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若惊
【出处】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语义】一般是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吓一样。实际上,老子是在告诉人们“求宠受辱”都很容易让人的心智出现异常,要格外警惕,小心遭遇宠辱时自身出现的失控状态。
【寓意】老子在此提到“宠辱若惊”的现象,实际上蕴含着两个不同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不能承受、消化和担当的人,就是心力虚弱的人,宠与辱,都是来自于外在的力量,而且还会一直处在变幻中,只要自己的内在力量不够强大,随着宠辱的转换,都会变成一种惊吓。第二个方面,就是悟道之人懂得宠辱这两种外在的力量都是在检验自己内在的功力,保持着一种警觉,而不会陷入那种低层次的情绪反应。因此当宠来了不会得意洋洋,辱来了也不会失魂落魄。有了这种精神的高质量智慧状态,才能从容应对宠辱的局面,最终达到宠辱不惊。
【素描】很多人在无意识中去邀宠,不知道这正是自己卑下的表现,而给他宠爱的人却看清了他的这副嘴脸背后的卑贱。许多人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侮辱,因为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无法承受和消化,表现出来的也是自己精神内在质量与力量的虚弱。邀宠本身是自己精神的卑贱,不能受辱也是自己精神的虚弱。但在现实中,还有一种与此相关联的错误做法,就是一味的对抗外界或者远离逃避,表现得似乎很清高,或者看破红尘的样子,实质上却是,无法与自己外界达成和谐关系,是一种智慧欠缺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卑贱与虚弱的一种新的变种。说到这里,想到了易经中乾坤二卦所说的那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不能够自强,不能持续增长自己实力的人,想通过邀宠或者搞关系的方式来获得个人利益,必将失去个人的尊严,当然,此时的状态也没有多少尊严可言,因为真正的尊严来自于实力。若是放弃了增长自己实力的努力,以为通过邀宠或者搞关系就能构筑成个人的成就,最终结果往往是自取其辱。当然需要小心的是,人们很容易走向的另一个极端,也就是不再邀宠却走向了对抗,不再沉迷却走向了逃避,这会让自己的心智发展走上畸形的道路。
【真言】外求财富与宠爱,放弃了内求自身心灵与精神的强大,即是错误的道路,即使失去了尊严而得到财富和宠爱,对于人生来说也是赔本的买卖。遭遇宠爱与侮辱时,你若内在强大,自然宠辱不惊。你若内在虚弱,宠爱就是毒药,因为它会令你得意失态;如果内心虚弱,侮辱就是灾难,因为它直接让你失去理性,理直气壮的走向深渊。
【自省】确实,好事和坏事都很容易调动我们的情绪,遇到好事就高兴,遇到坏事儿就气愤。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宠爱和重视,也没有想过,这可能同时伴随着侮辱的到来。嗨,反正人间的事儿也就这两类,所以要么高兴,要么气愤,来来回回受折磨,真像一只受惊的兔子一样,就是难得平静啊!
若是能够以自强和厚德为本,才能走出宠辱若惊的人生困境。
若是对宠辱保持高度的警觉,也许才不会被宠辱捋去自己心智的自控力。
成语是文化的基因,道家是醒世的智慧。
心中装进智慧成语,灵魂就会觉醒放光。
让我们大家一起记住道德经成语“宠辱若惊”,让我们牢记以自强和厚德为本,让我们能够在宠辱面前能够泰然自若。
祝愿齐教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若是能够以自强和厚德为本,才能走出宠辱若惊的人生困境。若是对庞辱保持高度的警觉,也许才不会被宠辱捋去自己心智的自控力。愿我们能够练就在宠辱面前泰然自若。
讲的很好,反复听,反复学习。谢谢齐教授!
老师您好
感恩齐教授!感恩喜马拉雅!
讲的太好了
一听到老师的声音,就似听到了圣经
老师讲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