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78期:老大看书养,老二照猪养,十几年后,一个上了北大,另一个

2020-978期:老大看书养,老二照猪养,十几年后,一个上了北大,另一个

00:00
15:02




精心养育孩子还是放养?


这位一儿一女的妈妈,用了十几年时间,给了我们答案。



我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深深的遗憾,是关于老二钱小能的,钱小雅没有。


当老大钱小雅长到12岁,钱小能长到6岁的时候,每当跟朋友们聊起家里两个小孩大不一样时,他们都会很惊讶:

“同一个爹妈,怎么会嘛?”


然后,我就开始叨叨叨、叨叨叨祥林嫂似的没完没了:

“那您说,一个老大,一个老二;一个看书养,一个照猪养,能一样吗?”


然后就是后面这样的车轱辘话:


钱小雅在我肚里还没有一颗核桃大的时候,我已经阅遍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育儿书,使自己身藏锦绣,满怀期待。


钱小能这么大时,我却在万分纠结,这个小肉球到底要还是不要?


钱小雅从出生就有一本美丽日记陪伴她。


我在上面根据教育专家的指导意见,每周精心记载她的体重、头围,哪天会笑,哪天会翻身,哪天会坐,哪天会爬,哪天会叫妈妈爸爸......


三百多页的日记本从头记到尾。


生下钱小能,我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育儿书都蒙上灰尘,写日记还想得起来吗?


钱小雅生下来不到十五天,我就像举行一个庄严仪式一样,把《千家诗》找出来,调试成一个年轻妈妈最悦耳的声音,为她朗诵。


钱小能那时候呢,我认为小孩子不需要任何启蒙。


钱小雅满月之后,躺在摇篮里,为了刺激她对色彩的敏感,我煞费苦心调动所有的审美,装饰她的摇篮。


钱小能呢,哈哈,我认为他更喜欢看傻白的天花板。


钱小雅断奶之后该添加辅食了,如果有可能,我恨不得自己亲手打粮种菜。


每天左手书籍右手原材料,一边参考图文一边自制,绞尽脑汁地算计。


妄想我娃吃下这一勺东西就有了天底下最好的营养,脑袋越来越聪明。


轮到钱小能了,我认为他单吃米糊就可以了,再说他也从没嫌弃过。


钱小雅上幼儿园了,凡是你听说过的兴趣班,唱歌、舞蹈、画画、跳绳、围棋、象棋、珠心算......我都给她尝试。


钱小能呢,我认为孩子不需要学那些东西,会玩儿就好。


当然,他后来除了喜欢玩,还是喜欢玩。


对喽,有一点最好永远不要让钱小能同学知道。


钱小雅三四岁时,每逢我周末有课的时候,还花天价从北师大给她请过家庭教师。


那个老师什么都不需要教,只要会陪她玩就好。


钱小能从没有过这样的待遇。


总结成一句话——一个格外用心,一个格外散养。




又过了六年,钱小雅18岁,钱小能12岁。


钱小雅放弃港大优厚奖学金,心甘情愿选择了心仪的北大。


钱小能被两所好中学提前预约。


现在,我的朋友又说了,两个孩子都不错啊!


除了性情不同,都有想法、有激情,都爱学习、爱生活、爱运动,都很阳光有出息。


这看书养和照猪养也没多大区别嘛!


哈哈,问题来了,同学们,内里远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


就在钱小能长到六岁上小学的时候,我赫然发现,对他散养了这么多年,苦果子终于瓜熟蒂落。


那么,咱还是从头开始讲故事吧。


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那几年对钱小雅太用心了,有些累。


老二一出生,我一下子变得散漫了,不再期待把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


不再喜欢动脑子想办法,也不再想学习育儿知识,不知不觉开启了照猪养的模式。


这个现象我至今不太明白,为什么二胎的出生,可以普遍性地解除妈妈们的育儿焦虑。


直到钱小能上学后,才让我瞬间惊醒过来。



那时候,钱小能字不会认几个,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不会阅读、不会算数,我都不太在意。


因为这些在学龄前我都没让他学过。


可他缺乏上进心、一味喜欢舒适安逸、严重自我,这些表现让我真正忧虑起来。


尤其是,当我重新拿起一本家教书的时候,我才惊觉,这个孩子放纵荒芜的时间太长了。


晚上焦虑得睡不着的时候,掐指一算,时间似乎还来得及让一个妈妈作出改变。


简直就像重新养育一个孩子,决心和毅力如同一座沉默多年的火山,开始一点一点地往外释放。


首先,放弃照猪养、开启看书养的模式。


把五六年没有看过的书重新找出来,又从网上精心挑选优秀育儿书,把肚里的自满都倒光了,正儿八经地学习起来。


不学不知道,一对照前几年猪养的模式,惊得我捶胸顿足,恨不得让时光倒转,精心、用心把孩子再养育一次。


其次,沉心培养钱小能的中英文阅读能力。


都一年级的小孩了,综合衡量后,决定从绘本开始。


这期间,我把自己所有的审美力都调动起来,不断去书店给钱小能精心挑选书籍,又不断在网上订阅绘本、科普、漫画、文学。


每晚临睡前,绘本、科普、漫画他自己看,文学类书籍我精神饱满、绘声绘色地为他读,读完闲聊会儿天,议论议论共同读过的东西。


这样的很多个夜晚,我都发现他很满足也很幸福,我更是。




猪养模式期间,别的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英语启蒙,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亲手给他补上这一课。


经过千淘万选之后,我们选定了一套可以在家学的英文教材。


从钱小能二年级到五年级,约一千多个日夜,饭前饭后,窗前灯下,一台CD机陪伴,我一直保持着为陪他听书的耐心和热情。


几十本英文书听读完了,变换着方式、调整着语言表扬他、鼓励他,也有分寸地提醒他,批评他,而避免唠叨。


贴着他的心,尽一切可能陪伴他,帮他找到并养成一个真正的兴趣:足球运动。


从我觉醒到现在,学习和自省从未间断。


尤其是他初一沉迷手机游戏时,阅读和反思使我不断顿悟,找到一个非常适当的方式,帮他从游戏中解放出来。


这中间所花费的心力,真是无法计算。


如果有人问我,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我会回答:

“在钱小能出生后的六年中,我太懒了,中断学习,没有像对钱小雅那样用心——苦心孤诣而不露痕迹。”


恐怕此时,您该对钱小雅感兴趣了。


好吧,回头看看钱小雅。


在钱小雅学龄前的六年中,伴随着她的成长,我扎扎实实处于不断阅读、不断学习之中,说看书养并不为过。


但是,从书到生活之间,需要一个智慧的跨越。


在这里,我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书里的知识充分消化,然后在孩子身上实践,在实践中又反思、调整、完善。


幼儿园的时候,虽然让她尝试过多种兴趣班,但不是这些东西都一股脑地接触的。


都是她一边学习,我一边观察,一边跟她聊天,一边看她的情绪和反应,从而判断她容易接受什么,不适合什么。


这个阶段,虽然看书养,却从没有让钱小雅系统学习过知识类的东西。


所有的学习都是在自然和游戏中进行,很多启蒙甚至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


譬如,她一岁后喜欢自己走路,我带她故意走楼梯,她迈一个台阶,我数一个数。


数得多了,她自然把数和台阶的个数联系起来了。


后来,她遇到东西都喜欢数一数,就是在游戏中,她不知不觉懂了数和无穷的概念。


我明白,一个妈妈太迷信书本和专家意见,很容易思维僵化。


为此,我经常提醒自己,要信赖自己的直觉。


不管一个孩子有多爱学习,直觉告诉我:


变化万端的天空,四季各异的大地,是孕育一个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地方,好奇心和想象力才是创造力的源泉。


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带钱小雅到大自然中去,养成了一个孩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心灵。


等钱小雅上了小学,发现她展示了一个小孩天生的极为难得的自制力,以及对知识的强烈兴趣。


这时候,我丝毫不担心她的学习了。


唯一操心的是怕书本和她内敛的性格限制了她的思维,把老师和权威者的话当成圣旨,而无法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不敢掌控自己的未来。


我们此时选择的方法是放手!


几乎完全放手,涉及她学习、生活的任何事,我们都问她,听她的意见,让她自己选择。


哪怕有时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听她的意见。


现在想想,倒是开始对她自然放养了。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选择专业方向,中间从小到大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都是钱小雅自己决定的。


我们尽管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决定权都在她自己。


就是这样,在放开手脚的前提下,孩子自己一点点触碰和探索世界。


逐渐知道了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获得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未来踏实的掌控感。


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看书养,并非要求家长去积极地管控孩子,更非照着书本亦步亦趋的教条主义。


而是一种学习型思维模式,强调家长自身的学习,消化书本理论,汲取间接经验,把它灵活运用于千变万化的家庭生活。


与此同时,兼顾教育的朴素和直觉,懂得放手给孩子适宜的空间和时间。


放大他们的特点,展现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全面而自由地成长。


钱小雅,经过六年的精心教养,那个天生自制力很强的孩子,看到她已经可以完全自律的时候,我们果断地给她足够的自由。


于是她可以一步步走向自我探索、勇敢创造、自我发展的路径。


那个习惯自由散漫的钱小能,我们后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懂得慢慢给他引导和设限,帮他找到一个孩子该有的理性和自律。


点个“在看”,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hellomumu

    不是不想用心,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谁理解,一个职场妈妈的无奈…

  • 铁雲

    二维码在哪?有书少年在哪?

  • 小朋友也疯狂

    突然觉得,作者好用心培养孩子,我怎么就没一点耐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