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免费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更新消息和独家福利!
【更新提醒】每天21:30更新1集有声剧+1集解读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魏知超。
《进化惯性》这个故事肯定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因为主人公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尤其是,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那你很可能跟主人公一样,对那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感到很厌倦。每天上班工作、跟同事聊天吃饭,下班去酒吧喝酒,去打球唱歌。虽然身边的人可能都这么生活着,但某些时候,你可能突然感觉这一切都毫无意义,很让人疲倦。
这时候,你可能就会像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样,特别渴望摆脱文明社会的束缚,回到荒野里去,去过更原始一点的生活。打打猎,采采果子,住住山洞,那种原始的生活听起来比现代生活更让人感觉惬意嘛。
虽然我自己是一个热烈拥抱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的人,我觉得科技和文明应该继续向前发展,才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这些问题。但是呢,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我同时也认为,这种向往回到原始生活的冲动是有它的合理性的。至少,那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心理健康可能很有好处。
事实上有专家认为,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抑郁症的解药。
我们知道,抑郁症算是这个时代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几十年前,很少有人听说过抑郁症这个词,但在今天,我们身边可能都有几个有抑郁症的亲人朋友。
为什么抑郁症在这个时代发病率这么高呢?科学家其实还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但是他们提出了很多假说。
其中有一种假说认为,抑郁症之所以高发,恰恰就是因为我们今天离开人类原始的生活方式太遥远了。
人类原始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可以让人不抑郁呢?
原来,人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做“我劳动,我就快乐”的机制。
这个机制简单来讲是这样的:在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要想获得一点养家糊口的生存资源,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他们要么到处找果子,要么到处打猎,要么辛辛苦苦种庄稼,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劳动之后,才有可能得到足够的食物和资源,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
慢慢地,人类祖先的大脑就进化出了这样一种机制:每当通过劳动收获了劳动成果的时候,大脑里就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让人体会到强烈的满足感,让人很快乐。
这就是“我劳动,我就快乐”。
这份快乐,对于劳动者是一个巨大的激励。有了这份快乐,人们就有了动力,去为了获得下一份劳动成果继续努力,继续勤奋地劳作。
于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就建立起来了。“我劳动”——“我得到劳动成果”——“我很快乐”——“我继续劳动”——“我又获得劳动成果”——“我再次收获快乐”,如此往复循环。科学家推测,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反复让我们通过劳动获得快乐的循环,才让我们的心态保持基本的健康,才让我们不抑郁。
而这样一个循环要建立起来,其中有两个关键点。如果缺少这两个关键点,循环的链条就被切断了。
第一个关键点是,“我劳动,我就快乐”里的“劳动”的含义——它指的是狭义的“体力劳动”,而不包括广义上的“脑力劳动”。
为什么脑力劳动没法激活这个循环呢?道理也简单,因为这个循环是在很远古的年代进化出来的。那时候,人类的祖先几乎不太可能只依靠脑力劳动来获取生存资源,脑力劳动最多只是体力劳动的小帮手,更多的时候,祖先们依靠的是纯粹的体力劳动。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推导出现代人那么不快乐的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在现代化的生活里,人们参与体力劳动的机会太少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体力劳动者变成脑力劳动者,尤其是在发达城市里,大量人口从事的都是中高端服务行业,都是脑力劳动。
而脑力劳动是没法发动“我劳动,我快乐”这个循环的,于是城市里的这些脑力劳动者们就少了很多本该拥有的简单快乐。长此以往,人就变得越来越抑郁。
“我劳动,我快乐”的循环里,还有第二个关键点,那就是在“付出”与“收获”之间,要有非常简单明了的联系。
对于我们祖先来说,付出与收获是显而易见地连接在一起的。我去打猎,就得到了猎物;我每天在农田里耕作,就收获了庄稼。
但在现代的城市生活里呢,我们不需要播种然后收获粮食,我们只需要开车去趟超市就能买到任何食物。
虽然理性地来看呢,超市里买食物的钱是自己通过努力付出获得的报酬,但这个付出与收获联系太不直观了。在我们的感受里,赚钱是一回事,眼前的享乐是另一回事。
于是,我们又找到了现代城市生活让人不快乐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付出与收获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
哪怕城市里有些人从事的仍然是体力劳动,可他们的大脑却只感知到劳动的付出,却没有感知到劳动的收获。于是那个“我劳动,我快乐”的循环同样也就很难启动起来。就这样,可怜的现代人又多了一个抑郁的理由。
所以呢,《进化惯性》这个故事主人公的那些主张,虽然从整个社会运转的角度来看可能只是空想,如果一大半文明人真的都跑到森林里去,那社会可能就崩溃了。但是,从维护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呢,他的主张是有借鉴意义的。在原始的荒野里,人们必须要靠身体的劳作才能获取温饱,在原始的荒野里,人们也能简单直接地感受到付出与收获之间的联结,这两个因素都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我想,如果抑郁症的趋势继续恶化下去,那未来的城市白领最热爱的旅游方式就不再是什么“农家乐”,只是去城市外面吃点好吃的,而应该是跟随着咱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周末去荒野当个野人。
一半文明人,一半野人,也许这才是更健康的生活姿态。
我怎么觉得你的解读有一半都是在瞎逼逼呢 举个例子 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 用传统的方式种植蔬菜 粮食 按说劳动也有了 劳动与收获的连接也有了 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很累 收获也低 应该是长期生活在城市里 偶尔去乡下体验一下生活的才会快乐 这个快乐我觉得是因为不同的体验 不同的成就感带来的 就跟我第一次去大城市一样 干什么都快乐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太单调 压力太大 观念上和以前也不一样 于是就有很多心理上的矛盾 感觉自己受到了压迫 迫害等等导致的
Rsunrshine 回复 @阴阳旅者: 感谢你20年还能记住。
所以贝爷和德爷这种节目才会有那么多人追捧
月曦椿 回复 @其類草木: 我刚想这么说就看到了你🌝
那怎么解释为什么我那么讨厌劳动呢?
如果你是嘤嘤怪 回复 @愚蠢熬成温柔: 劳动没有得到预期的报酬
不劳而获使我快乐🙂
想想还真是,我身边的人现在已经有通过周末去乡下种菜的方式来放松了。而且,大家应该也感受过,健身或者其他运动后大汗淋漓时的感觉真的觉得很解压。
这个解析真的不能认同,现在累主要因为人际关系和责任羁绊还有内卷啊,反而是因为这些无休止的工作才累啊,如果没有这些互相的比较和各种事情的责任谁有压力啊谁觉得累啊,真正让我们累的就是这种除了生存活着之外还附加的无意义的责任和内卷都是人复杂化制造的产物,我们没停止劳动甚至反而是做的太多了
这个解读有点问题了,人身体和精神是一体的,更大的原因应该来自于身体得不到运动,实际上人的舒适感很大程度来自于序,也就是阻止熵增的过程,而很多现代人身体得不到运动,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本质上出问题都是序被打乱了,而身体的问题可能是现在医学还不能完全解读的,比如某些有利于神经系统产生快乐情绪的激素等等(这里不太懂,只是举个例子),比如呼吸的深度降低,比如血液循环不那么正常(二者可能是相互关联的),比如某个器官的功能有所下降产生的不适(没达到疾病的程度)。。。心理学层面的解释不太可能是主要原因,你看那些作息规律,不良嗜好少,而且爱运动的人,绝大多数没有精神或者情绪方面的问题。
殇_sst 回复 @Jaiffuk: 因为运动能产生多巴胺,多巴胺能让人快乐,所以快乐不会得抑郁症
劳动一时爽 一直劳动一直爽!
我劳动我快乐!怪不得心烦的时候收拾家里,做做家务就会心里舒服点。原来是激发了心里快了机制
吾乃渣渣灰 回复 @倾心随风: 你给我收拾屋子我不给钱,看你还快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