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说因果丨如何无条件的热爱自己和世界
 15.72万

013 说因果丨如何无条件的热爱自己和世界

00:00
13:39

明知一切都归于空性,但仍然积极地有为,就是菩萨。他是空性不空相,空性不废相。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去积极地度众,众生就不可能得度。为了让众生有一个得度的机会,他愿意做无数可能没有意义的事情,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意义,也代表了他的价值。


我再展开一些。缘也是一种因果。


因果是链条,就像我们骑的自行车一样。一个链条带动下一个链条,车轮就会滚动。第一个链条的转动是行为,也就是缘起。它很快就转了一圈,但它带动了另一个链条,另一个链条也开始转,再带动下一个链条……一链扣一链,自行车就动起来了。链条们转动的过程是无常或变化的,但自行车往前走了很远。那本质为空的过程,促成了后者的果,也就是自行车的移动。这就是因果链。


正面的因果链会产生正面的行为,给众生带来好处;负面的因果链会产生负面的行为,给众生带来灾难。所以,菩萨会多种善因、多造善缘,启动正面的因果链,希望给众生带来善果。虽然这个因过去了,不能永恒,果也过去了,也不能永恒,一切都在变化,都不能永恒,但众生在进步着,听过我讲课的人们在进步着,有些人甚至觉悟了。那么,对整个社会来说,这些本质为空的行为,就构成了让他们向上的因果链,这对社会是有益的。这就是“说空而不空”。


佛家明明知道万法皆空,还要度众,就在于它知道,对整部车子来说,链条不空,有精神的东西在传承着,没有链条,车子不会往前移动,众生的心性也是这样。


万相虽森罗,觅其本体无。

此经为大纲,涵摄诸佛智。

无法而不显,无义而不障,

俗谛与真谛,第一义空义,

皆融此经中,一一而俱足。

无我等四相,即是大空义。

灭度诸众生,即为俗谛事。

实无灭度者,灿然见真谛。

俗谛行布施,真谛无所住。

通达无我法,诸法平等事。


“万相虽森罗,觅其本体无”,世界上虽有纷纷扰扰的现象,各种假象轮番上演,但它们不会永恒,在不断消失。比如,热恋中的情人想要海枯石烂,发三生愿,要生生世世做夫妻,但结婚三年之后,就有可能离婚,有的不到一年就闹离婚。所以,爱情怎么可能不变呢?人心随时都会变化,愿望也就随时都会变化,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要执著眼前的东西。


过去,很多人讲《金刚经》时都没讲到“不空”,他们只谈破相,只讲链条的空,不讲链条转动会让自行车前进,不讲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不讲众生的自行车需要无数链条的推动,才能向前滚动,他们漏掉了积极的那部分内容。就算有人讲到了,也没有讲透,所以,外界对佛家的印象,大多是消极避世的。很多人读《金刚经》时,都会觉得一切皆空,没什么意思,这就把《金刚经》给理解错了。《金刚经》不是教你厌世的,而是教你如何才能既热爱世界又不生烦恼。


《金刚经》是佛家经典中最精要的部分,涵盖了诸佛所有的智慧。它虽然破相,但融合了三藏十二部的精要,不仅仅有无为法,也有有为法,有、空、缘起、性空、真谛、俗谛、谛义、空义、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俱足了,没有缺陷,非常圆满。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空性,是消失、变化、无常、无我,也专门讲到了灭度众生,也就是救度众生。


注意,救度众生就是俗谛,因为救度是一个世间行为,这个行为本身是有为的,会消失,是一种现象。


比如,今天这个法师在讲法,明天那个法师在讲法,后天又有另一个法师讲法,第四天讲法的是一个菩萨,第五天讲法的是佛陀。大家都在讲,场面就在哗哗地变化,这就叫俗谛。菩萨度众的所有行为,都叫俗谛。放生、布施、助印等行为也是俗谛,也会消失,但其中有功德,《金刚经》也肯定这个功德。而且,类似的利众行为,就是佛家修行真正的意义。


佛家修行的目的,一是心灵的升华,二是行为的利众。


就算你的心变得无为了、有智慧了、升华了,如果不体现于有为的行动,就仍然没有意义。


所以,没有俗谛,就没有佛家,没有修行。换句话说,必须有不计结果、不求回报的行为,才有出世间的超越。这个行为就是俗谛。


那么什么是真谛呢?《金刚经》说,“实无众生可度”。虽然菩萨在积极地度众,但菩萨心里明白,众生是归于空性的,都是各种条件的聚合,并没有一个实质本体不变的东西,所以,并没有众生可以得度。众生在变化,度众的行为在变化,一切都在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真谛,是智慧之水,度众的行为就是杯子,是俗谛,智慧之水必须有装它的杯子,否则,人就没办法用水来解渴。所以,没有杯子,没有行为,就没有佛家。


佛家把没有行为的智慧叫狂慧,狂慧者明白道理,但不实践,这部分人佛家称之为“佛不救”,不是佛不肯救,而是佛也救不了,因为他把空性作为借口,不去修自己的心。


《般若经》专门说过:“未见胜谛,未证实意,若有犯者,仍可还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没有见到空性,没有证到空性,犯了错也不要紧,因为你相信因果,懂得忏悔,这样罪业就可以消掉。如果你证得空性之后,还是产生了邪见,不信因果,不去忏悔,那么佛也救不了你。

这是大邪见,故而说“佛不救”。


比如,有人说一切归于空性,修行没有意义;还有人说,一切都是大圆满,一切都是空性,众生本来是佛,我本身就是佛,不用修了……这就是狂慧,佛也救不了。他如果不修,口头上虽然说“我是佛”“我是佛”,一切都是空的,但回家之后照样和老婆打架,一转身又和情人偷情,又过了两天,破了点财就痛苦不堪。哪有这样的佛?佛不是这样的。


一定要明白,仰望星空的时候,你还没有飞上星空,你可能还在臭粪坑里。臭粪坑是什么?就是你的贪婪和分别心。你身在臭粪坑里,但自己不知道,一味地说:“我仰望星空,飞在天空中,我是大宇宙,我是北斗星。”但在生活中,一遇事你的智慧就没了,你就掉进臭粪坑里了,控制不了心。这样根本不行,没有用。所以,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之所以要仰望星空,是因为自己还没变成星星,要朝着启明星的方向,走出臭粪坑,走出分别心。盲目、狂妄、否定实际行为、否定脚踏实地地修行,都是佛家所摒弃的。


也要明白,《金刚经》破相而不废相,也就是不否定相,不否定缘起。而且修《金刚经》有个基础,就是必须持戒修福。《金刚经》中专门说过,既持戒又修福会怎么样,持戒修福者如何如何,它利益的不是不持戒不修福的人。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俗谛的行为实现真谛的解脱,不要废掉行为。一旦废掉行为,就是狂慧。


精选用户评论
  • 1897433lnzh

    圆融中道,不落两边。

其他用户评论
  • 海潮明月

    万相虽森罗,觅其本体无。 此经为大纲,涵摄诸佛智。 无法而不显,无义而不障。 俗谛与真谛,第一义空义, 皆融此经中,一一而俱足。 无我等四相,即是大空义。 灭度诸众生,即为俗谛事。 实无灭度者,灿然见真谛。 俗谛行布施,真谛无所住。 通达无我法,诸法平等事。

  • 心平气和dm

    通过俗谛的行为实现真谛的解脱

    斯瓦米_梵 回复 @心平气和dm:

  • SherrXu

    心灵的升华,行为的利众。

  • 小小一空

    主播老师好!这一集中,个别字读错了,比如非常圆满,读成了没有圆满。这一个字的错误可以引发很多问题。希望主播老师要多次审稿,毕竟是在解读经典。

  • 听其心

    娓娓道来,愿意听,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