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丨《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两个貌离而神合的王朝,一对挣扎以求存的难兄难弟
 15.05万
试听180

历史丨《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两个貌离而神合的王朝,一对挣扎以求存的难兄难弟

00:00
31:25

两个貌离而神合的王朝,一对挣扎以求存的难兄难弟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搜索更多好书解读>>>


精华笔记 


元与明并称的逻辑:卜正民指出,明朝确实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但也继承了蒙古人的遗产,并使之传承数百年。元和明之间有着很强的连续性,双方在生态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共同点。


 相似点一:生态环境让元明统治者面临着同样的危机。



 “龙见”:研读元明史料时,两个朝代的文献中,都记载了大量的龙见(xian4)事件。龙见,也就是传说中的龙在人间现身。元明两朝文献中的龙,带来的往往是噩耗。



 案例:



1、元顺帝至元五年,一条恶龙袭击福建,横扫800户民宅,冲毁1300公顷农田。十年后,江南出现五条龙,他们吸取海水、喷洒成雨。


2、明成祖晚年,龙莅临北京,随之爆发了一场瘟疫。



3、嘉靖帝在位期间,龙更是任性。它们在苏州喷出热气,烧毁民宅;在杭州西湖兴风作雨,推倒铁塔、掀翻船只,还将一座寺庙弄得千疮百孔。


4、崇祯十六年,即1643年,京城上空出现两条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果然,第二年春天,明朝覆亡。



 龙现的背后,是极端气候导致的生态灾难。


 严寒:元明两朝恰好处于小冰河期,气温大幅度下降。从元朝创建的1268年,到明朝灭亡的1644年,376年间,平均气温远低于正常时期。最冷的时候,气温跌到过200年来最低值、400年来最低值,甚至千年以来最低值。南北方普降大雪,甚至海水都结冰。



 干旱、洪水、蝗灾、地震频发:明朝最后100年气候干燥、洪水频发,地震、蝗灾也时不时来凑热闹,简直是令人焦头烂额。



 元明两朝遭遇的是极端气候。古人无法理解这种现象,加上在极端天气中,人容易产生错觉,于是归咎于“龙见”,仿佛一切都是恶龙捣的鬼。



 频繁的龙见,对统治者的合法性构成了严重挑战。



 灾害破坏农业社会,导致社会动荡,是元明两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1、元顺帝。当政之初,元顺帝励精图治,推动改革,朝野上下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可惜好景不长。从至正二年即1342年起,洪涝灾害大范围爆发,决堤的黄河水,导致大量人民流离失所。随之而来的干旱和瘟疫,民生困顿更是雪上加霜。走投无路的农民,只能聚众造反。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旱灾、蝗灾和饥荒中,失去了全部亲人。为了混口饭吃,他加入农民军,最后成为元朝的终结者。



2、崇祯帝。崇祯帝刚继位,西北就发生旱灾和蝗灾,陕西全境颗粒无收。饿极了的老百姓挖野草充饥,草都啃完了,便出现人吃人的惨剧。可朝廷呢,不仅不赈灾,还加紧征粮。农民们走投无路,只有起来造反,求一线生机。造反队伍中,就包括日后葬送大明王朝的两股重要力量——李自成和张献忠。



 气候之外的因素:



元:忽必烈死后,继任者皇位不稳,例如,元英宗被刺死、元明宗被毒死,政局异常混乱。官僚集团也加速腐败,整个官场乌烟瘴气。到元顺帝继位,冰冻三尺已非一日之寒。


 明:从明朝中期开始,朝政日益腐败。嘉靖帝晚年沉迷于炼丹,万历帝几十年不上朝。天启帝在位7年,对内,任用魏忠贤,导致了剧烈的官场斗争;对外,丢掉了辽东大片土地,只剩山海关等几座要塞,勉强挡住后金。崇祯帝本人又刚愎自用,当政17年,光内阁首辅就换了50个,致使政局不稳。他最后落得个自杀的下场,应该说,是时代和个性共同制造的悲剧。




二、明朝在疆域和制度方面,都继承了元朝的遗产


 1、疆域和地方行政


疆域:明朝对元朝的继承,并不体现在疆域的面积,而在于疆域的统一和整合。



地方行政制度:


行省制度:元朝统治者将原来金、宋两国的领土,分成9个行政单位,实行行省制。核心区域是中书省,包括北京及周边地区。其他区域分为8个行省,有河南行省、四川行省、浙江行省等。洪武九年,朱元璋将全国划分为15个行政单位,统称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两京指北京和南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陕西、河南、浙江、广东等,相当于省一级行政单位。实际上继承了行省对地方的政区的划分。


边疆羁縻制度:元朝设立宣抚司,管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原文化开始传入偏僻的贵州等地。设立宣政院,统辖西藏,并掌管全国佛教事务。西藏由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这些地方行政制度也被明朝继承。


 2、政治制度的延续:


 专制加强: 


 皇帝的法权强化: 


洪武六年,朱元璋颁布大明律。比起前朝法律,大明律要严厉得多。同样是犯谋逆大罪,唐朝法律规定犯者本人处斩,其父子16岁以上者处绞刑。大明律则加大惩罚力度,谋逆者凌迟,他的祖父、父亲、子孙,甚至同住一处的亲友,凡是年满16岁者,统统斩首。


 君民之间地位差距拉宽:主奴关系越来越强


  元朝人有句谚语,叫“普天之下,尽是皇帝之怯怜口”。怯怜口是蒙语“私属人”的意思,即全天下的人都是皇帝家奴。欧洲来华传教士观察到,元朝皇帝对臣民有着绝对控制权,可以随意取用臣民的土地和财产,乃至剥夺生命。明朝统治者标榜自己推翻异族统治,恢复华夏正统,其实他们受元朝影响很深。在君臣关系方面,就体现为皇帝把臣民当奴才对待,要求彻底的服从。




三、对外关系的传承:



 元朝的对外关系:



1、恢复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着手恢复欧亚之间的联系。他修筑驿道、派兵把守、维护治安。在元朝统治者的鼓励下,中亚、阿拉伯、欧洲甚至非洲商人,携带着珠宝、玉器、象牙、香料,来中国做生意。他们也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运回国内销售。东亚与欧洲之间的道路,前所未有地通畅。这条道路没有被明朝继承。


2、南洋贸易的繁荣,和外交局面的新方向


公元1277年,元朝在杭州、泉州等地建立市舶提举司,相当于海关,掌管海外贸易。泉州在唐宋时就已经是重要口岸,汇集了大量外国商船。到了元代,泉州港发展成南洋的贸易中心。从泉州启航的商船,往来于南洋诸国,今天的东南亚主要国家,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等,都和中国建立起了联系。


这是中国第一次和南洋诸国进行密切交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永乐三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船队出海,史称“郑和下西洋”。将近30年时间,郑和七次下西洋,遍访南洋诸国及环印度洋各国,最远到达非洲东部。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海上航行,时间上也早于欧洲地理大发现。



移民南洋:元明两朝处于小冰河期,极端气候导致粮食锐减。福建、广东这些山陵众多、人口密集的地方,灾情尤其严重。迫于无奈,大量人口纷纷往东南亚跑,以求得生路。华人下南洋,就是从元代开始的。明初实行海禁,这给人民的生计造成了很大困难。海禁政策时紧时松,直到两百年后的明穆宗隆庆元年,才被废除,史称隆庆开关。自此,民间的海外贸易获得合法性,福建、广东等地民众涌向南洋,南洋的贸易重新繁荣,华人社区遍布东南亚。



中西碰撞:从16世纪中叶起,葡萄牙逐步进入东南亚。紧接着,已经在美洲大陆建立殖民地的西班牙人,也穿越太平洋,登陆菲律宾。远在欧亚大陆两端的两大文明,就在南洋,第一次发生了直接接触。西方人带来了欧洲和美洲的商品,使得南洋,汇聚了全球各地的事物,形成了本书作者所说的“南海世界经济体”。这是早期全球化的雏形。



早期全球化对明朝内部的影响:



经济:



西班牙人在美洲殖民地开采了大量白银,带到东南亚,跟华人做生意。他们付出白银,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砂糖。这种交易持续了上百年,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据统计,明朝后期拥有的白银,占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明朝已然成为白银帝国。



巨量白银繁荣了明朝的工商业。商人手上有大把银子,开始进行投资,原本就富庶的江南,很自然地吸引来大量资本。松江的纺织业、景德镇的陶瓷业、江浙的造纸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经济。



文化:



大航海时代,走出欧洲的除了探险家和商人,还有一群特殊人物——传教士。他们乘着商船,到全世界地传教。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利玛窦。



利玛窦是基督教耶稣会会士,生于意大利,1583年定居中国。直到1610年逝世,利玛窦在中国待了27年。从传教角度说,利玛窦并不怎么成功。他的主要贡献,是将西方科学知识传入中国。



利玛窦一生翻译过150多种西方书籍。他同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他们确定的数学术语,如点线面、三角形、多边形,通用至今。利玛窦制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第一份世界地图。



可惜,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仅在部分士大夫中流传,对主流思想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些新知识在明朝的遭遇。徐光启从利玛窦那儿,了解到西方军队的作战方法,建议朝廷仿效。但这个建议遭到保守士大夫的强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随着明朝灭亡,中国也随之错过了,依托近代科学改变国运的一次机会。


书           名: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作           者:[加]卜正民

主    讲   人:刀劈三观抱老师

主讲人简介:资深撰稿人

主           播:秋安

策 划  编 辑:袁博

精选用户评论
  • 赖祸祸

    那朱元璋呢?大元之璋器

其他用户评论
  • 是aHua啊

    这声音太爱了!

  • 寒早

    希望喜马到时候把这套音频整理在一起

  • 白盈盈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元明,有新意,有启发

  • Lr惜之

    作者用野史来证明,荒缪!

    大猫丸子 回复 @Lr惜之: 从我们自身生活的时代感受,不觉得野史更具可信性吗?毕竟正史史官也是食君之禄之人,想象一下,史官捧着自己写的文递给皇帝:皇上,这样写可以吗?的感觉

    失去麦田的守望者 回复 @Lr惜之: 用自然环境的角度讲,历史是宏大历史观的一种解读方式,而且一般王侯将相的争霸是由胜利者改写的,而历史自然环境是可以相对客观做到记载的

    德川凤梨罐头君 回复 @Lr惜之: 读个乐

    查看全部4条回复
  • 恣意纵横

    元朝统一中国,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破坏,也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