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七九六年正月初一,上午九点三十二分,在紫禁城中央的太和殿,当三十六岁的嘉庆,从八十五岁的乾隆手中接过刻有“皇帝之宝”字样的国玺时,中国历史上最为平稳的一次权力交接,就这样完成了。随后不久,鸿胪寺的官员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天下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对于老皇帝的这一举动,朝野上下是赞誉有加。
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禅位的事情并不鲜见,但这个词往往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平和,背后不是腥风血雨,就是明争暗斗。因为禅位的人,十有八九都是被迫的,不然谁会甘愿拱手交出至高无上的权力呢?其实乾隆也是凡人,自然不能例外。虽说早在雍正十三年九月的即位大典上,他就公开声称,昔日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自己不敢和祖父相提并论,如果能在位满六十年,到那时一定会选择退休,传位给皇子。别看这番话说得好听,谁都知道,古人有几个能活到八十五岁的?而且康熙虽然在位六十一年,可人家是自幼登基,到死的时候也才六十九岁,乾隆这番话与其说是表达对祖父的敬意,不如说是希望自己能长寿健康。
随着时间流逝,乾隆发现上天还真的很眷顾自己,照这个身体状况来看,在位时间超过康熙,应该是件十拿九稳的事情。而且在尝到了君临天下的滋味儿之后,乾隆对自己当初那番表态开始感到后悔了。可是当初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儿,都跟上天发过誓了,怎么能说反悔就反悔呢?于是他开始找借口,什么借口呢?拿自己的妈,崇庆皇太后说事儿。乾隆二十五年,他说,只要我的母亲还健在,哪怕我在位满六十年了,我也不会传位给儿子,这样好体现我的孝道。大臣们想了想,也没反驳,一个是因为乾隆大权在握,再一个,要是崇庆真的活到那时候,也得一百零二岁了,这比乾隆活八十多岁概率还小呐!犯不上去触这个霉头。
果不其然,乾隆四十二年,崇庆去世了,乾隆也失去了不禅位的理由。此后不久,在乾隆东巡的途中,锦州有个读书人在路上给他上书,要求他公开建立储君,以稳定天下人心。其实这话说的没错,乾隆当时都六十八岁了,还不把这个事情说明白,万一将来再闹出个九子夺嫡来可咋整?但是这个人不知道,乾隆早就已经选定了储君,只是没昭告天下,就跟身边的几个军机大臣说过而已。而且乾隆内心里,是极不情愿让渡权力的,立储只不过是为了保险起见。结果乾隆下令,将这个人斩首示众,吓得其他人再不敢在他面前提这件事了。
但乾隆毕竟岁数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倒也服老,写诗说自己是“雄心渐消泯,逸致在高闲”,想退休了。于是到乾隆六十年九月,他终于向天下公布了乾隆三十八年时立下的传位密旨,宣布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明年正月初一正式举办传位大典。
不可否认,乾隆的这一举动,避免了因为最高权力过渡而可能产生的诸多隐患,也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但乾隆的传位,更多只是一个形式、一场表演。在传位诏书中他自己也说,军国大事、用人行政这些问题,自己不能置之不问,因为新皇帝刚即位,没什么经验,自己不放心。于是嘉庆在乾隆死前,只有办理各种祭祀、礼仪活动的权力,说白了就是乾隆年纪大了,嫌这些事儿太累,才甩给嘉庆去办。真想让他放权?门儿都没有!
对此,别人倒是都无所谓,给谁当臣子不是当啊!可有一个人心里指定不是滋味儿,那就是新皇帝嘉庆。你看历史上,什么样的皇帝才没有大权?要么是岁数小不能亲政的,要么是被人架空的傀儡,他永琰年富力强的,能甘心就这样唯唯诺诺吗?当然不甘心。可在表面上,嘉庆还是表现得非常配合,甚至到了委曲求全的地步,让后人看着都替他感到心酸。
为了满足乾隆的权利欲,嘉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是小心谨慎、处处忍让,从来不和太上皇对着干,用《清史稿》的话说,他是“初逢训政,恭谨无违”。他每天早睡早起,认真工作,但是所有涉及到决策层面的事情,都以乾隆的意志为准,爸爸说什么,那就是什么。大臣们问他什么事儿,一律都是一句话,“听凭太上皇处分”。甚至就连年号,在宫里和宗室内部也还是沿用乾隆,而非嘉庆。
史料记载,嘉庆每天都陪在乾隆身旁,乾隆高兴的话,他也就跟着高兴,乾隆笑的话,他也跟着笑,眼神儿也不往别处瞟,就一直落在乾隆身上,观察太上皇的一举一动。平常要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嘉庆也从不在乾隆面前表现出来,生怕影响了父皇的心情。嘉庆二年二月,皇后喜塔腊氏病逝,按理说皇后去世,全国都要跟着哀悼服丧,而且嘉庆和皇后感情很好,夫妻结婚二十多年了,而且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这不表示表示,实在是说不过去。
可是嘉庆知道,乾隆最忌讳别人在他面前提到和“死”有关的事情,怕沾染晦气,影响自己长寿。于是嘉庆做出决定,皇后大丧诸事从简,大臣们去见乾隆的时候,不必穿丧服,他自己在去祭奠皇后的时候,在宫内也是绕道而行,不换衣服,一直到出了紫禁城,走到现在景山公园的永思殿那儿才换衣服,因为里面就是皇后的灵柩,再不换就不赶趟了。
嘉庆的一举一动,让乾隆很是满意,既然儿子丝毫没有和他争权的意思,那么自己必不会像唐玄宗李隆基、宋孝宗赵昚(shèn)那样被儿子架空受气,他感觉自己的权力欲得到了满足。
其实,嘉庆倒不是真心要做一个傀儡皇帝,他也曾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因为头顶有乾隆这座大山压着,他实在是施展不开。在还没继位的时候,嘉庆就曾跟乾隆提过,说等我登基以后,咱们要澄清吏治、刷新朝政,要带头搞节俭,杜绝铺张浪费,结果呢?乾隆压根儿不听。而且乾隆所谓的独揽大权,实际上并不是真的事必躬亲,您想老头儿都八十多岁了,哪儿还有那个精力?这三年多里,真正掌握大权的,其实是乾隆的宠臣和珅。
野史里记录了这么一件事:当时在川楚地区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镇压不力,乾隆为此很是头疼。有一天上罢了早朝,乾隆把嘉庆跟和珅叫到跟前儿来,闭着眼睛念叨了一段含混不清的话,嘉庆听完想了半天,也没琢磨出来乾隆说的是啥。过了一会儿,乾隆问和珅,造反的头目叫什么名字?和珅回答完之后,乾隆就又闭着眼睛开始念叨。后来嘉庆就单独问和珅,说太上皇那天说的到底是啥?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呢?和珅告诉他,乾隆念的是西域传来的密咒,被这个咒语念了名字的人,不管在哪儿,都会被咒死。
听完这话,嘉庆除了一脸懵逼以外,更多的是感到恐惧:我父皇说话我都听不懂,他和珅却能听懂!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乾隆旨意的“最终解释权”被掌握在和珅手里啊!所以后来人说和珅在那段期间是“二皇帝”,说的一点儿也没错。
那嘉庆想改变这种格局,可能吗?当然不可能,和珅是乾隆的代言人,动和珅就意味着剪除乾隆的羽翼,就等于是要夺乾隆的权,嘉庆要真这么做,不等他打倒和珅,自己的皇位估计就先没了。所以嘉庆韬光养晦,每当有事情需要向乾隆禀报时,都让和珅去为他代言,以表示对和珅的信任和尊重,对他专横跋扈的姿态也表示默许。即便有大臣为他鸣不平,他也跟这些臣子们说,和中堂是我治理国家的依靠,你们怎么能对他不满呢?您瞧瞧,嘉庆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隐忍负重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三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扮演一个傀儡角色,没有权力不敢争抢,老婆死了不敢悲伤,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憋屈到了极点。
今天的节目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请您继续关注《清代皇陵秘闻录》,跟我们一道了解清朝宫廷里的更多故事。
好听
沙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是这么断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