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09期:有一种人,很擅长“伪装”

2020-909期:有一种人,很擅长“伪装”

00:00
14:13




有书君说


唐朝时有这么一位“戏精”皇帝。

 

即位前,他装痴三十年,让人家以为他是个傻子。

 

即位后,他伪装十三年,让人家以为他是个智者。

 

然而,真相总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


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这隐秘的角落中,潜藏的一切。


公元846年春末,文武百官听说唐武宗的皇叔李忱要总管军国大事,个个愁容满面。

 

谁都知道,这位37岁的男人,打小就是个不会说话、面无表情的傻子。

 

大臣们猜测:这很可能是宦官们想出来的馊主意。

 

宦官专权,本来就是被唐朝官员深恶痛绝的一大痼疾。

 

如今,宦官们竟然抬出一个傻子当傀儡,官员们怎么能不忧心如焚?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傻子”李忱在接见文武百官时,竟然满脸的悲哀之情。

 

不是说此人从来都没有表情吗?

 

不仅如此,李忱在处理事务时,条分缕析,井井有条。

 

不是说他不会说话,是个傻子吗?

 

这是怎么回事?

 



装傻三十年

 

李忱显然不是个傻子。

 

然而这件事,37年间他瞒了个密不透风、滴水不漏。




李忱

 

李忱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母亲郑氏原是一位节度使的小妾。

 

这位节度使谋反后,郑氏作为罪臣女眷,被充为后宫奴婢。

 

后来,她被唐宪宗临幸,生了李忱。

 

李忱因为母亲出身低微,自小便饱受歧视。

 

这让他不得不谨言慎行,小小年纪便把一切表情、话语隐藏了起来。

 

大家一起聚会游玩时,不管多么精彩的歌舞,多么美丽的风景,多么有趣的话题,他从未做出过回应,始终一声不吭。

 

时间长了,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傻子。

 

李忱的父亲唐宪宗去世后,宪宗之子唐穆宗即位。

 

穆宗之后,他的三个儿子敬宗、文宗、武宗先后即位。

 

李忱作为文宗、武宗等人的皇叔,不但没有得到尊重,反而因为不说话屡次遭到戏弄。

 

文宗举行家宴时,竟然玩了这么一个游戏:

 

谁能让李忱说话,重重有赏。

 

一时间,大家各显其能,百般逗弄、激怒,然而李忱依旧面无表情、不发一言。

 

谁也没有料到,他竟能将万千波涛,悉数隐藏于平静的外表之下。

 

平心而论,李忱的不动声色,确实显示了他非凡的情绪处理能力。

 

人生宝贵,何必和烂人纠缠呢?不如把精力放在充实自己上。

 

所以李忱潜心研读儒家经典,闲时做做诗文,倒也自得其乐。

 

这些习惯,他保持终生。

 

只是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他毫无预兆地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唐朝时,宦官专政,不但政事要插一脚,军权也要抓在手里。

 

甚至连皇位的更替,都要亲自操作。

 

那时,唐武宗已经病得十几天说不出话来了,宦官们便开始物色新的皇帝人选。

 

他们想要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吗?

 

不,那样的皇帝一定会打压他们。

 

他们需要的,是一位听他们话的傀儡。

 

而“傻子”李忱显然是上上之选。

 

所以,官员们没有猜错:李忱的确是宦官们选择的。

 

就这样,李忱被稀里糊涂地迎立为皇帝,成为唐宣宗。

 

那些宦官们哪里能想到:这可不是一个木偶,而是一个阴狠狡诈、自卑而又虚荣的双面人。




变脸成性

 

李忱登基后,迅速撕掉了“傻子”这个伪装。

 

这倒无可厚非,本来装傻也是迫不得已。

 

但是李忱变脸之快,让大家难以接受。

 

当时的宰相李德裕功勋卓著,堪称一代名相。

 

但李忱认为他权势过重,对他颇为忌惮。




李德裕


李忱登基当天,李德裕看了他一眼,他对左右的侍从说:


“李德裕一看我,我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


这可真是万万想不到。

 

想当年,那么多人想尽办法逗弄他、嘲笑他、激怒他,他都岿然不动。

 

如今李德裕看他一眼,他就汗毛直竖了。

 

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正式处理国事的第二天就把李德裕贬谪到了湖北。

 

一时之间,朝野震动。

 

本来就对这位“傻子”刮目相看的众人,这一次几乎是被吓到了。

 

一个素有功劳的宰相,就这样被贬谪了?

 

然而,更为吓人的,还在后面。

 

李忱每次上朝时,都满面春风。

 

对百官特别客气,好像招待贵宾一般。

 

宰相上奏军政大事时,李忱又特别威严,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他。

 

三五刻钟后,李忱看看上奏完毕,忽然和颜悦色地说:


“来来来,我们聊会儿天吧!”


于是东家长、西家短,街头笑话、巷尾趣事,乃至宫廷宴会、吃喝玩乐,全聊了个遍。

 

然而不一会儿,李忱又变了脸——笑容不见了。

 

只见他换上了面无表情的一张脸,严肃地对官员们说:


“你们要好好做事!我经常担心你们对不起我,要是那样的话,咱们可就难见面了。”


所以宰相令狐绹曾经感慨:


“我当宰相十年,看起来位高权重。可每次向皇上上奏国事,都要出一身冷汗。”


不过,出冷汗总比没命强。

 

不是每个人都像令狐绹这么幸运的。

 

《唐语林》和《续真陵遗事》都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年,有人向李忱进贡了一名绝色美女。

 

一开始,他挺高兴。

 

忽然有一天,他不开心了。

 

他念叨着:


“明皇宠幸一个杨贵妃,就导致了安史之乱。如今还没有天下太平,我怎么能重蹈覆辙呢?”


旁边有人建议说:“那就把这女子送走吧。

 

可李忱说:


“送走我还会想念啊,不如给她一杯酒吧。”


于是,这可怜的姑娘,就被灌下毒酒,丢了性命。

 

仅仅因为自己难以抑制思念,就要置别人于死地,这未免太过阴暗。

 

也许李忱当上皇帝之前,伪装得太久了。

 

他虽然很快撕下伪装,但是又时不时地把它套上。

 

导致别人根本不知道他真实的心思到底是什么,也难以探测他人性的黑洞到底有多么深郁。

 

如此一来,离心离德在所难免。




伪装终生

 

对于李忱来说,虽然当了皇帝以后不必再装傻。

 

但是伪装的意识却深植心中,难以根除。

 

李忱因为是以庶出皇子的身份登基的,加上他一直不满唐文宗、唐武宗等人对自己的歧视和戏弄。

 

因此他不肯承认父亲唐宪宗之后这四朝的正统地位,总想把它们变成伪朝。

 

为此,他开始了新一轮的伪装之路。


《唐语林》记载:李忱拜祭唐宪宗时,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旁边的人都不敢看他。

 

至于为什么不敢看他,《唐语林》没说。

 

但史料显示,宪宗去世时,李忱不过11岁,未必能对父亲留下多深的印象。

 

以李忱长期受欺负的情景来看,宪宗似乎并不宠爱李忱。

 

况且,此时宪宗已经去世30余年。

 

综合种种情形来看,李忱此时的伤痛未免让人觉得有些夸张。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为了显示自己和父亲感情深厚,宪宗当年应该传位给他才对。

 

当然,仅仅这一番哭丧表演是不行的。

 

李忱在处理政事上,显示了与众不同的一点,那就是极力模仿父亲宪宗。

 

在官员选拔上,他派人四处寻访父亲的老臣。

 

当然,这些老臣多数都不在人世了。

 

不要紧,把他们的子孙叫来。

 

就这样,李忱的重臣诸如令狐绹、韦宙、杜胜、韦澳等人,都是因为父辈为唐宪宗服务,而被破格提拔。

 

他们中有些人确实有能力,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平庸之辈。

 

况且他们在李忱身边战战兢兢,就算有能力也不敢大力施展。

 

这些人治国,结果可想而知。

 

然而,李忱乐此不疲。

 

仿佛把自己这一朝伪装成宪宗一朝的样子,自己便真成了宪宗嫡传了。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伪装成从谏如流的唐太宗,找来了魏徵的五世孙魏謩来为自己服务。

 

可惜伪装终究是伪装,魏謩最后恰恰因为直言敢谏被贬谪在外。

 

表面上,李忱把自己打扮成从谏如流,一心为江山社稷考虑的样子。

 

内心中,他对别人根本不信任,不肯把政务真正托付出去。

 

大臣就不必说了,就连儿子,他也是不相信的。

 

大臣们早就劝他册立太子,他却说:


“立了太子,我不就成了闲人了!”


弄得大臣很是尴尬,过了几年,还有大臣为立太子的事忧心流泪。

 

所以,李忱在位13年,政绩平平。

 

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如武宗一朝。

 

但是他伪装得实在太好了,导致史家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

 

有人说他是“小太宗”,有人说他不过是“县令之才”。

 

有意思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世对李忱的评价总体来说越来越差。

 

也许是因为,当把一个人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时,才能发现他是否功在当代,还是惠及后世。

 

客观来说,李忱执政时,勤俭节约、法度森严;但是能力平庸,勉强守成。

 

李忱去世后,唐王朝迅速走向衰亡。

 

某种程度上,整个唐氏江山,为李忱的伪装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


面具戴久了,就成了心灵的一部分。

 

一颗时刻伪装的心灵,又如何能绽放出生命应有的光华?

 

人这一生,不论走到哪里,都不应忘记——当初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只有不忘初心,方能得其始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