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大语文的吕奕尘老师,很高兴和你再次见面。上一期我们讲到了伊索的人生经历,还提到了《伊索寓言》的一些特点。
好,现在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给“寓言”下定义,你会怎么说呢?好像没那么容易就说出来,对吧?好,那接下来,咱们就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聊聊到底什么是寓言。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把手伸进装满栗子的罐子中,他想尽可能多地抓一大把。但当他想要抻出手来的时候,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栗子,又不能拿出手来,于是便痛哭起来。一个行人看到了,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要少拿一半,你的手就能很容易地拿出来了”。你觉得这个《小孩与栗子》的故事想表达呢?
在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中,有一个意思差不多的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这个故事和成语其实都是在说,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不能太过贪心,所谓知足者常乐,做人一定要懂得满足。
从这里,我们可以尝试来总结寓言的定义了。 “寓言”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就是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通常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是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不过,我们也看到,寓言故事的篇幅不长,字数不多,言简意赅。上一期我们讲了《狐狸和葡萄》的故事,这也说明寓言故事的主人公不仅仅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现在,你对寓言应该有了清晰的概念,寓言是一种带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的文学体裁,用比喻性的故事传达想要说明的道理。
关于寓言,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寓言。这段话是这么说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了解完寓言,我们一起来看看《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到底寄托了什么样的道理呢?上一期咱们初步了解了一些小故事,不过《伊索寓言》里面收集了三百多个故事,要表达的思想也非常的丰富。《伊索寓言》所处的时代是在奴隶社会,很多故事大量映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你也许想问,奴隶社会,离咱们太远了,那《伊索寓言》到底揭露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呢?
《狼和小羊》这个故事,也许可以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狼很饿呀,就特别想吃掉小羊,但是它转念一想:“我要是就这么把小羊吃了,万一让别的动物看见了,容易说我的闲话。不行,我得找一个完美的借口吃掉小羊,这样既能饱餐一顿,又不被别的动物说闲话。”
于是,狼就凑过去,开始故意找碴儿:“小东西,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害我喝不到干净的水了,你安的什么心?” 这只小羊很单纯,并不知道狼要吃它。小羊对狼说:“狼先生,这条河是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况且我怎么可能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我站在下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里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狼看看自己,确实是站在上游,一时哑口无言。他眼珠子咕噜噜的转,又想到一个借口:“就算是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别的动物说,你去年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凭这点我就可以吃掉你!”
小羊听到狼要吃它,很害怕了,它喊起来:“啊!狼先生!那怎么可能呢?去年我还没有出生呢!而且我和你无冤无仇,我为什么要骂你呢?”狼知道自己难不倒小羊,就对小羊说:“即使你很能辩解,但是今天我还是要吃掉你!”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小羊绝望的喊道:“你这个狡猾的坏家伙!你找那么多荒唐的借口,不过是想把我吃掉罢了!” 可是,狼已经听不到这些了,它心里想的是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单纯的小羊哪里知道,狼无论找多少个借口,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把它当成一顿美餐吃掉。
故事讲完了,你能读出其中的寓意和反映的社会现实吗?其实,故事中的狼代表着具有权威的统治者,他们用强权压榨着一些像小羊那样弱小的人,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故事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统治者的残暴和虚伪。
除了《狼和小羊》,还有很多其他故事也表达了同样的寓意,比如《欠债人》,你可以找到这个故事读一读,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交流你的读后感。
在《伊索寓言》中,除了讽刺和批判当时社会统治者的残暴,也有不少的故事,表现出劳动人民生活经验与智慧。
其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叫做《口渴的乌鸦》。故事说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它在低空盘旋着找水喝。找了很久,它才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水瓶,便高兴地飞了过去,稳稳地停在水瓶口,准备痛快地喝水了。
可是,水瓶里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颈又长,乌鸦的嘴无论如何也够不着水。这可怎么办呢?想,把水瓶撞倒,就可以喝到水了。于是,它从高空往下冲,猛烈撞击水瓶。可是水瓶太重了,乌鸦用尽全身的力气,水瓶仍然纹丝不动。
乌鸦一气之下,从不远处叼来一块石子,朝着水瓶砸下去。它本想把水瓶砸坏之后饮水,没想到石子不偏不倚,“扑通”一声正好落进了水瓶里。乌鸦飞下去,看到水瓶一点儿都没破。
这时细心的乌鸦发现,石子沉入瓶底,里面的水好像比原来高了一些。“有办法了,这下我能喝到水了。” 乌鸦非常高兴,它“哇哇”大叫着开始行动起来。它叼来许多石子,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投到水瓶里。随着石子的增多,水瓶里的水也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上升。终于,水升到瓶口了,乌鸦总算可以喝到水了。他站在水瓶口,喝着甘甜可口的水,心里是那么痛快、舒畅。
乌鸦通过聪明才智喝到了水,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是:遇到事情时不要蛮干,要多多动脑筋,想办法,就会有另外一条出路。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此外,《乌龟和兔子》《狐狸和山羊》《蝮蛇和水蛇》等故事,也传达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主张诚信待人、宣扬劳动致富、强调分清敌友、提倡教子有方。你也可以找来读一读。
此外,在《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命题被反复提到,也就是“知足常乐,贪多必忧”,懂得知足才能获得长久的快乐,贪心不足必定会带来忧虑。这也是《伊索寓言》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由此我们也发现,《伊索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和表达的主题是丰富多样的,揭露社会现实,表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传达为人处世的道理等等。在后面的节目中,我们将阅读其中经典的故事,一起挖掘故事背后的道理。
好的,关于《伊索寓言》的主题我们先讲这么多。接下来我们说一说《伊索寓言》中用到一个重要的写作手法。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伊索寓言》中,大多数寓言故事都运用了借喻手法,这怎么理解呢?
借喻是比喻中比较高级的形式,运用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我们用《狼和小羊》的故事举例,你就明白了。
狼代表着具有权威的统治者,而小羊呢?你想一想,在大自然中,羊的周围有很多强敌,一切捕食者都以它们为首选目标,而羊的单独行动往往是悲剧出现的原因,尽管有时候能够化险为夷,但不幸是经常的。因此,羊就是喻体,而本体就是弱者,就是社会生活中最底层的百姓,他们从不奢求什么,只要安稳、平静的生活。
此外,在《伊索寓言》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动物,他们都有着特定的形象,比如狮子是强者的代表,霸道、蛮横、不讲理。狐狸象征虚伪、奸诈和狡猾,它从来不参与其他动物的战争中,只是远远地冷眼旁观,或者直接离开。这种行为可以代表在生活中奉行“事不关己”的那一类人,他们不是有意冷漠,而是适时地远离危险。
还有一个经典的动物:驴,驴在《伊索寓言》中的行为与狐狸完全相反,它的表现也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不知道自己的正确位置,第二,驴总是希望自己能像狮子一样强大,不用天天干活,可以悠闲地生活,所以它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到最后只能是幻想。驴象征着生活中不努力的人,想得到却不肯付出。讽刺的是那种成天空想、没有生活目标的人。
你看,这些道理或者故事直接讲出来并没有那么有趣,但是运用了借喻的手法,将小动物带入到故事中,就可以让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故事听起来又简单易懂,道理也表达的含蓄,真是一箭双雕呀!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一起回顾下本期节目内容。今天我们讲到了什么叫做寓言、也通过几个故事了解了《伊索寓言》几大主题思想,还讲到了《伊索寓言》中用借喻手法,把不同类型的人用各种动物来代表。
那《伊索寓言》中几个主题思想,你还记得吗?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哦。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是吕奕尘,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那个小孩与栗子,小孩为什么不能把罐子倒过来,不就都倒出来了吗?
芄子小姐 回复 @宋雨薇_ex: 对啊😂
太喜欢这个节目了
很好听哦
good👍🏻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骗了我13年🥶🤷♀️🤷🏼♀️
肉桂romi 回复 @aenxi: 怎么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