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方(4):行善不应该只看当前,还要看到长远

积善之方(4):行善不应该只看当前,还要看到长远

00:00
06:48

什么是偏、正呢?从前,吕文懿辞掉宰相的职位,要回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声望犹如泰山北斗,受到大家的敬仰。不想他刚回到老家,就有一个喝醉了的同乡,在吕家门口破口大骂。吕文懿并不生气,交代自己的仆人说:“不要和喝醉了的人计较。”关上了家门不再理会。第二年,这个人犯了死罪,被送进了大牢。吕文懿后悔地说:“如果当时我稍稍计较一下,把他送到官府追究一下他的责任,小小的惩罚,会让他戒掉大的过错。我当时只想自己心存厚道,没想到反而纵容了他的恶习,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这就是好心做了坏事。


又有坏心却做了好事。比如某某富豪,有一年闹饥荒,穷人大白天就在街上抢夺粮食。富豪告状到县衙,县衙不予理会,穷人更加肆无忌惮。这个富豪私下找人,把抢粮食的人抓起来羞辱、责罚,终于平息了抢粮风潮。如果没有这个富豪的行动,就会酿成很大的社会动乱。所以,善事是正,恶事是偏,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那些好心办了坏事的人,是正中偏;那些坏心却办了好事的人,是偏中正。这是我们不可不知的。


什么叫做半、满?《周易》说,善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成就你的名声;恶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不会造成杀身之祸。《尚书》说,商纣王的罪恶,就像穿钱一般,已穿满了一根绳子。这就好比把东西装进容器一样,勤加积累,自然就会满;怠惰而不去积累,自然就不满。这也是一种说法。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女子,想要布施却没有什么钱,拿出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捐给了寺庙,庙里的主持亲自为她做了忏悔。后来,这个女子进了皇宫变得富贵,拿着几千两的银子捐给庙里,主持却让他的徒弟代为回向。那个女子就问主持:“从前我只捐两文,师父您亲自为我忏悔,现在我捐了几千两,师父却不为我做回向。这是为什么呢?”主持回答:“从前你虽然只捐了两文,但布施的心十分真切,非得老僧亲自为你忏悔,才能报答你的功德。现在你捐的财物虽然巨大,但布施的心却不如上次那么恳切了,所以我让徒弟代为忏悔就足够了。”这样看来,几千金,只是一半的善;而两文,却是完满的善。积善的功德大小,并不在于金钱数额的大小。


钟离权传授炼丹术给吕洞宾,其中有一个绝技是“点铁成金”,可以用来帮助别人。但是,吕洞宾想得很深远,他问钟离权:“点铁成金后,会不会过了一段时间,又变回了铁?”钟离权回答:“五百年后,又会变回铁。”吕洞宾立即说:“如果是这样的,就是害了五百年后的人,我不能去做这样的事情。”钟离权赞许说:“修仙要积累三千件功德,你这一句话,已经抵了三千件功德。”这又是一种说法。


另外,做善事但心里一点也不想着自己是在做善事,那么,不论做什么善事,都会得到圆满的结果。如果心里总觉得自己在做好事,那么,即使你做得非常勤勉,也只是一半的善。譬如,我们拿财物帮助别人,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向内看不到我们自己,向外看不到所帮助的人,向中间看不到所布施的财物,那么,就是做到了“三轮体空”,也做到了“一心清净”。如此的话,一斗米就可以种下无限的福泽,一文钱就可以消弭一千劫所造的罪孽。如果我们做了善事,但心里总是放不下,总是想着要得到报答,那么,哪怕施舍了万两黄金,还是不能得到圆满的福报。这又是一种说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孤山道人

    受益匪浅,感恩

  • 安时而处顺forever

    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不住相布施”呀

  • 乾酷

    请问主播背景音是什么?真好听。

  • 贵县盛哥

    签个到2024.01.03日在读,第04-4回

  • 13642535jmd

    受益匪浅!增长智慧,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