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钊,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内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之后,有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话题再次受到关注。
我们也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叫做“脱实向虚”。那么,如何区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如何看待“脱实向虚”的现象,怎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经济的“脱实向虚”呢?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我们先从概念说起。
假设你创办了一家企业,专门生产空气净化器,这家企业会有多成功呢?这取决于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比如企业的生产技术与成本、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等等。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价值由其盈利能力决定,这些都是经济活动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面。
接下来,如果你创办的这家企业公开上市了,那么其虚拟经济的特点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这个时候,同样是这家企业就有两种不同的价值:一种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价值,由其盈利能力决定;而另一种价值,则完全由企业的股价决定,股价越高,账面的价值就越大。
在这里,股票这种证券资产所代表的就是虚拟经济,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虚拟经济的资产价格可能完全背离实体经济的价值。
金融的发展与深化会使虚拟经济更为发达。举例来说,如果你刚刚聘任了一名新的企业高管,那么你可以考虑利用企业股票的买入期权,来激励这名高管努力工作。
买入期权意味着在未来某个时点,这名高管能够以特定的买入价格购买企业的股份。所以,这名高管更可能努力工作,因为只有这样,等到能够行使买入期权的时候,企业的股价才更可能高于这个买入价格,这样行使买入期权才是有利可图的。
二、为什么房地产业被认为是虚拟经济
下面我们来说说房地产业。为什么房地产业通常也会被认为是虚拟经济呢?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不就是造个房子吗,这和造汽车有啥区别,怎么就摊上虚拟经济了呢?
这里先得澄清一下,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造房子,那是建筑业的事情,而房地产业则是经营房产。
和造房子对应的,是建筑物的物理属性;和经营房产所对应的,则是建筑物的产权属性。而这个房屋的产权属性就和虚拟经济有关系了。
例如,在房屋造好之前,可以预售。在香港就曾经特别流行炒楼花,就是事先交少量的订金,就能获得未来房屋的购买权,而这个购买权是可以转让的,这就是炒楼花。
房子还没造好,购买房子的权利却已经变成商品在买卖了,甚至还能被炒成高价,这就是虚拟经济了。
房地产业也是一个大量运用金融杠杆的行业。开发商往往会以土地作为抵押获得大量的银行贷款来开发房产。而购房者也会借助住房抵押贷款,通过支付少量的首付就能够入住房屋,获得房屋的产权。
而一旦使用了金融杠杆,房地产产权的价值变化就把建筑物本身的价值变化放大了。
通俗点来说,房地产开发商用小钱撬动大钱,如果房地产升值,那就是一夜暴富,当然如果房地产贬值,跳楼的也是开发商。
在这里,我们看到房地产作为实体经济的价值,也就是建筑物本身的价值,和房地产作为虚拟经济的价值,也就是房地产产权的价值,已经大不一样了。
事实上,就算没有利用金融杠杆,房地产产权的价值也可以脱离建筑本身的价值。
想一想我们开头所提到的那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我们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那就是指它作为建筑物本身的特点,这是实体经济;而房子一旦用来炒了,那就是在说它作为房地产产权的投资属性,这其中就有虚拟经济的成份了。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房屋价格与租金的背离程度。租金完全取决于房屋的居住价值,所以租金的高低反映的是房地产作为实体经济的价值。
如果房价与租金的比率过高,就意味着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的价值背离程度已经很高了,这就体现出房地产泡沫的成份了。
所以,很多人会说中国大城市房价太高,房地产泡沫太严重。这话不完全对,因为大城市房屋的租金也很高,所以关键还得看房价与租金的比率。
如果这个比率在小城市更高,那你说是大城市的房地产泡沫严重,还是小城市的房地产泡沫更严重呢?
三、“脱实向虚”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脱实向虚”。
“脱实向虚”说的是资金从实体经济中脱离出来,跑到虚拟经济那儿去了。“脱实向虚”的其中一个去处,就是房地产领域。已经有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吸引非房地产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
“脱实向虚”的另一个表现就是,钱多了就会往股市跑,这在短期内可能造成股市的繁荣,并且可能吸引资金进一步的“脱实向虚”。
但虚拟经济的这种繁荣只是假象,毕竟虚拟经济的价值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现实中,我们可能观察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始终存在一定的脱节,我们或许也可能看到,即便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也能够在短期内表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是无法维持长期繁荣的,这就好比越吹越大的泡沫会很快破裂一样。
其实,除了通常所说的“脱实向虚”之外,我们还会看到资金可能在不同的虚拟部门间流动,例如,在房地产市场与股市之间的流动。
所以,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股市迎来一波较长时间的上涨行情之后,往往会有些投资者及时收手,把资金从股票市场上抽离,转而去投资房地产市场。
资金在不同虚拟部门间的转移,又进一步放大了虚拟经济的波动与风险。
那么,政府应当如何避免资金的“脱实向虚”呢?
为了控制股票市场的波动与风险,政府曾对资金进入股市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甚至还叫停了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的交易。
在房地产市场上,相关的政策涉及提高首付比例、限购、限贷等等,这些措施也的确对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起到了限制作用,能够为房地产市场降温。
但我更想问大家的是,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些政策呢?
不妨先设想一种更夸张的做法,如果我们禁止虚拟经济的产生,不就彻底解决问题了吗。我相信没有人会支持这样的观点,为什么呢?
因为虚拟经济运用得当,是可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事实上,虚拟经济的繁荣恰恰也是经济现代化的体现。
我想说的是,上述政策也会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可能限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
所以,对于如何从根本上避免经济出现“脱实向虚”,我想强调问题的另一面,那就是问一问“脱实向虚”为什么会产生?
其实,道理并不难理解,根本的原因就是——投资实体经济的回报不够高。
这样来看问题的话,避免“脱实向虚”的一个根本性办法就是:改善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比如,让有竞争力的企业能够自由进入各个领域,又比如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那就是谨慎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
因为总体而言,货币增发并不能提高实体经济的回报,但货币一旦增发,却会提高虚拟经济中的投资回报,这就助长了“脱实向虚”的产生。
最后,作为总结,我希望大家记住一点——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而避免资金“脱实向虚”的根本办法是:让实体经济有更好的投资环境。
好,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次课再见。
校对 | 张影
老师说到了房价与租金的背离程度 。我想问一下 这个怎么算呢?是不是有个什么标准?比如房子的年收益率在多少不属于背离,而低于多少就属于背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