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63期:生命的韧性(深刻)

2020-963期:生命的韧性(深刻)

00:00
14:01




有书君说


向秀,字子期,“竹林七贤”之一。


论才情恣肆,他不如嵇康、阮籍;


论个性狂放,他不如阮咸、刘伶;


论仕途腾达,他不如山涛、王戎。


他的一生,或许平凡,但绝不平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向秀的故事。




雅好读书,以文交友

 

向秀,河内怀人(今:河南武陟人),生于乡间,长于自然。

 

关于他的少年时期史书记载非常简略,只有“雅好读书”四个字。

 

有别于同龄孩子的活泼顽皮,安静的向秀与书为邻,以书为友。

 

他尤其喜欢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对《庄子》情有独钟。

 

二十岁左右时,他就著写了《儒道论》,不过很可惜,他最终弃而不录。

 

陌上少年足风流的年纪,向秀把心思放在潜心研读《庄子》上。

 

他聪慧明达,悟性极高,凭着一手俊秀的好文章,成为“乡间小名人”。

 

学有所成后,他开始在乡里讲学,声名渐播,老乡山涛因此慕名而来。

 

山涛发现向秀所讲高妙玄远,见解超凡,可谓“已出尘埃而窥绝冥”。

 

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忘年之交。

 

在山涛的引荐下,向秀先后结识了嵇康和吕安等人。

 

向秀为人谦逊,不善饮酒,一众好友中,他和率性洒脱的嵇康、心性旷达的吕安最为投契,引为知己。

 

向秀最喜欢嵇康,两人几乎形影不离。

 

嵇康“性绝巧而好锻”,向秀就经常陪他一起打铁。

 

微风徐来,柳枝温柔,嵇康掌锤,向秀鼓风,二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

 

酣畅淋漓的铿锵之声不绝于耳,目光所极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正如《庄子·大宗师》所云: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向秀也时常和吕安一起浇水种菜,赚得钱来或买来酒食醉乐,或于远山旷野中浪游,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生活一如既往地清贫,但因为有人懂、有人陪,人生多了几分豪迈和洒脱。

 

那真挚纯粹的友情,化作暗夜里的星光,温柔了岁月。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与好友纵情山水的时光,是如此的逍遥快活。

 

三两知己,一杯淡酒,听琴论道,自在由心。

 

虽然向秀视嵇康为知己,但思想上并不盲从。

 

嵇康写过一篇《养生论》,推崇“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不追求名利地位,不眷恋美味佳肴,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持之以恒就可以长命百岁。

 

很多人对嵇康的文采和见解赞不绝口,唯独向秀不甚赞同。

 

他写下《难嵇叔夜养生论》,详述了自己的看法。

 

控制情绪、调节饮食自然没错,但喜怒哀乐,舌尖五味,都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夫妻恩爱,人伦之乐,事业有成,饮食有味,这些都是生命中的快乐。

 

如果刻意隔绝,过分执着于无欲无求,成为一个没有感情的人,那人生也就索然无味,不过白活一场,又何谈生命宝贵?

 

向秀认为,情感也好,名利也罢,可以有原则地追求,不必强求每个人都断绝。

 

嵇康看后,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为回复。

 

他引用老子的“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提出养生有五难:

 

名利不灭,喜怒不除,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虑转发。

 

嵇康说:“谨慎言语,节制饮食,是学者的见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嵇康言语坚定,向秀没有再争论下去。

 

嵇康的才华,他懂;嵇康的傲骨,他懂,正因为懂得,所以尊重他的选择。

 

虽然两人各执一见,谁也没有说服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

 

真正成熟的友情便是如此,势均力敌,灵魂独立,既能相互尊重,又能彼此包容。




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嵇康风骨不染俗尘,这是他的傲骨,可也是致祸之源。

 

一次,嵇康又在打铁自娱,贵公子钟会因仰慕嵇康的才华,特地前来拜访。

 

对于已投靠司马氏的钟会,嵇康不屑搭理,钟会因此怀恨在心。

 

后来,吕安遭兄长诬告不孝,得知实情的嵇康愤然出面为吕安辩白。

 

钟会趁机进馋言,本就磨刀霍霍的司马昭听信钟会之言,处死了嵇康和吕安。

 

一天之内痛失两位至交,向秀心中之痛可想而知。

 

耳边再听不到铿然利落的锻造之音,自己再也没有鼓风的兴致。

 

而嵇康的死,也是司马昭给所有名士的一个警告:归附还是死亡,只能二选一。

 

生命面前,名誉不重要,尊严不重要,活着才有希望。

 

一时间,名士们纷纷被迫入仕,向秀也在其中。

 

在去洛阳任职之前,他特地来到旧居,看着萧条的旷野,耳边笛声悠扬。

 

回想起昔日同游之乐,转眼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之下作《思旧赋》怀念好友: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言语中,他难掩好友冤死的悲伤之情,凄叹之间,尽是消极无望。

 

在当时,写文怀念嵇康是需要极大勇气的,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或许,这是向秀低调人生中最为“放肆”的时刻。

 

悲痛过后,人生还得继续。

 

形势比人强,向秀有这个觉悟,所以当他踏入洛阳,面对司马昭的有意羞辱时,他不动声色地忍了下来。

 

司马昭故作好奇地问他:

“听说你有隐居箕山的志向,为何现在在这里?”

 

向秀违心回道:

“我认为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都是孤僻狂傲之人,不值得我羡慕。”


司马昭十分满意,向秀算是过关了。

 

不与命运较劲,是一种智慧。

 

低头固然是痛苦的,但人生有些逆境,只有低头才能换来生机。




古井无波,心生逍遥


向秀曾想给《庄子》注释,但好友嵇康认为:


“这书哪用再注释呢?莫要妨碍人们作乐罢了。”


向秀没有放弃,默默注完,然后高兴地拿给嵇康和吕安看,颇有些自豪地问道:


“怎么样,我的注释比别人的精妙些吧?”

 

吕安读后十分惊叹:“庄周不死矣。”

 

后来,向秀的庄子注释流传开来,被人们盛赞“妙析奇致,大畅玄风。”


踏入官场后,向秀无意官场沉浮,虽然在朝,但无心政事。

 

不知是“伤心人别有怀抱”,还是“大彻大悟得自在”,此后,向秀一心扑在给《庄子》作注上。


经历了好友之死、低头之痛,他对于生死、有了更深刻的见解。

 

譬如,对于《庄子·逍遥游》中大鹏与小鸟的描述,他有着不同于前人的感悟。

 

逍遥是生命存在的至高境界,也是本性的满足。

 

只要适合自己的本性而自我满足,那不论是圣人,还是凡人,都是逍遥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大鹏翱翔九天,小鸟栖息大树,各适其所,都是逍遥。

 

人也是如此,接纳现实的处境,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沉湎过去,不迷茫将来,坦然活在当下,也是一种逍遥。

 

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向秀致力于注释老庄之学,遨游其中自得其乐。

 

向秀为《庄子》一书解释义蕴,阐述内中奥妙,使读《庄子》的人心领神会,为玄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遗憾的是,当时还差《庄子·秋水》和《庄子·至乐》没有注完,向秀就匆匆离开了人世。

 

而更讽刺的是,向秀死时,儿子还年幼,未能及时公布他的著作,著作散落,另一位玄学家郭象借机窃走,补上《秋水》和《至乐》,稍作更改,记为自己的著作。

 

也因此,时至今日,关于《庄子注》的作者仍有争议。

 


《庄子·人间世》有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向秀的一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安静的、沉默的,但沉默中自有力量。

 

不抱怨,不放弃,即使身处黑暗,也心生光芒。

 

人生没有坦途,生命需要韧劲。

 

蒲草虽弱,暗藏向上之心;风雪俱厉,枯木忍冬逢春。

 

人生,就像一场春夏秋冬。

 

冷暖交织,晴雨更替,枯荣荣枯。

 

此间艰难苦恨,心中万丈迷津,无人可解,唯有自渡。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愿我们遍历人间风雨,不改心头澄明,仍觉人间值得。


参考资料:

1.《晋书·卷四十九·向秀传》

2.《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

3.《晋书·卷五十·郭象传》

4.《世说新语·文学》

5.《世说新语·言语》

6.《嵇中散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飞_r2s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