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241【前64年】柏杨曰 官场有两大文字游戏 绰号和避讳

资治通鉴241【前64年】柏杨曰 官场有两大文字游戏 绰号和避讳

00:00
11:59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公元前六四年.丁巳

1春季,正月,西汉王朝(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赦天下。


2西汉帝(十任宣帝)刘病已(本年二十八岁)准备在小老婆群中遴选一位当皇后。当时,华婕妤(生女馆陶公主)、张婕妤(生子刘钦)、卫婕妤(生子刘嚣),都受到宠爱(七任武帝刘彻初期之前,一级小老婆称“夫人”。刘彻后期,直到十一任元帝刘奭初期,一级小老婆称“婕妤”。刘奭后期,一级小老婆称“昭仪”),刘病已有心遴选张婕妤,可是迟疑又迟疑,想起霍成君要害死太子刘奭的往事(参考前六七年),仍觉心悸,于是决心擢升一位没有儿子而性情谨慎温柔的皇后。

二月二十六日,封长陵(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二十千米)人王婕妤(名不详)当皇后,教她抚养太子刘奭。封她老爹王奉光当邛成侯(邛,音qióng【穷】)。王皇后仅拥一个虚名,并没有受到宠爱,很难见到刘病已。


3五月,刘病已下诏:“国家的司法,关系万民的生命。能够使获得释放的不抱怨,判处死刑的人不愤恨,那才真正是有高度素质的法官。而今却恰恰相反,法官断章取义,巧妙地舞弄法令,只求把人陷入重罪。于是,无论判决得重或判决得轻,都不公平。罪行的根据和判决书所列举的理由,都不是事实。而在上位的人,无法发现,天下人民,还有什么仰仗指望?部长级官员(二千石)要督促部属,对这一类的法官,不可任用。而有些官吏,没有经过上级批准,就自己征调平民充当差役,装潢各地宾馆(传舍),用盛大的酒筵,招待过往的使节。既超越职权,而又破坏法令,只为了博取长官对他有一个良好印象。这种行为,使政府追求的廉洁政治,好像踏在薄冰之上而等待烈日升空,岂不是越来越糟?而今,天下很多地方,疾病瘟疫流行,使我怜悯。兹下令:受到灾害的各郡、各封国,免除农民今年的田赋。”


4 刘病已诏书上又说:“听说,古代天子的名字,人民很难知道,所以很容易避开,因此我决定改名刘询。”

这是《资治通鉴》第一次关于“讳”的记载,寥寥数语,看不出什么。但是,查考未经浓缩的《汉书》原文,便可发现其中另有恐怖情节。刘病已的原诏是:“听说,古代天子的名字,人民很难知道,所以很容易避开。而今,人民上书时,很多因为冒犯忌讳,受到惩罚,我很怜悯。因此,我改名刘询。”透露出已经有很多人因为在奏章上不小心用了“病”字“已”字,而被处刑。至于处了什么刑?没有记载,不过我们可以根据一件小事推测:以谨慎闻名于世的西汉王朝太子师傅石奋(参考前一三九年),当他发现他的儿子、宫廷禁卫官司令(郎中令)石建奏章上的“马”字,下面多了一点时,汗流浃背,说:“一旦受到指摘,就死定了。”只不过多了一点,便忧虑到会受到杀戮,如果写出皇帝的名字,罪刑岂会太轻?唐王朝政府有明文规定,由于过失而冒犯政府官员忌讳的,打五十藤鞭。一个普通官员的名字,还有这么大威力,冒犯了皇上御名,可以了解它的严重程度。


古代官场上有两大文字游戏,一是绰号——包括谥号、庙号、尊号,另一则是避讳,是儒家知识分子对权势的一种卑屈谄媚,比绰号更麻烦、更无耻,影响深远。


“讳”这个单音节的方块字,在作动词时,意思是“躲开”。在作名词时,意思是“尊长的名字”。“避讳”就是“对尊长的名字,不但笔下不能写,口中也不能说”。尊长的名字就好像疯狗的屁股,万不可碰,不小心碰了一下,大祸可是滔天的,会被立即咬上一口,毒发身死。五千年来,中国人除了缴税和服役,每天还要面对种种大小不一、光怪陆离的疯狗的屁股,长期下来,遂不得不紧张出全民性的神经质恐惧。
罗素曾指出,只有野蛮部落的人才避讳,领袖人物如果名约翰,则改称Juhquil,如果名乔治,则改称Georgquil。随着野蛮程度的降低,文明程度升高,避讳也就绝迹。中国则不然,在这个巨大的酱缸之中,避讳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泛滥。发生在十八世纪清王朝的一系列的文字狱中,就有几桩跟避讳有关。像王锡侯,他在他主编的字典里,遇到玄烨(清王朝四任帝)、胤禛(清王朝五任帝)、弘历(清王朝六任帝)的名字,都没有“缺笔”示敬,立即诛杀(缺笔应该解释为“不敬”才算合理,而竟被解释为“敬”,疯狗自有疯狂的思考模式)。
躲开尊长名字(避讳),在古书《礼记》上,便有明文规定,以后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研究三年都研究不完。大体上说,有四种方法:一是“改字”,二是“空格”,三是“缺笔”,四是“改音”。只因为秦王国国王嬴政的老爹名嬴楚,就索性把楚王国改成荆王国;西汉王朝七任帝刘彻名“彻”,蒯彻先生就成了蒯通。像南宋一任帝刘裕,《宋书》介绍他时,不说刘裕,而说:“名曰刘讳。”南梁一任帝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梁书》就有“前侍幸□宅”奇怪句字,□下注:“顺之。”像唐王朝二任帝李世民,名字中有一“世”字,王世充遂成了王充,前面所举的玄烨的“烨”,就成了“”,胤禛的“胤”,就成了“”,弘历的“弘”,就成了“”。而孔丘这个儒家的祖师爷,“丘”(qiū)就得念成“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眸”(móu)。


资治通鉴原文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元康二年(丁巳,公元前六四年)

春,正月,赦天下。上欲立皇后,时馆陶主母华婕妤及淮阳宪王母张婕妤、楚孝王母卫婕妤爱幸。上欲立张婕妤为后;久之,惩艾霍氏欲害皇太子,乃更选后宫无子而谨慎者。二月,乙丑,立长陵王婕妤为皇后,令母养太子;封其父奉光为邛成侯。后无宠,希得进见。

五月,诏曰:“狱者,万民之命。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矣。今则不然。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奏不如实,上亦亡由知,四方黎民将何仰哉!二千石各察官属,勿用此人。吏或擅兴徭役,饰厨传,称过使客,越职逾法以取名誉,譬如践薄冰以待白日,岂不殆哉!今天下颇被疾疫之灾,朕甚愍之,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

又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其更讳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眼睛疼疼

    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长者讳,这个可以说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环境中就慢慢的形成了,怎么形成的不知道,个人觉得大概是觉得大家都在叫这个德高望重,掌握大权的人的名字不太好,所以用同音字或者缺少笔划的字进行替代!然后大人物觉得这样挺好,能够证明自己的辈分和权势地位,所以慢慢就形成了硬性规定! 这样不能说不好,但是在古代人比较少,可能避讳的范围也比较少,所以执行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读书识字的人也少,操作起来更加简单! 但是到了明清年代,尤其是清朝对于自身文化不自信的,避讳的要求高,而且内容也多,不光是历代皇帝的名字,还有尊长的名字等,读书人可以说一不小心就要犯事! 其实不光是中国,外国也是一样!在哈利波特

    眼睛疼疼 回复 @眼睛疼疼: 里面,大家都不敢叫伏地魔的名字,更不敢写出来!只能用那个人来代替!

  • 卡卡真的是卡卡

    文字已没有了🙂‍↔️!

  • 来自故宫镇静的青金石

    疯狗一词用得极好

  • 听友19537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