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番薯(逸野作品 定州朗诵)

外婆家的番薯(逸野作品 定州朗诵)

00:00
08:47

更多高小莉(逸野)作品,请搜索新浪高小莉博客,或者关注公众号逸野诗画。

外婆家的番薯 (逸野作品)

 番薯两个字很容易使人想起土得掉渣的东西,在老家,人们通常把呆头呆脑光长身体不长脑的人称为“大番薯”,含意多为贬义。在另外一些地方,番薯被称为地瓜,但在外婆家,外婆那一辈人大多不知地瓜为何物,可以说只认得自家的番薯,不认得别人家的地瓜。


外婆家的番薯是一种很贱的作物,它不像水稻那种娇贵,非得有水的滋养;亦不似小麦那般富态,专拣肥沃的土地扎根。在既不能播水稻又不适宜撒麦种的山坡地,番薯却能结出累累的果实。每年的春天,在细雨纷飞的日子,外婆家的人把番薯苗插下,撒上草木灰,污泥,是死是活,全凭造化了。


山坡地很硬很瘦,颜色深红,原来是长满了荆棘野草的,外婆家的人在冬闲时用镰刀、用锄头,一刀一刀地劈,一锄一锄地挖,翻松,打碎,耕细。番薯也仿佛有灵性似的,不但活了下来,而且慢慢地孕育着,用硕果给主人以回报。


外婆家的番薯跟别地的番薯大不一样了,首先是藤蔓稀疏,极不起眼,连身下的红土都没法盖住,乍一望去,还以为是山中的野藤。其次是果实,玲珑小巧的,一拎一大串,简直让人无法把地面上那么一丁点苗苗与之联系在一起。最不能与之相比的,是那让你吃了一次就觉得天下的番薯都淡而无味的味道,那份清香,那份甘甜,那份浓浓郁郁的醇厚,让你回味无穷,久久无法忘怀。


大冷的天,清晨醒来,瓦上的霜白白的一片,园里的青菜也在稻草下缩头缩脑。山野里的番薯早就收完了,正宝贝一样被捂着宠着。或许正因为它生得粗贱,长得默默无闻,主人才对它加倍地呵护。先是在床底下铺上厚厚的草木灰和干禾草,再细心地有条不紊地把番薯排列成行,最后,编一床密实的草苫,让番薯在草苫下享受着温暖和舒适。到了打狗不出门的日子,一家大小就围在灶塘边,一边听老人讲远古的故事,一边品味着番薯的香甜,生活就在这品味中变得充实而有滋有味。


儿时常吃外婆家的番薯,蒸的,煮的,还有番薯糖,番薯干,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外婆家的番薯丝。那一年老家发大水,农作物歉收,青黄不接时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饿得见了能吃的就想往嘴里塞。就在我们揭不开锅时,舅舅来了,带来了两袋子外婆家的番薯丝。舅舅说,外婆知道我们正挨饿,着急得不行,但外婆家除了番薯,也拿不出其它食物。于是外婆把番薯洗干净,刨成丝,晒干,差舅舅赶快给我们送来。当我们吞咽着番薯丝粥,不但感受到了那份甘香,更感受到了人间浓浓的爱意和亲情。直到今天,那份爱意和亲情还在心里荡漾,成了我记忆中永恒的彩虹。


外婆家在很长的岁月里几乎与世隔绝,现代文明于外婆家的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字眼,然而,外婆家的人大都知书达理,温文谦让。他们对老者敬重有加,对孩童关怀备至。每年的春节,外婆都能收到很多很多的礼物,送礼人并不一定与外婆沾亲带故,而仅仅因为外婆是村中最老的亲人。


曾听表哥说过这样一件事:82岁高龄的大舅在山上拾柴,路过的外乡人劝道:老伯,您这么一大把年纪,干嘛不让子孙来尽孝呢?大舅抬起头来,笑着说:我正是在尽孝呀!外乡人明白大舅是在为母亲拾柴时,感动得话都说不上来。大舅不缺柴烧,外婆更不缺柴烧,大舅拾柴之举只不过是表达一种心意,是给这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树立榜样。


外婆家的人厚道,纯朴,山一样天然,水一般清澈。外婆家的人钟爱番薯,是因为它的不事雕饰、质朴无华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