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战国时期,李斯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策略,得到了秦王的赏识。使用"离间计"助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升任丞相。他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整个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心力。他曾谏阻秦王逐客,为秦王广揽人才,并提出过“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百姓当家,则力农工”等经济思想。
然而,这样一个聪明的人,竟也将聪明用在过不正当的地方,他有功的同时,也做过几件遗臭万年的事,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毁文化典籍运动就是在他的唆使下完成的。这次浩劫中,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外,先秦许多文献古籍都被烧掉了,使中国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损失。
其次,李斯妒贤嫉能,谗杀同门师兄弟韩非子。除此之外,他还阿顺苟合,助纣为虐,屈从赵高,诈立胡亥,阴弑扶苏,逼死蒙恬。
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说:“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李斯在一方面是个君子儒,在另一面却又是一个小人儒。古人说,儒,学者之称,何谓学者?也就是读过不少书,有学问,有才智的人。一个这样的人若是将他的聪明才智用在正当的地方,那他就是“君子儒”;若是他将他的聪明才智用在不当的地方,那他就是“小人儒”。
“君子儒”下学而上达,他之所以求学,其初心是为了通过学习提高自已的修养,致力于治国平天下,为大众苍生谋福,为黎民百姓造福。而小人儒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求学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外在的功名利禄。小人型的儒者,做事没有自己的原则信仰,只一味的以利益为重,奸佞逢迎,轻则兴风作浪,重则祸国殃民。
荀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程颢、程颐兄弟则说:“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
张居正则讲:“人君若得君子之儒而用之,则必能守正奉公,实心为国,而社稷苍生皆受其赐,若用了小人之儒,则背公营私,附下罔上,而蠹国殃民之祸,有不可胜言者。故用人者,既观其行事,而又察其心术,斯得之矣。”
儒,本字是“需”,在金文有一个表示“成人”的“大”,和一个表示“汗”的“水”组合而成,本义是一个人腋下、腹背出汗,软弱无力,后这个含义有三点水的“濡”代替,单人旁的“儒”就有了“平易的,温和的,柔和的,有弹性的”之义,后又引申为:注重礼节,精通诗书礼乐、温文仁厚的读书人。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这样一个博学的人,孔子当然对他寄予厚望,以此,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