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荀悦对游侠下的定义,十分奇特。他认为:“诋毁或赞扬没有事实根据的,就是诬陷;言论距事实太远的,就是欺罔。”对于游侠,荀悦可是极尽诬陷欺罔。班固还指出侠义之士使人动容的特质:“平日为人,温和善良,仁孝慈爱,别人困难时帮助,别人穷苦时救济,谦让恭谨,从不自夸,确实具有绝世的天资。”侠义之士之获得人们膜拜者在此,荀悦却一手遮天,诟骂侠义之士:“以强梁的姿态立于世上,作威作福。”这不是一个正直的和负责任的态度。荀悦的目的不在使人们了解侠义的真相,而在蒙蔽侠义的真相。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特列《游侠》一章,表达他对侠义的崇敬。这种崇敬的情操,来自他深刻体念到人生的艰难,对被迫害的辛酸,有痛彻肺腑的感受。当他被判处宫刑时,只要缴纳罚款,便可以救赎。可是,家庭贫穷,告贷无门,只好任凭狱吏把生殖器割掉。中国史学之父,竟受到这种侮辱摧残,诚是全体中国人的羞辱。当时,儒家学派的高官林立,谁肯伸出援手?即令有此意愿,为了“明哲保身”,也不得不划清界线。咦,圣道在哪里?圣人在哪里?圣王在哪里?君子在哪里?父兄之尊在哪里?骨肉之恩在哪里?法律尊严又在哪里?唯一向苦难人伸出援手的,只有侠义之士。全中国知识分子都酱在“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的奴性呻吟中,只有侠义之士,才敢向这种“礼义圣乐训勉,风俗习惯确立,教化完成”的统治阶级挑战。侠义,是人类灵性不死的火苗。而这火苗,总是针对权势而发,权势自然对它深恶痛绝。
侠义精神就是道德勇气,是一个民族的白血球或防腐剂。抽去了它,这个民族就成为一堆烂泥。
燕王(首府蓟县【北京市】)刘定国,跟他爹刘嘉(康王)的小老婆通奸,又把弟弟的妻子夺归己有,又谋杀肥如(河北省迁安市东北)县长(令)郢人(姓不详)。郢人的兄弟上书中央政府控告,主父偃在中央把这件事扩大,高官会议决定判刘定国死刑,刘彻批准。刘定国得到消息,自杀,燕国撤除(刘定国是吕雉时代琅邪王【首府琅邪·山东省胶南市】刘泽的孙儿。参考前一八○年)。
齐王(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刘次昌跟他的姐姐纪翁主通奸(皇帝女儿称公主,亲王女儿称翁主。这位翁主嫁给姓纪的,所以称纪翁主)。主父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次昌,可是刘次昌的娘亲纪太后拒绝。主父偃于是向刘彻建议:“齐国临淄有十万户人家,仅租税一项,就有黄金二十四万两之多,人民富饶,超过长安。除非是皇帝的亲弟弟或最心爱的儿子,不应在那里当王。而今齐王的血缘关系,越发疏远(齐国一任王刘肥,是刘邦的儿子,二任王刘将闾,三任王刘寿。现在的四任王刘次昌,是现任皇帝刘彻的远房堂侄),又听说刘次昌跟他姐姐淫乱,请乘机整顿。”刘彻遂任命主父偃当齐国国相(相),派往处理。
主父偃到临淄后,霹雳般逮捕王宫的侍女跟宦官,供词中牵连到刘次昌。刘次昌恐惧,服毒自杀。
主父偃年轻时曾逗留燕国、齐国、赵国,都受到冷落,等到掌握权柄,一连摧毁燕国、齐国。复仇之手下次可能伸向赵国,赵王刘彭祖大为恐惧,上书刘彻,检举主父偃接受封国贿赂,所以才建议分封亲王的子弟(主父偃用分封手段削弱封国,完全为国家着想,此时却成了罪名)。恰巧齐王刘次昌自杀,刘彻认为一定是主父偃胁迫所致,勃然大怒,召回主父偃,投入监狱。主父偃承认接受封国的贿赂,但并没有胁迫齐王刘次昌自杀。刘彻本要赦免他,可是,公孙弘说:“齐王(刘次昌)自杀,没有儿子,封国撤除,由中央政府收回,改设郡县。主父偃本是罪魁,如果不杀他,无法向天下解释(如果不杀主父偃,天下人会误认为中央政府贪图齐国土地)。”遂屠杀主父偃全族。
公孙弘不久前坚持杀郭解,现在又坚持杀主父偃。此公可是典型的阴险人物。平常日子一团和气,不与人争,却在节骨眼上,施出恶毒一击。
有一件事使人震惊,晁错之死,是全族屠灭。主父偃之死,又是全族屠灭。难道不能仅杀当事者一人,为什么如此残忍?当初,刘启何等欣赏晁错,刘彻又何等欣赏主父偃,欣赏时言听计从。“相见恨晚”;一旦翻脸,心狠手辣。凡是忠心耿耿,意图改革的人,都受到酷刑。而像公孙弘这种八面玲珑,貌似忠厚的长者,却一帆风顺。和稀泥的人有福了,他除了关心自己的官位外,什么都不关心。非关心不可时,只关心陷害忠良。
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张欧免职。刘彻准备任命蓼侯孔臧当最高监察长。孔臧辞谢说:“我是专门研究儒家五经的,请准许我当祭祀部长(太常),整理我们孔家的事业,跟堂弟孔安国,共同厘定古人教训,使它能够成为永久的法则,帮助后代。”刘彻遂任命孔臧当祭祀部长,赏赐他的礼物跟赏赐给三公(西汉王朝三公:宰相【丞相】、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的一样贵重。
资治通鉴原文
凡此三游之作,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焉。上不明,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驰废;以毁誉为荣辱,不核其真;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上下相冒,万事乖错,是以言论者计薄厚而吐辞,选举者度亲疏而举笔,善恶谬于众声,功罪乱于王法。然则利不可以义求,害不可以道避也。是以君子犯礼,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僭度,饰华废实,竞趣时利。简父兄之尊而崇宾客之礼,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忘修身之道而求众人之誉,割衣食之业以供飨宴之好,苞苴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书记繁于公文,私务众于官事,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坏矣。是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善恶要于功罪而不淫于毁誉,听其言而责其事,举其名而指其实。故实不应其声者谓之虚,情不覆其貌者谓之伪,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言事失其类者谓之罔。虚伪之行不得设,诬罔之辞不得行,有罪恶者无侥倖,无罪过者不忧惧,请谒无所行,货赂无所用,息华文,去浮辞,禁伪辩,绝淫智,放百家之纷乱,壹圣人之至道,养之以仁惠,文之以礼乐,则风俗定而大化成矣。
燕王定国与父康王姬奸,夺弟妻为姬,杀肥如令郢人。郢人兄弟上书告之,主父偃从中发其事。公卿请诛定国,上许之。定国自杀,国除。
齐厉王次昌亦与其姊纪翁主通。主父偃欲纳其女于齐王,齐纪太后不许。偃因言于上曰:“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于亲属益疏,又闻其姊乱,请治之!”于是帝拜偃为齐相,且正其事。偃至齐,急治王后宫宦者,辞及王;王惧,饮药自杀。偃少时游齐及燕、赵,及贵,连败燕、齐。赵王彭祖惧,上书告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偃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偃服受诸侯金,实不劫王令自杀。上欲勿诛,公孙弘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张欧免,上欲以蓼侯孔臧为御史大夫。臧辞曰:“臣世以经学为业,乞为太常,典臣家业,与从弟侍中安国纲纪古训,使永垂来嗣。”上乃以臧为太常,其礼赐如三公。
曹错主父偃事件,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太专注精力投入了,没有警惕他人的动静,最终还是领导者不贤明
哪还敢有侠义之气,除非是普金
什么是侠,个人认为是能够保留心底的良知,用自己的方式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历代侠士都不能被统治者所接纳,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会侵犯统治者的利益!所为屠龙宝刀,号令天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不过儒家的知识分子,大多数都是秉承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想法,对于侠这种危险的事,大多数恐怕都是敬而远之的!更不要说那些既得利益的人了! 不过侠义精神,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中华历史上源远流长,没有断绝,这个也是中华文化之幸吧! 另外说说汉代为啥喜欢全族屠杀,其实个人认为那个时候儒家父子君臣的说法还没那么深入人心,所以杀人亲人,都要报仇的,哪怕仇人是皇帝!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前,所以都要斩草除根!
我極不同意這集柏楊的觀點和角度,如果他活到今年會給他自己和他所擁戴的西方民主狠狠打臉的
眼睛兄的解释太贴切了。所以现在有见义勇为误伤被判重刑的,有停车场汽车被堵后,用车撞开后,也被判重刑的,都是希望你老老实实被宰割,而不要做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