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记忆】23期:沪上牛奶往事,上海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

【上海记忆】23期:沪上牛奶往事,上海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

00:00
06:18

沪上牛奶往事,上海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 


牛奶是上海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但是你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牛奶是非常稀罕的。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是全国最早接触这一类外来食品的城市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牛奶产业在上海的发展,以及上海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吧~ 


8世纪以来,欧美商人陆续来华,饮用牛乳的习惯自然也被带到中国。到了19世纪中叶,上海成为许多西方人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首选之地,对于牛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也为本地乳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从英、法奶牛到本地当家奶牛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原产于英国的爱尔夏牛,远渡重洋,成为首批进入上海滩的乳用型牛种。英国人在上海开设的奶牛场有168头奶牛,每天可生产1000公升的鲜奶。随后,原产于法国东南部的红白花牛也被法国侨民带入上海。1870年以后,上海的市场已经开始每天供应新鲜牛奶了,大概是7钱到12钱一瓶,价格比进口牛奶略便宜一些。 


1890年前后,徐家汇天主堂修女院引进荷兰种黑白花奶牛。此后,一头英国黄白花小牛和一头荷兰黑白花小牛流入川沙县合庆乡农村,长成后与当地塘脚牛杂交,产出乳役两用牛,又经几代选优杂交,育成川沙黑白花奶牛,成为本地当家奶牛。 


从外商垄断到华商崛起


最初,上海本地牛奶棚经营者皆为外商。根据1882年的统计,已经有大小21个牛奶棚,共养奶牛298头。1884年,上海商人在殷行开办牧场,饲养奶牛约20头,也首开在沪华商大规模畜牧奶牛、供应牛奶的先河。 


随着奶牛品种从全部自国外引进到逐渐本地化,在上海饲养奶牛的华商牧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并于1923年成立上海牛奶业同业公会。至1933年,中外商牧场共有90家,饲养奶牛2677头,其中华商牧场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1937年至1945年,因战乱影响,牧场经营经历了一段惨淡岁月,1945年的牧场数仅有61家,比1933年的数量还少了三分之一。至1949年,逐步恢复元气的上海牧场数增至131家,养殖奶牛4860头,牛奶年产量6052.3吨,其中消毒牛奶年供应量达到1550吨,折合日均供应1.86万瓶。 


从小众食物到餐桌常见


从在沪西方人士的生活必需品,再到少部分精英阶层的日常消费品,牛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显得极为小众。19世纪末20世纪初,尽管当时上海已引进了乳牛,生产出了本土牛乳制品,但大部分上海人并没有形成饮用牛奶的习惯。 


到了20世纪20年代之后,随着国内城市乳业的发展,饮用牛奶不仅成为人们追求现代健康生活的标志,甚至还与提倡国货、挽回利权、强国强种联系在一起。 


牛奶不仅被作为强健体魄的代名词,甚至也被打造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20世纪30年代,包括《良友》这样的时尚杂志花费大量篇幅介绍牛奶的生产、销售过程,一些媒体还宣传采用牛奶来洗浴达到美容的效果。 


不过在解放前的上海,有实力能够消费得起牛奶的上海人家也并不多,普通老百姓自然只能将其视为偶尔一尝的高级营养品。 


新中国成立之后,乳品行业持续发展,通过实行计划配给凭证供应的方法,缓解供需矛盾。改革开放后,乳品行业迅速迎来蓬勃兴旺发展期,以1985年数据为例,当时上海市瓶装消毒牛奶日均供应量约108万瓶,比1949年的1.86万瓶提高了57倍。之后几年,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1986年日均供应量124.58万瓶、1988171万瓶、1990205万瓶、1992217万瓶...... 


至此,牛奶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市民们喜爱的普通饮品...... 


本期《上海记忆》由上海发布和喜马拉雅的共同出品。


资料来源:上海市档案馆、图溯上海

编辑:周宝平、王晶

播音:DJ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R一方通行

    没有人宣传了

  • 不可说_c4j

    小时候的牛奶大口玻璃瓶,喝奶舔盖厚厚的奶油充满奶香。。。现在的牛奶实在掺太多水了

  • 耐萨里奥

    味美价廉,儿时的记忆。

  • cowboycn

    大白兔奶糖的奶,有本地奶的成分吧?

  • 墨镜熊猫l

    橘子汁老早小松光阿拉叫“红宝”

  • 注册的会员

    小辰光我最喜欢吃咸酸粥

  • 琪鲁诺

    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