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丝路》第十七集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互影响
【片头】
这条路上风吹黄沙,曾汇聚了无数商贾贤达,这条路上金戈铁马,曾埋葬了多少帝国荣华。这是财富流通的古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这条路在中国历史的身后,却又是中国发展的未来。说丝路,创造一条新思路。
【李亚平】
前面我们很概括的给大家介绍了,亚历山大东征对于整个丝绸之路西段地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这样的大市场格局,介绍了这样的一种情况。研究世界商业贸易史的学者们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就认为当时整个人类活动的中心就是在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之间建立起来了一个世界性的商业贸易网络,这件事情的奠基人就是亚历山大。然后它最终商业贸易的这种网络,欧亚大陆上边世界性的这种商业贸易网络的最终的形成是在罗马帝国时代形成的,一直有这样的一个看法,至少是在那个时代,整个丝绸之路的西端已经形成了一个高度发达,高度便捷,有很好的道路交通条件,这样的一种情形已经形成了。那么在东段地区我跟大家介绍了,当时在遥远的东方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今天的新疆地区进入敦煌,然后一直到中原地区,在这遥远的东方正是战国七雄在这争雄的时代也发生了两件很重大的事情,就在这前后的一个时间段里,一个就是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还有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极为有名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改革,商鞅变法和它的这种内部的政治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关系,和丝绸之路似乎是关系不是太大,和不同文明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也不是太大。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和这种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这种交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特别深刻和直接的关系。当时代表的游牧文明的游牧民族是谁?就是在先秦时代和秦汉时代,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巨大影响的匈奴族,而代表着农耕文明和它发生了直接作用的是谁?就是在中国北部地区的赵国。
我们现在就要看一下在中国北部的广大的草原地带,它的游牧文明和在中原地区齐楚燕秦赵魏韩的七国当中所代表的农耕文明,它们之间的这种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什么样子?我以前曾经跟大家多次介绍过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互相的作用,其实它们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非常频繁,而且彼此之间的影响是挺巨大的。人们经常会有一种有一种错误的理解,就认为农耕文明毫无疑问是先进的,游牧文明毫无疑问是落后的,其实这种说法有是是特别值得商量的。
任何单一的文明模式都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出现代文明,因为地理条件的决定性作用,古埃及、巴比伦、希腊、以色列等文明可以以各种方式交融渗透,终于得以产生近代文明。而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这种交融渗透扩展到世界范围,才有可能发展成为现代文明。而中国、印度的文明由于地理条件以及交流手段的限制,不可避免地走进了死胡同,而更为封闭的玛雅文明却只能走向灭亡。
【李亚平】
农业和牧业农牧之间的分割线经常是以280毫米等于线为分割的,等于先就280毫米以上的年降雨量,农业上边的这种成本和收益就远远高于280毫米以下的地区。在280毫米以下的地区也可以从事农业,但是你投入进去的成本和产出它就不成比例,成本很高,产出很低,所以它就不适合农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280毫米等于先就成了这样的一个草原和农区的这样的天然的分界线。中国的长城有很长一段在西北地区都是顺着这个这条等雨线展开的。这种情况就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在广大的草原和沙漠地带里边,有一个术语叫做单位面积当中的载畜量。
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和一定草原面积中,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当实际载畜量超过合理载畜量时,就会影响牧草正常生长,造成草场退化。
【李亚平】
所以在草原上边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那些牧民们赶着它们牛羊,然后逐水草而居,就哪个地方的水草好,它们就迁徙到哪个地方去,然后在那地方放牧,放牧完了之后,冬天就找一个向阳背风的地方,然后水草丰美的地方驻扎下来,搭上它们的帐篷,然后在那个地方过冬,所谓逐水草而居就是这样一种情况。那么它们所需要的单位面积非常广大的这种草原,其实虽然给它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这种直接的限制和影响,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它们这么大的这种流动量,对于这种文明之间的传递就造成了非常便捷的条件。我曾经讲过斯基泰文明的几个要素,就是几个在考古发现当中发现的那些金银铜的那些制品,包括武器,包括马具,包括日用品,用铜质的最早的可能就是在草原当中向由西向东传递,一直传递到了我们今天的所熟知的鄂尔多斯地区。在考古发现当中发现了大量带有斯基泰艺术特征的这样的考古物品出现,那么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说游牧民族有它非常先进的一些东西影响到农耕民族,对马匹的使用,游牧民族对马匹的信仰和使用肯定是比农耕民族要领先很多。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它们所发育出来的骑兵战术发育出来的战车的战术都要比农村民族要先进得多得多,而这种东西对于农耕文明的影响,你能够想象它是非常巨大的。那么除了对马匹的使用之外,有一种在农耕地区广泛使用,特别是在中国曾经在考古发现当中被广泛发现的一种炊事用具,这种炊事用具叫鬲。
这件怪异的青铜器叫作鬲,它是古代用来煮制食物的一种炊具,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煮熟加热。在灶台没有发明前,它一直是最流行的炊煮器皿,在距今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制鬲的出现。而后到了商代,古人们在陶鬲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青铜鬲。
【李亚平】
而这个发明原来在过去的若干年里边,经常被中国的学者们说成是是中国独有的,直到现在你在一个特别有名的中文网站上面,你还能看到这样的介绍。其实这种情形让人无语,让人无语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很有可能和我们的眼界太窄有关系,和我们的那种一种挺盲目的自大有关系和一种特别可笑的政治正确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下次再看。
文明无先后,文化有高低;文化与文明二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不同的,文明是文化中先进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的含义亦会随着变化......
互补互助!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老师讲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