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第三章,德,无为之道的特征

概论,第三章,德,无为之道的特征

00:00
05:39

第二节 

 

德:

前面我们说,道是规律。而德,就是运用规律实现目标达到目的的过程。运用规律的过程包括识道、悟道、得道、行道。

识道,就是认识道。

悟道,就是对道的深刻领悟。

得道,就是根据道所设计和选择出来的策略。

行道,就是为实现目标达到目的,根据策略所采取的行动。

德的类型:

上德:

因道而德,叫做上德为了有效地实现利天下的目标目的而表现出来的策略和行动。例如:因为怕老太太被撞到,所以去扶她过马路。再比如:为了保护他人的自尊,或因有自知之明,所以谦虚低调儿。

下德:

为德而德,叫做下德。为了证明自己有德,而表现出来的策略和行动。例如:为了让身边的人觉得自己很优秀,所以去扶老太太过马路。再比如: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有修养的人,所以谦虚低调儿。

凡人之德:

简称人之道,即运用道达到利己的目的。

圣人之德:

又称圣人之道、或玄德、大德、孔德。运用道达到利天下的目的

圣人之德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相关章节:8 9 10 19 23 27 29 32 33 35 37 38 43 45 50 54 57 58 60 61 66 73 77 79 81

  1、 

慈是圣人的价值观

慈首先是指圣人为人处事的立场,即以天下的利益为自己的立场,以造福天下为自己的根本目的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

其次,慈指以对待儿女的心态去处理人、事、物的关系。慈爱的对像包括天下所有的生灵,无分善恶美丑对错好坏。

施与慈爱的前提:不向慈爱的对像期求任何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

慈爱的主要内容:“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腹不为目”“常使民畏死”。也就是说,努力使人们胸怀天下,无知,无我;增涨他们的智慧提升他们的素养;削弱们以私欲为目的的野心,代之以全心全意利天下的雄心壮志,胸怀宽广,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自立自强不息

慈在实践中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做任何事,想任何事的目的都是为了造利于天下,其方法都要有利于自己和他人格局与能力的成长。 

相关章节:3 18 49

2、不敢为天下先,简称无为不争

天下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万物,二是指道。

不敢为天下先,即不争。不争有两含义:一方面指无私欲,与万物争私利,争高下,较短长,争面子,谦虚处下;另一方面就是指无为。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大有作为。这个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不与相争。顺应道,根据道设计目标和目的,制定策略采取行动。与之相近的用词包括:袭常、袭明、无事、上德、不德、有德、不仁、不为。

无为不争是玄德中圣人为达到利天下的目的而做出决策时所遵循的思维方法和行为准则

我们常说的顺其自然,入乡随俗,灵活变通,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等等,都是无为不争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无为不争的反义词有:

为、为之、有为、争,无德、不失德、上仁、上义、上礼、尚贤等等,这些都属于背道而驰的下德。

 

实现无为不争有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虚静。

静能生慧。虚静是识道、悟道、得道,为道的先决条件。虚静的目的是使自己对道的认识真实客观、全面、完整、准确。

我们常说的归零、悟空、放下、空杯心态,都是虚静的方法。虚静的主要标志是无知和无我。

相关章节:2 3 16 20 24 26 28 47 48 56 70

无知

即不自知,不自见,不自是,不学。也就是因他人或自己固有的知见而无视或扭曲对规律的客观认识判断和运用我们常说要反对经验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反对的对像都是知之,反对的目的都是要做到无知。

无知的反义词有:

智、知、知之、有知、知见、自见、自是、着相等等。指被他人或自己固有的成见所左右,包括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形而上学、形式主义等等。

相关章节:71 80

无我

或称忘我。老子称无身。“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吾所以有大患者,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都是在强调要无我。无我,指无私欲,无私情,一切以利天下为本,不自我利益的得失迷失客观规律的认识判断和运用

无我的反义词包括:

有我、有身、有欲、情、贪、嗔、痴、怨、恨、仇等等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心理状态。

相关章节:7 12 13 34 44 46 53 65

第二步:常道。
  始终把握道以制定有效的行动策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识道、悟道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常无:

常无欲以观其妙。即始终把握无,也就是始终把握规律中的趋势。

常无的作用:

(1)根据趋势明确目标目的;

(2)根据目标目的所需要的条件制定行动策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有成竹。这些都是常无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常有:

常有欲以观其。即始终把握有,也就是始终把握规律中的条件。

常有的作用:

(1)根据现有的条件,洞察事物发展的趋势;

(2)根据目标目的,明确其所需要的条件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资源整合,创造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是常有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相关章节:52

第三步:决策

柔弱是设计策略和选择策略时所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关章节:22 30 31 36 55 63 64 76 78

设计策略的原则:指通过满足条件使理想的趋势成真。

柔的同义词有灵活、机动、圆融、变通。柔的反义词是:刚、执,死板、教条、僵化。即脱离客观规律,依据私欲、固有的成见或僵化死板的行为模式制定策略采取行动。

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多个可行的策略。执行的时候,或必选其一,或对其先后与缓急进行排序。弱就是在做出选择时所要遵从的标准,即付出代价最小,实施效果最理想。

弱的反义词是强。如义气用事、不计代价、不计后果、姿意妄为,肆无忌惮、逞强好胜等等。

第四步:常德。
  常德是通过上面三个步骤最终所形成的策略策略的落实。它是一个行道,用道,为道,实践的过程。

 

3、

又名啬,其字面含意是节省和珍惜资源,其本质是自律。玄德中代指圣人以慈爱为目的的一系列优良作风,包括一切有助于成功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

自律的主要内容有:

思维习惯:

反省:即把对别人的需要和希望,转化为对自己的要求。

慎独:一切从利天下的立场出发,知行合一。

心明眼亮:明确的人生目标,正确的人生目的。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严肃认真、小心谨慎不骄不躁等等。

行为习惯:

坚持,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坚持的内容与成功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坚持就必然会走向成功。

坚定不移的执行力;

雷厉风行,勇敢果断的行动力;

善始善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勤勤恳恳、谦虚处下、脚踏实地等等。

 

一个好的策略,要想得到有效的实施,能不能做到俭至关重要。自律是常德的纪律保障,为策略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

相关章节:5 15 41 79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