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万人嫌的金龙峪,为何成了光绪身后的居所

112、万人嫌的金龙峪,为何成了光绪身后的居所

00:00
16:46


和他前面的两位苦命帝王咸丰、同治一样,光绪皇帝在给自己修建陵寝这件事儿上,生前也没能做的了主。他的崇陵,从选址到营建,都是在自己死后,由别人确定的。如此一来,这皇陵的质量,就难免要打上一些折扣了。

 

大家知道,光绪死的时候,清王朝所面临的形势,已经是非常严峻了:外有洋人步步紧逼的侵略,内有革命党人前赴后继的起义运动。给光绪修建陵寝这件事,虽然是国之根本,但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有太多的事情要比它重要得多,大臣们实在是抽不开身,专门组织人手去给光绪勘察风水。恰巧光绪的遗孀隆裕太后,又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懦弱女子,在给丈夫修陵这件事儿上,表现得就和她后来被袁世凯逼迫下台一样,别人说什么,她就做什么。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让憋屈一生的光绪皇帝在死后依然不得舒坦,葬进了被前人抛弃过好几次的金龙峪。

 

光绪帝崩于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由于他和慈禧太后的紧张关系,建陵大事一直没人敢提。随着光绪、慈禧的相继去世,在建陵这件大事上,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短短五十天,就把光绪的万年吉地确定在了金龙峪这个地方。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谕旨:“金龙峪,谨定为崇陵,即行择吉兴工。”(《宣统政纪》)

 

陵名都确定了,就要开工建设了。

 

可是要知道,选择风水宝地,那可是非常专业又非常辛苦的活。俗话说“三年选地,十年定穴”,那要好几年的时间呢!可是金龙峪的风水,前前后后也就五十多天的时间就定下来了。那个时候,几百里的路程,往返劳顿也得十来天的时间吧?这么快就确定下来,是不是太草率了,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从历史上看,这个金龙峪风水是真的有问题。这是一处屡屡被人抛弃的风水。据考证,金龙峪在历史档案中频频出现,上镜率很高,搞历史的人对它并不陌生。清朝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曾经光顾过这里,细心勘察。我们看看都有谁。

 

一是乾隆皇帝抛弃了金龙峪。大家可能会问,乾隆皇帝不是在东陵吗?他来西陵干什么?要知道,乾隆皇帝即位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将来在哪里修建自己的陵寝,因为他的父皇雍正皇帝在西陵建了泰陵,这就产生了西陵。所以,乾隆皇帝最初是想在西陵选择万年吉地,实现子随父葬的愿望。乾隆三年,乾隆皇帝的端慧皇太子病逝,于是乾隆皇帝派人于乾隆四年来到西陵域内,为皇太子选择吉地。风水官来到西陵之后,很快就相中了魏家沟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金龙峪,赶紧上折子,“端慧皇太子园寝,应于魏家沟地方建造”。乾隆皇帝接到奏报,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个时候,他想起了自己最为尊崇,最为尊敬的爷爷康熙大帝。康熙帝在东陵呢,我真的要在西陵建陵吗?乾隆帝陷入了深思,于是,他降旨给大臣们,放弃了在魏家沟建陵的愿望。由此,金龙峪第一次被抛弃。

 

二是道光皇帝抛弃了金龙峪。东陵宝华峪地宫渗水后,挑剔的道光皇帝到处选择风水,其中,他命人到西陵选择风水宝地。这些风水术士们在西陵找到了很多宝地,其中就有魏家沟风水。道光皇帝把西陵的风水宝地说帖看了个遍,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龙泉峪。这样,金龙峪风水第二次遭到皇帝抛弃。

 

三是咸丰皇帝抛弃了金龙峪。咸丰皇帝在选择风水这个问题上,是一个很纠结的人。起初在咸丰元年,他就在东陵界内选择过,也看了几处风水宝地。咸丰二年二月,咸丰皇帝又来到西陵界内选择风水,就来到了魏家沟这个地方。他先是听了风水先生的汇报,说如何如何好,便禁不住诱惑,亲临魏家沟,登到山顶阅视。心里面对魏家沟留下了一些印象,但是,经过几年的反复权衡,纠结之后,终于在咸丰四年,把他的万年吉地确定在了东陵界内的平安峪。至此,金龙峪的风水第三次被咸丰皇帝抛弃。

 

四是慈禧太后抛弃了金龙峪。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病逝,年仅十九岁。由于同治生前没有选择陵址,慈禧太后便派出醇亲王奕譞去西陵选择风水宝地。与此同时,也派人在东陵范围之内选择风水宝地。在西陵,醇亲王奕譞相中了金龙峪这个地方,但到底要把同治皇帝的万年吉地安排在哪里呢?在东陵还是在西陵?大家可不敢做主。于是,在光绪元年二月,王公大臣来到养心殿,请示两宫太后。如果按照大清家法,听从恭亲王奕的主见,那就是西陵的金龙峪。可是,霸道专横的慈禧太后,竟然徇于母子私情,把同治帝的万年吉地定在了东陵境内的双山峪。这样,金龙峪第四次遭到抛弃。

 

从得到皇家垂青的风水宝地,到被人多次遗弃的弃地,金龙峪这块地方,在成为崇陵的陵址之前,先后四次落选,也真算得上是一块儿苦命的陵地了。我们不知道九泉之下的光绪,是否知道自己要被埋在金龙峪这件事,也不知道他对于这块儿万年吉地是否满意。

 

不过按照古人迷信的程度来看,倘若我是光绪皇帝的话,一定也会想要拒绝它——前面四代皇帝,在选地方建陵的时候,都把这金龙峪给否了,凭什么到我光绪这儿就通过了?再说了,这块地方四次被人抛弃,不管从风水上来看怎么好,吹得怎么天花乱坠,它都已经不吉利了啊!更何况,金龙峪这里还没破土动工过,地底下的情况到底如何,还是个未知数,谁又能保证它就是一处绝好的风水宝地呢?如果不好的话,难不成就让我凑合着埋在这儿吗?

 

光绪十三年,慈禧太后给光绪帝确定了金龙峪作为万年吉地。光绪帝去世后,宣统帝再次把金龙峪确定给光绪帝作为万年吉地。按理说,两次选中的风水宝地应该尽善尽美。从外表看,金龙峪肯定是不错的,不然那么多帝王为什么会频频光顾呢?

 

可外表好不够,还要看内涵。这个地方的土质怎么样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让人对金龙峪的风水大失所望了。

 

为了加快工程,使光绪皇帝早日入土为安,朝廷加快了崇陵的工程进度。施工人员进驻现场,赶紧开槽,打地基,紧张的工程建设开始了。在开槽的过程中,工程人员是大吃一惊,金龙峪万年吉地原来是这样糟糕!

 

第一,金井地基糟糕。金井其实就是穴位,就是将来光绪帝棺材压住的地方。金井非常重要,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开槽的时候这里必须是紫色土,绝对不能出现砂石、不能出现水,如果出现了其中的一种,那就要废掉,否则,不仅将来地宫坚固会受到影响,还可能出现地宫渗水,把光绪帝的棺材给淹了。令人失望的是,金龙峪金井在开槽的时候,不仅出现了巨石,还发现这里很有可能会出现水。这真是犯了两大忌讳。

第二,

第三,方城地基糟糕。方城,就是明楼的墩台和基础,在方城基础上建起来的明楼,是整个陵寝的制高点。将来建成后,要在明楼上悬挂一块匾,上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崇陵”字样,因而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建筑。由于这里是方城和明楼的综合建筑,明楼之内还要树立一块大石碑,上面书写“德宗景皇帝之陵”,所以方城的地基必须要稳固扎实。可是在开槽的时候,大家却发现这里的土质含有大量的砂石,将来建筑方城和明楼是很困难的事情:“方城地基,土质近似砂石,将来打椿,诚恐不易著手”(《宣统政纪》)。

 

第四,隆恩殿地基糟糕。隆恩殿就是大殿,是存放光绪帝神牌的地方,也是人们祭祀光绪帝的主要活动场所。这个建筑,要建成重檐歇山顶,五开间,体量很大,需要坚固的地基。可是,开槽的时候却发现整个大殿的土质,就是松散的砂石,打桩的时候,很不稳固。

 

第五,小碑楼地基糟糕。小碑楼就是神道碑亭,重檐歇山顶建筑,里面竖起一统石碑,上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光绪皇帝的庙号和谥号,可以说是对光绪皇帝的盖棺定论,是很重要的一座建筑。可是,开槽的时候,发现这里地下不仅含有砂石,对将来地基稳固有很大影响,更加糟糕的是,这里地势低洼,打出了水。

 

第六,牌楼门地基糟糕。牌楼门在小碑楼的南面,施工人员在这里开槽的时候,遇到的情况,几乎和小碑楼一样,与小碑楼那里的土质是一脉相承,而且,由于地势更低,也出现了水。

 

于是工程人员赶紧把这里的地基情况汇总,整理上报朝廷。说明在金龙峪这个地方,出现石头,出现砂子,出现了水。这些现象在那个时代,会认为是极不吉祥的事情。既然出现一种这样的情况,那整个地方都应该被废掉,不能再用了。而且经过全面勘察,发现不是小面积有问题,从北向南,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问题,都不能开工建设。怎么办?赶紧上报吧,说清楚让上边决定吧。

 

情况上报到朝廷以后,当时最关心这事的就是隆裕太后了,因为这是他们家的陵寝啊。她心里就犯了嘀咕,这能用吗?可是,当时的清王朝正处在辛亥革命的前夜,民国革命炮声隆隆,大清王朝摇摇欲坠,正处在暴风雨的前奏。所以,隆裕太后也是一筹莫展,在万般无奈之下,朝廷还是下达了开工建设的谕旨:“即著承修大臣妥筹善法,以期巩固而昭敬慎。”(《宣统政纪》)大家看看这叫什么话?就是这样的一个地质条件,朝廷不想办法,你叫施工人员怎么办?简直是不负责任,自欺欺人的一道谕旨。

 

从这里我们看出,金龙峪风水是真的有问题,不仅犯忌讳,而且对将来地基稳固还会大受影响。也就是说,金龙峪是一处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一个空心汤圆,也难怪清朝好多皇帝光顾这里,最终都抛弃了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