古代江南常见的酒店从业人员。从唐宋到明清,吴地的歌姬都非常出名,相关的诗词吟唱也还有很多。如某次扬州的酒宴上,主人派出吴姬给苏东坡劝酒,在一番热情的劝导后,原本心情低落的苏东坡酒兴大发,并写下以下词句:“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由此可见,吴姬劝酒的功夫是相当可以的。


在名作《将进酒》中,人称“酒仙”的李白更是亲自上阵劝酒,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喝到畅快处,李白还不断劝两位酒友多喝,什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就是不醉不归的架势了。喝到最后,李白还在酒精的作用下高喊:“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您瞧,这一看就是喝高了。


同时代的唐代诗人,劝酒也有优雅的。比如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是大唐的边关,王维把朋友送到这里,在此离别的伤感时刻,宾主双方怎能不多喝几杯!


古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喝酒这点事,说到底还得投缘才行,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重点在人,而不在酒。从这个意义上说,敬酒劝酒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古人劝酒往往发乎情而止乎礼,让友情在酒杯里流淌,不是比单纯的拼酒更有意义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雪群1209

    今天跟随晓龙老师学习饮酒礼👍

  • 姑射仙子蕾依丽娅

    下载顺序为什么反了呢?

  • 小小小梅1209

    古代饮酒注重传统文化,现代饮酒注重打脸冲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