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对不少学生来说,今年的7月注定难忘。因为暴雨,书写希望的考场一度被耽搁;由于疫情,写满离别的校园来不及说再见。在这个高考季和毕业季交汇的时刻,多少人背着书包渴望“上山学艺”,多少人打点行囊从此“仗剑天涯”。昨天晚上咱们已经聊过了高考,今天就来聊聊毕业,聊聊毕业季里的“最后一课”。
其实,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聊这个话题。在《毕业致辞,你还记得哪一句?》里,我们希望“毕业致辞争奇斗艳,不如点拨寥寥数语。”在《毕业季,校长演讲哪家强?》中,我们提出“惜别复前行,不负母校恩”。可以说,毕业是求学路上必经的驿站,毕业致辞就是中转进入社会前最后一刻的路引,倒映着上一段时光的心路历程,满载着下一段旅途的美好祝愿。短短数分钟、区区千把字,不仅是临别时师长深情的叮嘱,也是出发前过来人相授的锦囊。情深意切又洞察明见,思接当下又烛照未来,既是真言,也是箴言。
和往年相比,今年毕业致辞的整体风格有了改变。俏皮话少了,流行语也不多见,雷人雷语更是彻底消失。是校长们“两耳不闻”趣言趣语了,还是学生们的纯真回忆不动人了?显然都不是。事实上,刚刚度过一段艰难岁月,学生有更强烈的情感渴望沟通,师长有更要紧的事情需要嘱咐。比起轻松的调侃和幽默的吐槽,一场庄重而深刻的对话尤为迫切。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武汉保卫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言由心生:谁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而乐观心态是面对所有困难的定心丸;面对着“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复旦大学校长要言不烦:希望大家始终不惧风雨,肯牺牲而有为,乐服务而有用,能团结而有力。修过了疫情防控这门“大课”,所有人都更加理解毕业前“最后一课”的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毕业致辞也是如此。如果说,过去这几年毕业致辞的主题,是用甜美的回忆反复鼓励每个人实现自己的“小确幸”,那么今年演讲的主旨,就是在用冷峻的现实时刻提醒年轻人履行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钟南山在给北大学子的“云寄语”里说:“毕业生不但对自己要有严格要求,而且应该有很强的追求;我们不但要有志气,我们还要争气,因为我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一定要争气;我们不但要有热情,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激情,用我们青春的力量,用我们的努力,迎接祖国美丽的明天!”在今年北大医学部的“云毕业”中,2000多名毕业生身着白大衣,在毕业这一刻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蜕变。拒绝轻描淡写,笃信风雨无阻,“这届年轻人很行”。抗疫中的矫健身影,抗洪里的有力臂膀,基层内的新生力量……从毕业到立业,从个人得失到国家荣辱,成长就在转瞬之间。
当然,人生漫漫,在意一时的起伏,更要着眼未来的征途。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对此充满乐观: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清华大学校长言语思辨:在面对选择时,要追寻意义,不因名利熙攘而困扰;要坚守价值,不因境遇改变而动摇。西南大学校长直言不讳:逆风奋斗的青春最值得点赞,勇敢的后浪必将乘风破浪。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再简单不过的“人生公理”;这也不是明日黄花,而是历经时光冲刷、久经现实考验的“人生智慧”。对即将在社会探索的毕业生来说,或许不是应急的锦囊,却一定是通关的攻略,不妨收好。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就在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牢记嘱托、心系使命、茁壮成长,向人生的更远处、梦想的制高点进发,进发!
这正是: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奋发图强,扬帆起航。
(文 | 盛玉雷 主播 | 殷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