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15期:心要简单,人要糊涂

2020-915期:心要简单,人要糊涂

00:00
14:58




有书君说


古代有许多韬光养晦的人,他们一时不得志,不得不倚仗他人,活在他人的阴影之下。


所以在他们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太过张扬,甚至不得不装疯卖傻,以示自己的忠心;


或表明自己是个废物,对于对手没有什么威胁。


而勾践就是这样一位装“废物”的高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戏精”勾践的故事。


有一则对联写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可谓是最著名的心灵鸡汤。


意在告诉人们,坚持不懈,用心专一,方能收获成功。


其实,相较于项羽的“志” ,勾践的“忍” 更能激励人心。


世人早已将“吃苦”精神融入血液中,“苦尽甘来”,“腊尽春回”的信念,让人们一次次度过难关。


然而,对于勾践而言,“卧薪尝胆”只是为了让他铭记耻辱,却不是他反败为胜的方法。


早在退守会稽山开始,文种、范蠡便为勾践设计了一场复国大戏,而勾践要做的,不光是要“忍”,还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戏精。




春秋后期,吴国与越国势同水火,交战数次,怨恨极深。


当时吴国强盛,伍子胥横扫楚国,迫使楚国将国都从郢迁到了鄀。


为抵抗吴国,楚国与越国悄然结盟,越国时不时从后方捅吴国一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恰逢越王允常去逝,其子勾践即位,吴王阖闾便想乘此时机一劳永逸,免除后顾之忧。


公元前496年,吴越发生槜(zuì)李之战,勾践深知自己不敌阖闾,便打算出奇制胜。


两军交战之际,勾践命死囚着越军军服,手持利剑,排三行,步行至吴军阵前,自刎而亡。


吴军从没见过这种阵仗,一时间面面相觑。


越军趁吴军发懵之际,奇袭吴军,吴军猝不及防,当场溃败。


吴王阖闾也因此战,伤重去世。


这是勾践的首秀,一出场,就用自己另类的思维,给吴国上了一课。




死不瞑目的阖闾,告诉太子夫差要为自己报仇,却没有告诉他,勾践为人诡秘,不可以用常理判断。


夫差心系父仇,从未有一刻松懈,整日秣马厉兵,准备一雪前耻。


勾践听闻后,决定先下手为强,将夫差这个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然这一次,无论是实力还是运气,勾践都不占优。


夫差以伍子胥为将,精锐尽出,攻打越军。


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真正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算计都是虚无。


夫椒一战,越军被杀得大败,夫差帅军直捣越都会稽,将勾践众人围困在会稽山上。


对夫差而言,这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结果,既报父仇,又能决定宿敌生死,好不痛快。


对于勾践来说,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范蠡劝说下,他决定卑辞厚礼,举国降吴,自己终身追随夫差。


夫差已然成为胜利者,勾践生死也不过是自己一念之间。他如今要做的不是杀死敌人,而是看着敌人受尽折磨。




夫差愿和,伍子胥却进言说:


“这是上天将越赐给我们,不能答应他们。”


就在夫差犹豫之际,太宰伯嚭领着文种前来拜见。


太宰伯嚭本就与伍子胥不和,如今更是收了越国送来的美女、宝器,自然卖力劝说夫差:


“越国愿诚服为臣,如果赦免他们,他们必会竭心尽力感激我们。”


夫差听了伯嚭的话,觉得言之有理,可又怕了伍子胥的进谏。


于是,便命勾践夫妇入吴为奴。


一来,考验勾践是否诚心归降;二来,将敌人放在眼前,心也踏实一些。


若是换作别的诸侯,宁死也不愿奴。可勾践乃枭雄,只要有复国机会,他便不愿轻易放弃。


议和成功后,越国虽成了吴国的附庸,勾践却开始了他的复国大戏。


一入吴国深似海,从此君主成下人。


身在吴国的勾践,成了卑贱的马夫,睡草棚,拉马车,仿佛自己生来就是奴隶一般。


被吴人嘲弄、污辱,他也不为所动,仿佛这是本该如此的事。


更令人震惊的是,来吴后他竟心甘情愿为阖闾披麻戴孝进行守墓。


勾践这一做法无疑是“认敌作父”。


勾践心理始终清楚,吴国并没有对自己放松警惕,只有自己更顺从,才能降低夫差的敏感度;自己越卑微,越能打消吴国的敌对心。


想骗过敌人,就要先骗过自己。


勾践在三年的时间里,恪守当初承诺,没有想着逃跑,也没有表现出愤恨,一心出演着自己“失败者”的角色。


一次,夫差生病三个月还未好,勾践心知这是表忠心的绝佳机会,便恳请伯嚭带自己拜见夫差。


恰逢夫差出恭完毕,勾践急忙对夫差说,自己懂一些医道,有“尝恶辨疾”之能。


于是,便以手取其恶(屎)尝之。


尝完后,勾践磕头道:


“囚臣给大王贺喜,您的病到三月的壬申日就能痊愈。”


夫差大喜,对左右赞道:


“勾践真是仁义之人。”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勾践正是因为给自己加得这场戏,让夫差放下了所有的戒备。


一个君王连这种事都能做出,证明勾践确实已被驯服,沦为一个真正的懦夫。


这样的人,已不足为惧。


于是,夫差决定放勾践回国理政。


曾国藩说: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对于庸人,便要以财物疲其心智;对于才者,便要用言行捧其意志。


身份的反差越大,行为表现越夸张,对方越能感受到额外的虚荣与成就,而自己真实的意图,便会隐藏的愈深。


三流演员演其形;二流演员隐其形,而一流演员则忘其形。


夫差万万没想到,勾践正是这一流的戏精。




回到越国的勾践,并没有放下心来,他深知命运仍不在自己手中。


一方面,勾践继续着自己的表演之路。


穿最朴素的衣物亲自下地耕作;与人相见,无论贵贱,皆以礼相待;下放权力,仿佛自己无心问政。


他的所作所为,不仅是为了消除吴国戒心,更是演给越国人民来看。


与民同耕,与民同仇,这必然会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勾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对吴国实行文种计策:


“贵籴粟槁,以虚其积聚;
遗美女,以惑其心志;
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

越国就是要从倾其物资,消其精力,劳其民财三管齐下,来弱化吴国。




(夫差)


而后,大力发展国内人口,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富国强兵,积攒复仇力量。


而这时的吴国,以为解决了后顾之忧,开始逐鹿中原。


先北上伐陈,后攻鲁,再讨齐,而越国每次都派遣军队,作为吴国先锋,助其攻伐。


然而,越国表现的越恭顺,伍子胥越觉得其图谋甚大。


他多次告诫夫差”越在我,心腹之疾也”,甚至建议夫差“联齐灭越”。


而夫差被勾践的演技深深迷惑,不愿相信伍子胥的谏言,后来伍子胥提出联齐灭越,夫差不听,还让其出使齐国。


伍子胥觉得吴国离灭国之日不远,就将儿子托付给了齐国。


伯嚭此时挑拨离间,夫差以为伍子胥要谋反,最后赐他一把宝剑,让他自尽。


吴国最后一道屏障也已失去,勾践只等机会来临,便可一雪前耻。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领精兵北上黄池会盟,仅留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终于撕下了伪装的面具,派遣精锐,奇袭伐吴,杀掉了吴太子。


夫差此时才知自己被勾践蒙骗,可如今勾践羽翼已成,国力不输自己,于是只能与越求和。


公元前478年,勾践在笠泽之地又一次大败吴军,吴国从此一蹶不振。


没过多久,越国终灭掉吴国,夫差自杀身亡。


俗话说:


“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勾践的疯,在于忘记自己的身份,假戏真做,用命相搏;夫差的傻,在于太看重自己的能量,已入彀中,尚不自知。


勾践为了复仇,演了22年的失败者,不显山不露水,他的每一次表演,每一次违心,都是强忍着苦痛而来。


因为他知道,唯有将演技练到如火纯情,才能麻痹自己,骗过敌人。




人这一辈子,苦难与之同行,福祸不弃不离。


勾践便是如此,他当了31年越王,22年都活在戏中。


他拼命去演,生怕自己一时大意,人生便落下帷幕。


为了活着,就把自己演成懦夫,低三下四,仰人鼻息。


为了回国,就把自己演成佞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


为了复国,就把自己演成败者,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有人说勾践,薄情寡恩,可患难而不能共享乐。


但勾践所记恨的,并不是臣下的功劳,而是自己过去的种种不堪。


他想抹掉过去的戏精痕迹,还有深知其中缘由的范蠡、文种,以及夫人雅鱼。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是勾践冷血,但更是因为他不愿与过去再有任何牵连。


放下过去,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解脱。


但对于勾践来说,人生如戏,“戏精”这一名号,将伴随他永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彼岸花开一片海

    到底在哪里找啊?

  • 杨翠翠TR英语

    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