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建立起他对自己未来的想象

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建立起他对自己未来的想象

00:00
20:12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人类相较于人工智能的狭隘


在过去的两篇推送中,我们一直在讨论连叔跟肩吾说的话。他的话好像在告诉我们:千万要记住,内心的盲点、内心被封闭的意识夹角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

 

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看清:原来,大部分的人类在知识、智能和意识方面,相当地狭隘。

 

以前我们很难透过一种比较量化的、比较结构性的方式看到这点。但当我们能够拿自己的知识和大脑与人工智能比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了人类的偏狭,于是自然而然地就会引发出了一个有趣的讨论。

 

我们应该为自己,或者是为下一代,储备一些什么?有什么事情,现在做了以后,对于15到20年之后的人是有价值的?

 

如果你是一个还算很年轻的读者的话,你的问题会是:现在做什么,可以让自己15、20年之后,还有生存的能力?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你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了让你的孩子在15、20年之后是一个有竞争力有价值的人,你现在应该要让他培养出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和习惯?

 

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采访了很多人。




需要终身练习的,是自己内在想象的能力


有一次,我采访了彼德圣吉先生。彼德圣吉先生是我非常喜欢和尊敬的老师,他所提出来的学习性组织,第五项修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


他曾经多次与南老深度地探讨到了关于生命的话题。大家也可以百度“彼德圣吉”、“南怀瑾”、“生命”这几个关键词,你会发现一本书,那本书详细地记录了他们之间一些对话。现在看来,这个讨论很有意义,也非常具有指导性。

 

某一天,我在上海采访了彼德胜吉先生。我问他: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孩子做什么?彼得先生告诉我:其实有一样东西,是我们都需要终身练习的,那就是想象的能力,而且是内化出来自己的想象情景的能力。

 

我曾讨论过“为而不争”这个话题。那时候我所认为的“为而不争”,是尽管去做,just do it,不要想太多。

 

我今天想跟大家讲的是,“为而不争”,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你成为了,就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了。

 

不管你做的公司是O2O也好,P2P也好,C2C也好,如果没有做成,就没有意义。如果做成了,你想怎么表述都是对的。所以,我们今天在讨论“为而不争”的时候,其实在讲的是,你是否在内在已经成为了这样一个人。“事在人为”也是这个意思,你是否在内在已经成为了那个人,如果你已经是这个人了,你所做的事情,就是对的。



如何让消费者成为你期待的样子


十年前,我曾在一次服装行业的研讨会上对着一大票服装行业CEO、总裁、创始人们,说了一句当时让大家很错愕但发自内心的话。我说:坦白说,很遗憾的是,我发现在座的各位,长得都不像你们的广告里的那些人。你们自己都不是你们消费者的样子,所以我不认为在座的大家所做的服装品牌会有生命力。

 

事实上来说,越来越多的领域让我们看到:创始人必须自己内在想象出自己的样子,然后长出自己想的那个样子,继而他的企业才会成为那个模样,最后他的消费者才会成为那样子。

 

彼得圣吉先生说:一个小孩子将来要成为什么样子,跟他内在自我的想象有很大的关系。他是否真正地想过他未来的样子?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有这一个能力,也有透过内在的想象让自己长成那个你希望的样子的能力。


不过,有趣的是,彼得圣吉先生说:由于小孩子心灵比较单纯,所以他们的想象力是比较坚定的、认真的。

 

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找了一些小朋友,想象自己是一块厚厚的木板。由于这些小朋友很单纯,内心很坚定,所以很认真很笃定地相信自己就是一块木板。奇迹发生了,彼得说,他的一个录像带,拍到了一个小女孩就这样横横地像一块木板一样,躺在两张椅子中间,上面可以坐三到四个其他同龄的小朋友。

 

我问:“真的吗?”。彼得先生给我做了一个实验,他让我把手上的食指和拇指紧紧扣在一起。接着他伸出两个手指,来掰开我紧扣的食指与拇指,哐,我就被掰开了。

 

彼得说:“你可不可以试着闭目想一想,想象自己的拇指和食指是一个封闭的铁环,那个铁环将在你的食指和拇指连成一体,请你认真地想一想这个铁环的样子。”我认真想完之后,把手伸出去,彼得用很大的力气都掰不开,而我居然也没有很费劲。

 

彼得说,你知道吗?以前中国有一些练习武术的人,可以真正练到像盘石一样不能被推动。他们除了要练习站立的姿势、膝盖弯曲的程度之外,还要配合一个很重要的想象,就是想象自己是一棵树,或者一块石头。当你内心里面真的有一棵树和石头的时候,真的很难被推动。

 


“无中生有”的想象力


回到“儿童教育”的话题。面对一个必然会来临的人工智能的社会,你有想过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吗?最重要的能力,很可能就是他自己内在的想象力。儿童是这样,我们成年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们是不是放弃了自己对自己的想象?或者我们只是把媒体里每天灌输的别人的样子,用来代替了对自己的想象?亦或者是模模糊糊地以周遭朋友的平均状况,来代替了自己内在的想象?

 

慢慢地,我们从《庄子》讲到了“人工智能”,讲到了“儿童教育”。

 

现在,要进入一个正题。我们人类最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内在的想象力。我们对自己的样子,对自己所要生活的空间的样子,对自己所做和所规划的事情的那种无中生有的想象力。

 

在《盗梦空间》里,有一个小女孩儿。她的角色是帮人们画,或者搭建一个一个梦的模型。当人们进入梦境的时候,人们其实就开始被那样一个梦境所影响了。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你,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你想象的结果。那为什么有些人问,我为什么没有活成我真正想象那样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很多人。有一个老师是这样回答我的: 


第一,你对自己的想象从来就没有坚定和清晰过,对不对?我说是。


第二,在你的想象当中,其实你一直充满了恐惧,不敢在内心里面真正承认自己想成为那样一个人,是不是?我说是。

第三,你对于自己能不能够成为那样一个人,充满了怀疑,是不是?我说是。

 

我后来才发现,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想象的结果。有一些想象,是有意识的,是清晰的有视觉形态的想象;有一些想象,是混杂着很多噪音的,是自以为是的念头。

 


不同阶层人之间的最大的差异


所以,再回到彼得圣吉先生跟我聊的话题: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儿童建立起他对未来自己的想象。

 

我小的时候,没有去过真正的大学时,只去一个离我家不远某大学的分院。那个校舍并没有很多的宿舍,操场也不大,整个的校区也很小。


后来,我考进了一个叫北京广播学院的地方,我赫然发现,这里居然和我中学的时候常去的我们家附近的大学分院很像,只有小小的校区。如果我小时候有机会看过麻省、看过普林斯顿、看过哈佛、看过牛津,也许在很小的时候,我就会想象,长大了我要在那样的地方读书。

 

我之所以没有去那种地方读书,我现在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从小没有就没有见过那样的地方,所以就没有想过。

 

有一本书叫《社会动物》,讨论过人和人之间,尤其是阶层之间的差异在哪里。我认真观察了一下,坦白说,我认为不同阶层人之间的最大的差异,就是他们在童年的时候是否看过一些东西,他是否在小小年纪就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小时候因为在广东,所以能够在很早看到香港的TVB。在中学的时候,还看过一个我觉得很炫的电视台,叫Star TV,那是我在青春期看过的最好的东西。一不小心,我居然在工作的时候,进入了这家叫Star TV系统的一个关联机构,凤凰卫视。凤凰卫视的楼下,就是StarTV的总部。我有一次去Star TV总部玩时,看见了自己在高中的时候经常在电视里看见的那些布景,非常的惊讶。这种震撼是如此的清晰,到现在仍然停留在现在我的脑子里。

 

所以我最近正在做一个练习,开始重新规划自己对于未来的想象。你,想过自己还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重新在内心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我”


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很不好,你有想过自己重新变得苗条的样子吗?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很穷,你有想过自己一步一步的赚到让自己安心的那些财富的样子吗?如果你觉得现在自己百病重生,浑身都不舒服,你有想过让自己精神焕发,浑身健康的样子吗?

 

这件事情太重要了。如果你从内心没有想过,你没有在自己的内心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我”,你没有成为这个你想要成为的人,你是不可能做到这个人应该做到的事情的。

 

在睡觉前,灵魂渗透率最高的这十分钟里,建议你重新展开自己关于美好的想象。


在你和你的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请用正向的、积极的、开阔的方法,帮助他想象未来的那一个贤良淑德、勇于创造价值的样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252525252525

    睡前故事,需要用瑜伽的莲花式闭目养神去感受。

  • 阿a桔jv

    我也看过star tv,哈哈同龄人。

  • 春夏七七

    来自宇宙的心灵内省,一听就喜欢上了。很好的节目,感恩。

  • 惊鸿梦影

    这和庄子有关系?

  • 燚yi柒

    听不懂

  • 幻回

    ?。?☆

  • Judy不倒娃娃

    这说话速度不太适应~还是喜欢冬吴相对论的节奏~

  • 一品食疗

    讲得好

  • 阿a桔jv

    我是真的没有想过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太遗憾了。我51岁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被别人安排,毫无反抗的余地,只是时常做一些小小的反叛,我想这是我内心不甘的表现。本来我觉得这个年纪大势已去,但是听了这一集,我觉得我还有机会。是时候想想自己本来应该成为的样子了。

  • Anny_o4

    感谢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