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卷二十四·阴证阳证辨)
静江府提刑李君长子,年一十九岁,至元壬午四月间,病伤寒九日。医者作阴证治之,与附子理中丸数服,其证增剧。别易一医作阳证,议论差互,不敢服药。李君亲来邀请予为决疑,予避嫌辞。李君拜泣而告曰:太医若不一往,犬子只待死矣。不获已遂往视之,坐间有数人。予不欲直言其证,但细为分解,使自忖度之。凡阳证者,身须大热而手足不厥,卧则坦然,起则有力,不恶寒,反恶热,不呕不泻,渴而饮水,烦躁不得眠,能食而多语,其脉浮大而数者,阳证也。凡阴证者,身不热而手足厥冷,恶寒蜷卧,面向壁卧,恶闻人声,或自引衣盖覆,不烦渴,不欲食,小便自利,大便反快,其脉沉细而微迟者,皆阴证也。诊其脉沉数得六七至,其母云,夜来叫呼不绝,全不得睡,又喜冰水。予闻其言,阳证悉具,且三日不见大便,宜急下之。予遂秤酒煨大黄六钱、炙甘草二钱、芒硝二钱,水煎服之。至夕下数行,燥粪二十余块,是夜汗大出。翌日又往视之,身凉脉静矣。予思《素问·热论》云:治之各通其脏腑。故仲景述《伤寒论》,六经各异,传受不同。《活人书》亦云:凡治伤寒,先须明经络。若不识经络,触途冥行,前圣后圣,其揆一也。昧者不学经络,不问病源,按寸握尺,妄意疾证,不知邪气之所在,动致颠要,终不肯悔。韩语公曰:医之病病在少思。理到之言,勉人学问,救生之心重矣。
感谢罗老师的耐心讲解!老师舍身处地的把一些高深的医学知识变成让普通大众能听得懂的语言!这不仅需要知识渊博,更需要有一颗博爱的心!
阴阳辩证特别重要,容易误导,希望在老师的帮助下大家都能学会,能为社会贡献一点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恩罗博士
喜欢并且习惯了罗博士的声音。也是因为罗博士才打开喜马拉雅的,讲的这么好,而且免费,受益匪浅,感动。
谢谢罗博士分亨,受益终生!
现在能把寒热辩清楚了,也算是登堂入室了
罗博士辛苦了
罗老师讲得真好,理论结合实际,浅显易懂!
罗老师,您好,我一直不能分辨我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我的症状:手心脚心皮肤热,皮肤干,早上起床舌苔白厚,有齿痕,喉咙还老有痰
赖秀荣 回复 @听友309835188: 阴虚加脾胃虚寒
感谢罗老师,感谢大家!
优悦墨颜 回复 @_画千古: 你做一次笔记需要听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