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元九后咏所怀》唐 白居易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别元九后咏所怀》唐 白居易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00:00
07:53

白居易写给元稹的一封“情书”,句句真情,字字肺腑:这是真爱


提到大唐诗人的朋友圈,白居易与元稹这对组合是一定要划在重点关注小组的。元白相交,尽管相差7岁,二人却心意相通,情意深厚。两人相互唱和,留下不少往来诗文。






在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里,不乏情真意切的表白。看完只想说一句:谁说情书只能写给爱人呢?写给友人一样是深情满满、感人至深的啊。


白居易在《忆元九》里写:“近来文卷里,半是忆君诗。”他说,我近来写的诗文里,近半都是思念你的诗啊。


他半夜写:“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他说,我给你写信写到半夜,心绪万千,好不容易写了两页,刚刚要封上却又拿出来重读,感觉还想再改改又不知从何下笔。


他写:“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他早上感到秋风起,突然就想到,不知道你思念我是为何事,昨天晚上半夜三更的我梦见你啦!




真的,若非元稹是男的……


而今天要分享的这首白居易写给元稹的送别诗,更是字字肺腑,句句真情,尤其最后十字,谁看了不道一句“这是真爱”啊!来学习一下这教科书级别的“情书”,感受古时友人之间的真情实感。


《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
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秋时不是送别的好时候,更何况风雨飘摇?诗人从眼前送别的景写起,风雨之中,梧桐叶落,槿花萧条,将“零落”“萧条”前置,“风”“雨”后置,开篇便奠定渲染出离别冷清萧瑟、了无生机的悲凉氛围。在这里,早秋的意绪早就暗暗滋生了。


谁说离别不苦?明明就苦极了!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就要与你分别啊,内心是非常不喜,一点都不开心。


在不少的离别诗中,我们能读到诗人送别,长亭更短亭,折柳再干杯,执手看泪眼,送了又送,直到无法再送——以此表现依依惜别。可白居易没有,他根本不送。友人离开,哪有不送的道理?可不是不送,是没办法承受眼睁睁看着对方离去的痛苦。所以白居易说不要说我不送你,其实我的心早已跟着你远去。




如果说前六句从景写到情,还略带着点含蓄,那后四句则直抒胸怀,他说: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相知的人何必多,只需要心意相同、情投意合即可。可我这唯一同心的人啊,却要走了。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最后两句才是全诗高潮,现代人写情书真得好好学学,白居易说:你一离开,整座长安城都由此空空荡荡。


长安城如此繁华,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只因你一个人的离去,便觉得整个城市都空了下来。哪里是呢?其实是眼中再见不到你,再没有知心人,心也跟着空了下来。这表白,是真的真挚,高级。


现代科技的发达,交通的发达,让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可以无限拉近,将思念压缩到最短,我们少尝了很多相思的煎熬,我们内心的情感很难再像从前那般浓烈而反复。


我们有太多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内心的爱与思念,可能再难因一次短暂的离别而生出如此感伤的情绪,且付诸于语言文字。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白居易的深情,是真的留给了元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天空_339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零落:指脱落。 ②萧条:指寂寥冷清的样子。 ③槿(jǐn):木槿,落叶灌木,夏秋开花,朝开夕凋。 ④幽闲:闲适自得。 ⑤故人:旧交,老朋友。 ⑥中怀:心中。 ⑦悰(cóng):欢乐,乐趣。 ⑧勿云:不要说。 ⑨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 ⑩坐觉:遂觉,顿觉。

    薇雪55 回复 @天空_339:

  • 天天打卡01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 _闰土

    爱情不限于性别

  • 听友239204264

    咬字不够清晰,略有地方口音!

  • 天空_339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有《白氏长庆集》。

  • 玉润珠圆的麦兜

  • gxw1106

  • 笨瓜Q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