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如何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00:00
11:51
为什么孩子拒绝与你交流?许多父母都犯了这个错……

作者:特里普夫妇 根基成长教育
转自根基成长教育

编者语
一个初一男生的母亲曾流着泪讲述,说她的儿子以前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什么话都肯告诉父母。

有半年多了,他平时和同学在一起表现得活泼开朗,但一回到家就变得沉默寡言,几乎不跟他们说话,除了吃饭,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他们想和儿子谈问题,但是一开口他就不耐烦,眉头一皱摔门进了房间。有时父母怒火上来了,训他两句,孩子便拎着书包往外冲。

不管什么事,只要是他们提出来的,儿子第一反应是拒绝,包括说带他出去玩。

这位母亲表示,儿子的举动让她担惊受怕,但自己又不愿放弃与孩子的交流,不知怎么办好。

有调查显示,80%的中学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关于沟通的目的和沟通的方式,下面这篇文章或许会带给父母一些启发

我们常认为好的沟通技巧,就是把想法表述为语言的能力。

然而,沟通的最高艺术不在于表述,而在于了解谈话对象。

我想到三句箴言,在这方面特别有洞见。

第一句箴言

第一句箴言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问题:愚昧人不喜爱明哲,只喜爱显露心意。

在多少次交谈中,我们成了愚昧人呢?又有多少次亲子对话,我们没有把焦点放在了解和帮助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与意见上呢?

如果你和我一样,某些时候并不在意孩子们的想法,只顾着自己有话要说,而这句箴言告诉我们,那是愚昧人的沟通目的。

有时你害怕或不愿知道孩子的想法,或许是因为你不想面对伴随真相而来的困难。有时你还会害怕,一旦更了解这个孩子,你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期望,而你根本不想改变。

有天晚上睡觉前,我做了一回沟通的愚昧人。

我跑去儿子房间与他谈话,因为有件事如鲠在喉,非说不可。坦白说,我并不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我只想让孩子听我的。

我没说什么刻薄辱骂的话。结束时我告诉儿子,真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彼此交流。于是在为孩子祈祷之后,我就回房间去了。

几分钟之后,有人敲我们卧室的房门。

“爸,你们睡了吗?”

“还没,进来吧,有什么事吗?”

“爸,你刚离开我房间的时候说,很高兴我们有机会交谈,我想说明一下,刚才我一句话都没有说。”

“喔,对不起,我以为我说得尽兴,而你听得认真嘛。如果我给你说话的机会,你有什么要说呢?”

“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想告诉你,刚才我什么也没说”,其实这里似乎话中有话,儿子仿佛在说,“如果你真心想知道我的看法,你会继续追问我的。”

那天晚上,我做了次愚昧人。我应该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询问儿子一些问题,吸引他做些回应。我应该乐于了解儿子的想法,而不只是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什么这至关重要呢?当我们乐于了解并认识孩子时,就是在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我们就是在对孩子说:

我非常爱你,所以我在乎你的想法。我非常爱你,所以我愿意多了解你。我非常爱你,所以我会问些关键的问题。

父母乐于了解儿女的态度,能鼓励孩子与父母交流。相对于没兴趣或冷漠,儿女如果感受到父母真心乐于了解他们,他们会更容易敞开自己的内心。

仔细聆听儿女所说的,甚至是没说的,能引导我们的言语,起到促进亲子间对话的作用。

没有对孩子的了解,亲子对话就无法切中孩子的所想、所思、所念,也可能错过孩子最关心的问题,使亲子沟通徒劳无功。

第二句箴言

第二句箴言清楚地阐述了这个主题:未曾听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阅读这句,让我愈发懊悔与儿子下面的这段对话。

儿子向我走来,我知道他想说什么,所以没等他开口,我就先发制人:“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的回答是,不。”

“但是,爸……”

“‘不’这个字,哪一笔哪一划,你不懂吗?”

“但是爸爸,我甚至还没开口提出我的问题呢?”

“你不需要开口,我是你老爸,你嘴还没动,我就知道你想说什么。”

我未曾听完话,就抢先回答。而事实上,我儿子当时的感受是:“我们两个完全没有可能沟通,你跳进来就下结论,完全不听我想说的话。”

未曾听完就回应是愚昧的,这会让孩子无意再和我们交谈,他们会去找愿意聆听他们的人倾诉。

如果孩子抗议说,我们从来都不听他们说话,这是因为他们真的如此觉得。要放慢脚步,仔细聆听他们。

第三句箴言

第三句箴言对沟通有透彻的描述:人心怀藏谋略好像深水,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来。

孩子内心的深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如果你看到孩子肤浅、草率、就以为他们心中空空,其实孩子的心好像深水,想要汲引出来,就需要我们极大的耐心与智慧。

这需要我们对正确的时机保持敏感。细心观察孩子,他们有时话多得说个不停,但也有时候,就是用铁锹,也无法从他们口中撬出只字片语。

聪明的父母,懂得伺机而动,懂得在孩子三缄其口时,暂时离开沉闷的现场,等到孩子更愿意交谈的时候再继续沟通。

在孩子滔滔不绝、把自己敞开的时候,父母要尽可能放下一切,抓住这个机会仔细倾听。

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让孩子安心分享内心深处迷惑的必要条件。

我们可以在心态与语气上,表达出对孩子的接纳与爱,即使你内心对孩子的自白充满担忧或哀伤,也要如此,因为如果我们对此大发雷霆或与孩子争吵,孩子会认为,我们并非真正想要了解他们的心声,而只在乎自己希望孩子如何去思想。

有些时候,年轻人明白,他们真实的想法是不受父母欢迎与认可的,故而他们认定父母观念僵化,再没有任何办法去理解他们在这时代中的辛苦挣扎,父母也没有任何时间和兴趣,陪伴他们一起解决问题,探索生命的意义。

汲引孩子心中的深水,意味着学习提出好的问题,询问与态度、感受、想法相关的问题,其实有种很不错的开场白就是:“请帮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

充分准备好能促进沟通的各种方式。比方说,我们可以给孩子几个选择的答案,帮助他们来回答我们的提问。

如果孩子说,我不知道,或词不达意,我们就得去帮助他们用我们对人性与生活的认识,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可能的答案。“会不会是这样或是那样……或是其他?”

穿插两个滑稽好笑的选择,可以营造轻松、不具威胁的气氛,来汲引出孩子心中的深水。

本文摘选自《陶塑子女心》,特里普夫妇著,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