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和大家讲讲三毛的故事。
「向死而生」,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里提出的概念。对此,海德格尔的解释是:人的本质是一个在走向死亡的过程。因此人存在的意义只能在一步步感受走向死亡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
向死而生不是说,每天想着自杀。死亡哲学最好的表达或者说最贴切的概括是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候提出来的那句口号:时时可死,步步求生。(大家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推荐去网易公开课上看耶鲁大学的公开课《死亡哲学》)
三毛用48年曲折而传奇的经历诠释了「向死而生」人生的绚烂。让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无与伦比,独一无二,不做到极致毋宁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一、早年觉悟「生死」,自此向死而生
三毛1943年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基督教家庭,是家中老二。父亲给她取名陈懋平,因为懋字难写,始终学不会的三毛于是给自己改名陈平。
三毛一辈子读到的第一漫画书是张乐平先生画的《三毛从军记》,40年后在上海见到张乐平本人,两个人感叹,人生如戏。
三毛天生是小仙女性格,小时候看见苹果挂在树上会问妈妈:苹果挂在那疼不疼。因为家境优渥,三毛成长的环境与世无争,但也正因此最容易追求极致和完美。
哥哥姐姐爱读书,订阅了《学友》和《东方少年》,刚刚就读初中的三毛也跟一起着看。那是她第一次跟着接触了鲁迅、老舍、巴金。随后的日子不太爱说话的三毛开启疯狂读书的模式。
初中时候的,三毛因为被数学老师羞辱,一再妥协退让的三毛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不是属于我的世界,我为什么要进去?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每天这样苟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东西。我在这儿到底是忍耐什么?
从一开始叛逆的逃学,到后来以自杀抗议换来休学。三毛终于摆脱了那个她看不到价值的中学,一心沉浸在她喜爱的文学、艺术世界。
这绝不只是一个问题少年的成长日记,虽然当时三毛只有十几岁,但经历了几轮家人去世的她领悟了「向死而生」,而很多人在她这个年纪是很难理解都这一层的。
以休学为界,世界失去了一个乖乖女,但人间自此多了一个无可替代的三毛。
二、不惜任何代价,追求爱情完美
《红楼梦》是三毛最爱的书,它塑造三毛的三观:人生无常,终归是一场梦。滚滚红尘,其实不过是一场戏。但是红楼梦更代表的是一种古典悲剧美,一种完美主义。三毛之后的一生都不允许出现失败和不完美,她一生追求的都是这种古典悲剧美。三毛一生追求完美,愿意为此付出代价,从不抱怨。
大学期间,三毛接触到了王尚义的书。王尚义的「青年人只要四条路可以走的」思想让三毛很是震撼。既然不想死也不想出家,还不想苟活着,那就去创造美好生活。
这一季我一直在强调经济学思维:选择并承担代价。为什么大多数文艺青年都那么喜欢三毛,但最终成为不了三毛?因为Ta们只想成为那个万水千山走遍,人间百态看遍的三毛,却不愿意成为那个真的愿意承受代价的三毛。
三毛的一生就像是个剧本一样。大起大落,经常还神转折。初中休学的日子,抑郁的三毛跟着不同的名师学过书法、绘画,在恩施潘福生的鼓励和引导下开始写作。此后,绘画和写作成为打开三毛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凭借在写作上的天分和成就,原先自闭的三毛开始变得自信和开朗,画作还一度拿到台湾美术联展奖项。因为这些成绩,三毛被好友推荐到了台湾文化大学,校长张其昀欣赏她的写作才华,破格录取了初中未毕业的三毛。
大二的时候,三毛喜欢上了自己的学长梁光明,原本是才子佳人的组合,却因为三毛逼婚未果,不了了之。倔强的三毛也赌气去西班牙留学。那是1967年,三毛的雨季青葱岁月结束了。从此开始了她的新人生:万水千山走遍。
在西班牙留学的两年时间,三毛走了大半个欧洲。其中也谈过几场恋爱,但追求情投意合,精神之恋的三毛始终没能走入她渴望的婚姻。
西班牙学业结束后三毛还去美国游学了一年,回到台湾后经历过一次渣男骗婚经历后,遇到了情意相通的德国教师Gerbert。两个人一起游遍了台湾,一年之后gerbert求婚了,三毛选择相信爱情,答应了求婚。但就在两人准备结婚的前一夜,Gerbert突发心脏病去世。大受打击的三毛,二度自杀,被抢救回来的她心如死灰,很久没有开口说话。
而浑浑噩噩过完了一段日子后,她收到了阔别两年的荷西的信息。1973年,回家之后的三年,背起了行囊,再次选择了诗和远方,来到了西班牙,历经坎坷爱情的三毛终于找到了最终的归属。自此开启了沙漠的「流浪」生活。
三、没有遗憾的人生
「拾荒」「流浪」「完美主义」「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夸张的说三毛自己定义了文艺青年的形象。
1976年春天,《撒哈拉的故事》出版了,上面还带着她偶像琼瑶的签名,那时三毛也不过才33岁。但是她只把他乡做故乡,永远做个异乡人的追求,让她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撒哈拉的故事》和《稻草人手记》出版之后几个月就重印了好几次,连《雨季不再来》都跟着重印了好几次。1979年,随着歌曲《橄榄树》的流行,流浪成了文艺青年的标志性口号。
但这样幸福的生活只维持了6年,1979年荷西因潜水意外生亡,三毛再次跌入绝望的深渊。虽然在好友琼瑶苦口婆心的规劝下答应不自杀。但在荷西去世12年后,三毛选择用丝袜结束了自己没有遗憾的一生:最爱的人已经走了,这辈子想做的事情也都做完了。在那之前三毛完成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骆驼》《万水千山走遍》等一系列作品。
飞蛾扑火的人生是值得纪念的,所以才会那么多感动,那么多亲切。
大家如果想重温三毛的故事,推荐潘越云和齐豫整理的专辑《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不过更推荐大家多去听听三毛生前留下来的影响和音频,三毛孩子般的声音,清脆悦耳,比读文字更有力量。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