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辨别依恋形式的九大指标
指标1:压力大时会求助于人吗?
同样面对焦虑或压力升高的状况时:
焦虑型的人:往往会过度增加依恋行为或寻求支持。他们希望身旁一直有人陪伴,如果没有人能说话或肢体接触,就会焦虑得难以忍受。
逃避型的人:几乎不会增加依恋行为,反而有减少的倾向。
安全型的人:适度地增加依恋行为
指标2:经常想起痛苦的经历吗?
要求受访者回忆童年时代的负面经历(伤心、生气、不安等)时,观察受访者花费的回想时间:
逃避型: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唤起那些负面经历的回忆。情绪也不易受这些负面回忆影响。因为他们所想起的“悲伤经历”往往并非真正的悲伤,只是浅层的、表面的经历。他们会强烈抗拒想起或提及“真正的悲伤经历”,当他们回想负面经历时,往往会发动更顽强的自我防卫。
焦虑型:立刻就能想起那些负面经历,却需要花更多时间才能唤起快乐的回忆。同时,负面经历会连带掀起愤怒或不安等负面情绪。
安全型:花费的时间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几乎看不到这种负面情绪的连带波及。
指标3:愿意为心爱的人牺牲吗?
安全型依恋形式:愿意。重视人际关系与联系,愿与同伴共克困难。
不安全型依恋形式:拒绝。必须抓紧特定的价值观与信念,希望借此忘记自己的软弱,得到生存的意义。
指标4:是否有积极的工作表现?
安全型:是,问题较少,社会地位普遍偏高,对工作满意度也较高。通常不会将人际关系的问题带到工作中。
焦虑型:没有自信能顺利完成工作。即使通过匹配操作摒除性别与学历的影响再做比较,仍可发现他们的收入普遍低于平均水平。主要因为自我评价过低和缺乏自信。
逃避型:更常与同事发生关系不和的问题,在职场上容易招致孤立。因为他们缺乏对同事的关心和协调性的缘故。
焦虑型和逃避型对工作满意度,相比安全型的要普遍较低,较常在工作上累积压力或无力感。其中尤以不安全型依恋形式的年轻女性为最。
指标5:人际关系与工作该如何取舍?
焦虑型:无论何时何地,最在意的就是人际关系,对这类人,最重要的就是获得他人的认同,只有如此才能放心。
逃避型:更注重工作、学习和兴趣,某种程度也是借此逃避人际关系的纷扰。他们并非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只是选择符合世间的标准做一个自立的人,利用工作来逃避社会责难或家人要求罢了。且此类型人因为不擅长在工作、社交与休闲之间取得平衡,因而常表现出偏重工作的倾向。
指标6:你是不是“窝里横”?
不安全型依恋形式之所以易招各种麻烦,原因在于依恋形式,其实也与攻击性和对愤怒的处理有关。
逃避型:儿童期常展现敌意或采取攻击行为。同样情形也可能出现在青年期或成年后。对周遭人而言,往往具有攻击性且不友善,哪怕面对父母,也常表露敌意或愤怒的倾向。
焦虑型(矛盾型):一方面对母亲强烈依赖,一方面也会表现出反抗或攻击性。这类型孩子从学龄前到上小学阶段,面对人群经常表现出强烈的紧张焦虑,对同龄孩子则很少表现攻击性,或被霸凌。典型窝里横。耐人寻味的是,焦虑型的人在需要伴侣支持时能压抑愤怒;一旦不再需要伴侣支持,愤怒会立刻爆发。
指标7:你是注意健康管理的人吗?
安全型:为了维持健康而运动或注重饮食的倾向,也会避免喝酒、抽烟或滥用药物等对健康有害的行为。
焦虑型:压力大,易产生健康问题,却普遍不注重健康管理。且不耐痛,比一般人更容易感觉身体不舒服或痛苦,稍有不适就会大惊小怪。这是此类人保护自己的方式。
逃避型:对自身身体不舒服或痛苦满不在乎。因为对自己身体产生的症状或压力几乎没有自觉,总等病情恶化才终于警觉。罹患各种疾病的概率较高。不知不觉间累积的压力也会以各种病症的形式出现。溃疡型大肠炎就是一种。
同时具有焦虑与逃避两种依恋形式的人:视就医为极度痛苦之事,多半不愿好好接受治疗。也因此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指标8:你会采取什么样的哀悼方式?
安全型:面对亲人及伴侣去世时的困难较少,也能平静有条理地回忆并描述对亡者生前的回忆,不会轻易被失落感击垮,能适度发泄哀伤痛苦的情绪,一方面保有对故人的情感,一方面冲淡死亡带来的悲伤失落。在以肯定的口吻谈及故人时,也能以肯定的态度接受自己的表现,积极展开失去故人后的新生活。
焦虑型:往往拖延哀悼。正由于对故人过度依赖,感情投入太深,失去时的悲伤与失落也比一般人更严重。
逃避型:缺乏哀悼过程。既不流泪,也表现的满不在乎。因为他们通常采取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对血亲或伴侣的依赖较小,关系也较淡薄,所以死亡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也较小。不过这并非他们就不会感到悲伤或失落。这时他们的健康往往会出现问题,也有人在绝口不提的悲伤状态下过了几年后,压抑的哀伤才忽然一口气涌现。
恐惧-逃避型:对哀悼感到最为困难,面对丧事的状况也最不稳定。一方面表现出严重忧郁与强烈的哀痛,另一方面,每当回忆起故人逝世的情景,就会出现强烈不安或解离症等精神创伤的症状。也有人为逃避而沉溺于酒精中无法自拔。
指标9:你对死亡的恐惧有多深?
焦虑型:易于对死亡恐惧不安,经常思考死亡。害怕的是死亡令他们断绝与社会的关系。比如,死了就再也见不到那个人,或者死了大家就会忘了我……通常将死亡放在人际关系的延长线上加以理解。
逃避型:恐惧较小。对死亡感到恐惧的理由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不知死后会变成什么样。他们总试图掌控自己的人生,死亡的不确定性是他们无法掌控的,因而对这点会感到棘手。
安全型:能以肯定而较有建设性的态度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不会拘泥于死亡这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本身,转而将心力放在自己的贡献是否能延续到生命结束之后。具体一点,他们会将注意力与情感放在下一代身上,努力做出具有创造力、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事。
指标3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