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15 第三章 幻想在现实中苏醒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15 第三章 幻想在现实中苏醒

00:00
06:20

幻想在现实中苏醒


我常说自己几次想离开敦煌都没有离成,敦煌是我的宿命。现在想起来,我和敦煌的关系开始于年少时的一种美丽的幻想。我小时候曾在中学课本上读到过一篇关于莫高窟的课文。那篇课文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有几百个洞窟,洞窟里面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几万多平方米的壁画,是一座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我对这篇课文的印象很深,后来就比较留意和敦煌有关的信息。特别是念了大学以后,凡是和敦煌有关的展览, 包括出版的画片和明信片,我都格外关注。因此,我早就知道常书鸿、段文杰这些人,始终很向往那个地方。敦煌是我少年时代的一个梦,我把她想得特别美妙。


我与敦煌的结缘始于我的毕业实习。如果1962 年的毕业实习,宿白先生没有选我去敦煌,也许就不会有后来我在敦煌的命运。


那一年敦煌莫高窟南区要进行危崖加固工程,首先就要动窟外地面下的地基。当时常书鸿先生任所长,他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他意识到莫高窟外的地基绝对不能随便挖一挖了事,一定需要考古工作人员的介入。因此,常书鸿先生就希望北大可以调一些考古专业的学生来进行莫高窟外的考古发掘。我被选中了。


正是1962 年的这次实习改变了我的命运。


记得在去敦煌的路上,我一直想象着常书鸿和段文杰这两位传奇人物,他们一定是风度翩翩的艺术家。在此之前,我读过徐迟的《祁连山下》,这篇报告文学的主人公就是以常书鸿为原型的。我觉得这个人太了不起了,留学法国,喝过洋墨水,居然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跑去西北荒漠守护莫高窟。在我的想象中,敦煌文物研究所也应该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很气派的地方。可是等我一下车就立刻傻眼了,这里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研究所当时的工作人员,一个个面黄肌瘦,穿的都是洗得发白的干部服,一个个都跟当地的老乡似的。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传说中的敦煌怎么会是这样一种情景? 原来,从1959 年开始,我国经历了持续三年的困难时期,全国上下粮食和副食品短缺,甘肃当时是重灾区。到了敦煌,我才真正感觉到这个地方的贫穷和落后。虽然当时全国范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甘肃敦煌地区依然食物紧缺,很多人只能打草籽充饥。


我记得当时即便想吃一粒瓜子,连瓜子壳也找不到,最渴望的就是吃水果。可是水果长在人家的树上,又不能去偷。最后只能眼巴巴地等到水果成熟,几个同学可以分到一脸盆。我得到我的那一份后,一个晚上就全吃光了。哎!那真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了!后来我回到敦煌工作,每年都有水果吃,但都不能和那一天晚上的水果相比。可想而知,当时的物资匮乏到什么程度,敦煌人的生活困顿到什么地步。好在到了第二年,情况就略有改善,我们可以到县城去购买糖块和鸡蛋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057977yww

    听到一晚上把水果吃完,眼泪掉下来了。佩服老一辈的家国情怀与精神财富!

    星空史话 回复 @18057977yww: @喜马社区

  • 听友391014205

    当时的条件之艰苦,让我由衷感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雪月晚风 回复 @听友391014205:

  • 飞天神猪_n1

    在上海长大,在北京求学,却到这么苦的地方。

  • 13639408izg

    娓娓道来,不急不躁。喜欢主播的声音

  • 1383968nknl

    主播音色和语气都挺好,但是断句不行,一句话听得人上气不接下气

    不建议使用河图洛书 回复 @1383968nknl: 本来不觉得,你一说我感觉了下,好像有点喘不上气哈哈

  • duheng

    一开头男的普通话不行

  • YUFAN760

    太短了42块钱买了个寂寞

    听友255242539 回复 @YUFAN760: 田老师的声音听起来特舒服,很富有感情色彩,也挺舒心,喜欢

  • 听友124817858

    找到了归宿,感谢

  • 嘻嘻wcj

    我们的父辈,日子太苦了。

  • www4188

    被感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