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读在《高山下的花环》之前

高山仰止 读在《高山下的花环》之前

00:00
05:15

高山仰止 读在《高山下的花环》之前

多年前,我是个上小学四五年级的小孩。

那年放暑假,除了正常的布置作业,老师还给每位同学发了一本书,要我们暑假读。这是从前没有的事情:从前发的书,大家的书都一样,而这次发的书,每个人的都不同。书虽然是旧的,但是发到我手里的书,封面的画记得很好看。

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路上,却被一个小男孩叫住了。

他是我的同桌。

不是,那个小男孩既不是想和一同走上回家的路也没准备和我分享什么秘密。他只是问问,能不能和我换一下分到的书。我看看他的书,比我的书更旧,还没有我的书皮好看,不过呢,比我的书厚,打开看看里面的字更稠密。我那时的确是个爱看书的孩子,我喜欢书上有很多的字,这样的话,可以让我在长长的暑假里,多看一点,因为它厚点啊。

于是另一本书到了我的手里,至于被换走的书,它叫什么名字,它又被谁读过喜欢过,和我再也没什么关系了,而我手里的那本书,对,是《高山下的花环》。

后来,老师们忘了收回那些书,那些书就长久地归了我们,这一点我可以确定。因为如果老师要收回的话,我就是再爱,也会老老实实的把书上交的。现在想来,那批书可能是别人捐赠的,或者是学校的图书馆淘汰的,但是这些都和我没什么关系,我只是要感谢,感谢老师给我们发了书,特别感谢和我换书的同桌。如果让我回忆上小学印象最深的时刻之一,就是和我同桌换书的那一天罢。

没有人知道,我在那个暑假怎样被这本书深深打动,多少个夜晚,我为它感慨为它流泪。和自己从前看过的书相比,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太强烈,我是个第一次发现了文字魅力的孩子,在文字掀起惊天巨浪面前,只剩下心悦诚服。

后来,我长大。后来,对书,有时候喜欢,有时候不喜欢。后来,结婚。后来,搬家,搬了好几次家。后来,我时而疲于收纳时而断舍离。但是无论有多少个后来,《高山下的花环》始终陪着我。

关于看书,关于对书的选择,我特别认同一个观点,就是看书一定要看经典,要看“大部头”的书。有这样一个比方,你去旅游,会选名山大川,因为名山里大川里的景致一定可以美过盖过你家门口的人造景观,而你家附近人造山水刻意造出的景致,名山大川里必定有,还很多。

所以,我一直的观点是,时间越有限,越要看“大部头”,那样的话,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看遍苍海巫山。

但是《高山下的花环》又是不一样的另一种存在。

你肯定也听说过《春江花月夜》被称之为“孤篇横绝全唐”。

在我的心里,《高山下的花环》好比《春江花月夜》。

当然,尽管我这样说,我还得在心里承认,这里面有太多我个人的感情,非常不客观。不过呢,近来我就是很主观的想,所谓的客观世界,于我而言,又有多大意义呢。客观世界是别人的世界,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对世界的感受永远是以“我”为前提的主观世界。哈哈,我刚刚考完“马克思”,我说的不是哲学不是政治,我说的是我的感受。

我的感受就是,

呜呼壮哉!《高山下的花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