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十年行】17. 玛曲黄河第一桥 落日风景里的原野牧歌 (作者:湘平 | 播讲:红洋)

【黄河十年行】17. 玛曲黄河第一桥 落日风景里的原野牧歌 (作者:湘平 | 播讲:红洋)

00:00
09:05

作者:湘平(澳大利亚)

我们进入了一个牧民新村,去回访追踪了十年的一家藏族牧民。有几个村民好奇地跟随着我们。从外观看,村里的每一家有看上去很体面的门楼,宽敞的院子和居室,屋内还有原始简易的厕所。

我们将要采访的这一家为一老一小,奶奶和孙女儿斗格吉。老汪说,十年来,看着斗格吉从蹒跚学步的幼童长成11岁的小姑娘。像牧民村的许多家庭一样,每年大多数时间,斗格吉的父母都在草原上放牧,只有上学的斗格吉和奶奶住在这里。老汪曾经问过她,喜欢住在这里,还是和爸爸妈妈住在草原?斗格吉开朗地说,喜欢城里,不喜欢乡下。不凑巧的是,这一回我们吃了闭门羹,斗格吉随奶奶上草原看望父母去了。我们只好将为她带来的书和衣物放在了邻居家。

我和跟着我们看热闹的一位中年藏族女子聊了起来。她对目前住在牧民村很满足,说申请排队了两年才得到这个机会。她是一位单亲妈妈,前夫赌博将家里的牛羊都输光了,现在她自己在外打工,资助两个孩子上大学。她开朗精干的样子,令人生出敬意。

我们团队中有许多人对政府建牧民新村的方式不看好,觉得牧民就应该生活在草原上,其中一个看法是,牧民新村造成了牧民家庭的留守儿童,母子分离的现象。可卓玛认为,这是政府在帮助资助牧民,为他们提供教育医疗便利,安定的住所和现代化生活。对“母子分离”一看法,卓玛暗地里对我说,你们城里人将小孩送到国外去上学,怎么就不怕“母子分离”呢?这话令我哑然失笑,无言以对。

傍晚,我们到达玛曲qu1县城,入住赛日隆大酒店,自从下到海拔4000米以下,再也没有人出现高原反应。

“玛曲”藏语意为“孔雀河”,即黄河。玛曲县是全国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端,平均海拔3700米。 玛曲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地图上看它好似一个T型的瓶塞子,由甘肃这个不规则的大容器上伸出, 插入青海和四川之间。

玛曲县总面积大约一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六万左右,其中藏族占三分之二,平均海拔是3700米。玛曲这一带古属羌族地区,公元663年吐蕃统一青藏高原后,才成为藏族的游牧之地。

我们在酒店放下行李后,团队再集合上车,前往四五公里外的“玛曲黄河第一桥”观日落。

黄河九曲十八弯,第一个大弯就弯在了甘南的玛曲县境内。所以,玛曲又称首曲。黄河首曲全长500多公里,间宽40多公里,它弯出了黄河近1/12的的流程,使玛曲成了黄河最大的水源补给地。黄河流进玛曲时,年径流量是137亿立方米;流出玛曲时,增加到164.1亿立方米,为母亲河补充了27.1亿立方米的地表水。黄河流经9省区约300个县,年平均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仅玛曲一县补充的水量就占了1/22。人们都亲切地把玛曲称作“黄河蓄水池”。

在这近万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呈现出来的是一幅群峰巍峨牧场辽阔水草丰美的万里画卷,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情怀。

真正的黄河第一桥就横跨在黄河第一湾上。这座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大桥横亘gèn于黄河两岸,为黄河上游玛曲境内的第一座桥。这座长280米宽7.5米的桥建于1979年。因为河道拐弯, 这里黄河水倒流,从东向西。“v”字形状的河道环抱着玛曲草原, 周边因水泻不畅而形成了很多汊河和沼泽,让这片广袤的草原水草丰茂、牛羊肥壮。

站在玛曲黄河第一桥上,看那条接近土色的河流,悠悠地从远处拐过来,平静淡定毫不张扬地向前流去,那番景象直摄心魂,令人莫名的感动。

斜阳下, 整个河谷笼罩在一片金黄之中,水草相接,水天相连,天地一片,苍苍茫茫。在落日的黄昏中,我们桥上漫步,观赏“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husn999

    风吹草低见xian(四声)牛羊

    红洋之声 回复 @Zhusn999: 谢谢您的指正,红洋学习了。这么多年一直读错诗中的这个字。

  • 青山绿水长流水

    如果配有图片就完美了

    红洋之声 回复 @青山绿水长流水: @青山绿水长流水,您好。抱歉啊,没有图片。谢谢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