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多人以为是说最大的不孝顺,就是没能为家族续上香火,传宗接代。但事实是什么呢?古文中的“三”并不是指的有三件事,而是表示一个虚数,形容很多。“无”的意思是:没有尽到……的责任。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这叫无后。那为什么现在人们都会把“无后为大”理解为没有后代呢?
汉代学者赵岐在《十三经注疏》中说:于礼有不孝者三。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这里就是赵岐把孟子的意思给曲解了,很明显,赵岐把“无后”理解为了“没有后代”。
今天我们所认为的“无后为大”,也大都是如此意思,在如此重视传承与孝道的民族文化熏陶之下,也称得上是合情合理。那么,另外两个又是什么意思呢?
一、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这体现了孝道在中华传统思想中的进步。这是一种思想上的进步,因为父母也是人,父母也会犯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由于父母们有时候未必有机会接触到社会上的新鲜知识,比较容易上当受骗。这时候,就需要子女帮助父母们多多学习,多多提高。
二、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意思是: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古时候,寒门子弟通常只有通过仕途才能出人头地,若是胸无大志,无法照料好父母,便是不孝。放到现代来说,在父母年迈,家庭比较贫困的情况下,做子女的如果不好好工作,让父母过上不愁吃穿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不孝。为人子女,若不能让父母安享晚年,那必然是一种不孝顺的表现。
虽然赵岐与孟子对于“无后为大”的理解有所分歧,但是弘扬孝道精神,在现代社会也是必须的。我们应注重的是如何尽好孝道,而不必过分纠结个别字词。无论哪个时代,传扬孝道,培养孝心,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里,小美请您转发分享,传递中华孝道,弘扬传统美德!
(小美)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