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下香港保险,这个话题各大平台上说的人太多了,包括国内非常著名的各种保险天后,保险天王,保险老师,各种光环加身,各种传说,各种给央企领导,恨不得给国家领导人讲课说保险,大家仰望的脖子都快断了。每个人都说自己是中立的,但我听了一圈,就结果来说,在我看来谁都不中立。最后的结论都是买香港保险不值当的。我还是头一次看到中立的结果这么统一的。就跟这些天王天后吃了一桌子饭都商量好了似的统一。
为什么呢?其实我很理解。一旦真的中立,自己生意就难做了,自己打自己嘴巴了,哪个生意人会做这种事儿?不过我是这么想的,总要有个人把信息不透明这件事儿给说清楚。利弊都有,但是咱们不能误导大众,要对得起自己吃的这碗饭,大家说呢?
下面咱们言归正传啊,我就给您嘚吧几句,主要为了辟谣。国内保险好不好呢,那些天王天后都解释的非常清楚了,我就不多说了,今天主要是聊聊香港保险。
那么香港保险呢,是按照香港人的寿命来精算的,通俗点说,保险这个生意,本身理赔就是一个概率问题,看今年我是收的保费多,还是理赔的钱多。赔的钱比收的钱多,那今年我就赔了。每年都这样,那我,我就不干了我。关张大吉!那保险能不能倒闭关张呢?完全可以啊,完全可以。只不过因为保险公司属于国之重器,所以一般干不下去的都有管家部门接手,在咱们国家就是银保监。哎呀,这又聊歪了,所以说,香港保险在底层的产品设计上,和内地有很大区别,因为地区风险的概率必然是香港更低,那么一切关于概率的计算主要都是以香港为准的。不过呢,某些产品,甚至重疾保险,它是可以用香港人的寿命精算出来的价格让国内的客户投保的。那么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就风险概率来说,国内客户的风险,无论是人均寿命还是各种天灾,对比香港风险都是要高一些的。你能数得出来香港发过几次洪水灾害或者地震吗?是吧,很容易理解。
目前香港主流的重疾险,都是带身故的保障的重疾险,有多次赔付的,也有单次赔付的。而香港重疾险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内地没有的,就是分红。这个在上一期节目咱们说过的。
我们知道,内地的重疾险,假如买的是50万的保额,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一直都是50万保额,是不涨的。
但是因为有医疗通胀的存在,我们觉得现在50万好像够,但是很多年之后,比如20年,就绝对不够了。大家可以想一下20年前的50万人民币能买到什么样子的房子,再想想今天50万能买什么就很明白了。2000年的猪肉,牛肉多少钱一斤?2020年呢?
而香港保险恰恰可以弥补这个问题,他们的重疾险全都是有分红的,而且分红收益率还不低。它主要分为美式分红和英式分红两种类型。美式分红是分单利,但是所有的单利累积在一起复利滚动,本金不参与。这类的分红主要应用的产品要么是重疾类,要么就是储蓄类。而英式分红主要是复利,本金每年都参与投资,这一类呢,主要是储蓄类,也叫投资储蓄。这个话题,我们过段时间单讲一期。
总之呢,香港市面上的产品主要就是这两种分红。应用的层面是不同,目的也不一样,实现的效果也不同。
那怎么算呢?就是要计算内部收益率,尤其是投资储蓄类保险。我能单独讲一节课。哈哈哈哈。内部收益率实际上就已经包含了时间的概念,它最后的出来得那个数字是以银行的储蓄利率,或者你也可以说银行理财之类的为对比标杆的。首先它也是浮动的,并且因为有时间概念在里面,所以不同的储蓄时间,它最后的利率都不一样,原则上当然是时间越长,利率越高。这里我可以说个参考数据,30年的英式分红复利投资储蓄计划,它的回报率大概是5.4%左右。
有的朋友说太低了,债券基金也有5%了。那有一点我还没说,保单投的金额是美金。最低是2000美金一年起步,分5年或者10年来储蓄,客户自己选。大概折合人民币就是1万3500元一年。但是这个数字因为太小了,即便常年累月也意义不大,尤其作为未来的保险资产来说,所以通常数额都会比这个大上几倍。美金有什么用呢?它主要还是为了抗通胀。你就能感觉到我们一直在提的这个通胀是个多重要的概念。2018年人民币狂跌的时候有个笑话说,你用人民币兑换了美金出国玩,花了一部分美金,回到国内兑换成人民币的时候发现,哎?比我当时兑换美金的时候还多了?喜大普奔啊~ 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这个计算出来的内部回报率也只是演示收益,不是保证,所以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就是历史的分红记录。每年都会在香港保监的制约下公示在各大保险公司的网站上。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名称就叫 分红实现率。为了担心客户不明白,很多公司还专门做了动画片来解释。这个分红实现率说的就是客户签单那一年的计划书上的金额,到了这一年到底做到了多少,是50%还是80%还是超过100%完成了。如果低于50%就会被保监处罚。就是这么个东西。
那就目前来说,英式分红,也就是复利最高的那款,分红实现率最低的一年是2012年,整体达标79%,英国保诚的隽升。可能有些朋友听说过。这今年股市,不说今年啊,就去年前年来说,友邦和保诚的这种英式分红都做超了100%,比如友邦就是110%。所以说它虽然是不确定的,但是因为它资金池的投资结构决定了整体的平均收益率是不可能跑不赢通胀的。
所以你说你自己投资20年,你能保证自己跑赢通胀率吗?大家可以问问自己。人民币的通胀率目前大概是不低于10%的,你用70法则去计算,大概就是每过7年,100元的钞票购买力减少一半。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当然咱们不说什么县里,村里山里的购买力。就说一线和二线城市来说,是不是这样呢?
有人说,买香港保险的大部分都是高净值人士,他们本身就是想用美元去对冲汇率风险的。但实际上也有很多普通人利用旅行来香港投保。就我自己来说,最远的客户在甘肃。夫妻二人,孩子不用来,18岁以下嘛。每个人每年1000美金的保费买重疾险,孩子几百美金一年。图什么呢?其实就是上面的抗通胀。重疾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疾病定义,这个咱们一会再提。
还有人说,住在国外,或者在国外看病才用美金呢,不在国外用不上。这个咱们刚才说了美金的抗通胀性,然后上一期节目咱们也提到过,重疾险的主要设计目的是交医药费吗?当然不是了,重疾险的目的是用于各类繁杂的生活开支。因为重病或者残疾会失去生活来源。所以它的抗通胀性才那么重要对不对?看病用的是什么钱呢?是医疗住院计划。国内有医保,如果要去国外,那可以投香港保证终身续保的医疗计划来实现,青壮年时期每年也就是几千港币,小康家庭完全消费的起。
现在还有一种声音呢,就是说香港保险购买和理赔起来不那么方便。毕竟是香港保险,买的时候一定要去香港买,而理赔的时候,身故理赔也要去香港,重疾理赔不用去。还得美元结汇,太麻烦了。这个说法对吗?我给大家科普一下啊。
当中国内地人士购买香港保险公司之人寿保险后,如果受保人中途发生意外或因疾病以致身故,受保人之指定受益人将中国内地公安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文件和保单原件,快递给负责保单后期服务的持牌人,转交至香港保险公司,也可以直接快递给香港保险公司处理。重疾赔偿也是一样的。10个工作日左右出支票。并且呢,《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十九条规定:“境内个人作为保险受益人所获外汇保险项下赔偿或给付的保险金,可以存入本人外汇储蓄账户,也可以结汇。”每个人每年5万美金。嫌麻烦不好结汇怎么办?很简单,目前暂时的办法就是代理人跟客户商议后帮客户结汇,这个里面你站在代理人的角度考虑,他是万万不可能坑自己客户的,宁愿赔钱做免费服务,为什么?因为这正是提现服务能力的时候。那么未来正规的办法就是目前马上就要完善的大湾区。届时,大湾区就会有一个结构专门处理这类香港保险资金投保和理赔结汇的问题。
那大家觉得,跟钱到用时方恨少比,多这么一个环节你觉得麻烦吗?
还有人说啊,香港的保险产品性价比并不高。大概比我们说的互联网保险贵了20%。强行绑定身故不说,而且轻症没有豁免。轻症还占有重症的保额。比如我们内地重疾险,轻症理赔完,保单就豁免了,以后保费不用交了。
我跟大家一样一样说。首先,说说互联网保险,这个知乎上也几乎每天都有人问。互联网保险是个什么类型的保险?基本上,如果大家阅读过互联网保险的条款的话,大多数属于消费型保险,也就是不能返还的,还不说分红不分红的问题。除了这点之外,就算是能返还的,大家有没有阅读过那些特别便宜的互联网保险的免责条款?也就是什么情况下不能理赔?基本上能写一整页。那么多不能理赔的情况,请问,买它是图什么呢?图便宜还是图安心?客户的家庭人际关系可能错综复杂,互联网能帮客户判断并解释谁应该做投保人才能利益最大化吗?互联网可以告诉客户未来这个保单的保险金信托应该怎么运用吗?在婚姻关系里面要保障双方的利益怎么做保险方案才合适吗?更不用说互联网理赔的时候,它方便快捷在小型理赔案例上,比如说擦伤或者短期住院这一类,这是它的优势我们不能无视对吧。但是复杂一些的理赔呢?
服务以人为本。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只要机器一天无法学会独立思考判断,它就不能取代人类的服务。那么说贵不贵的问题,我负责任的说,现行的香港重疾类产品可能比国内的平安,中人寿,安联,国内的友邦这些公司真的会贵3%-5%左右。具体点大概每年贵几百块人民币。但是它能带来什么,刚才都说过了。并且重疾其实还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投保判断因素就是疾病的定义,也就是理赔的门槛。香港是绝对更低的,因为它的地区风险低。这个很容易理解吧?以后我也可以专门聊聊这个。
至于说轻症豁免,其实如果你把香港重疾险前10-5年会额外多理赔保额的35%-50%的话,包括它的抗通胀等等,其实这个豁免根本就无足轻重。就香港友邦来说,理赔了轻症的20%,下一年的保费也会相应少交20%,理赔一次重症,以后的保费都不用交了。多次理赔还存在,这不香吗?此外,客户可以选择交25年还是30年。选择定期人寿产品也可以。至于说身故和重疾捆绑,那是必然的。为什么呢?因为重疾保险本身就属于人寿保单的类别。硬要把它拆开才真的是不合理。我想了想,可能也就只有会创新互联网保险干得出来。
香港保险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呢?我只能说,这个是大家自由意志下的选择。一个看你的经济情况,二一个看你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三口之家,或者新婚燕尔。那么未来远期的目标增值,你比如说,为了孩子18年或者19以后出国念书,那这个教育金是不是美金比人民币好?抗通胀能力强的更好?如果你是为了夫妻互保,就是说,如果丈夫多年后意外去世,起码他还可以用他自己的人寿保单继续给妻子一个保障,给孩子一个保障。作为妻子来说也是一样的。重疾产品我就不多说了。
如果是一个商人,那么为了规避未来可能发生的债务,他选择资金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放一部分来香港投保,那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完全老少皆宜吗?
那是不是非常有钱的人就不用买保险的了呢?咱们下期再讲。哈哈哈。关注我,听我跟您嘚吧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