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录完呢?期待中
郑瑾Jin 回复 @13647513rxh: 嗯,持续更新中
主播 声音气质 符合学术类著作 👍
郑瑾Jin 回复 @离子态: 感谢!一起学习
背景音乐是?
郑瑾Jin 回复 @离子态: 舒曼《梦幻曲》(Traumerei)
在听。谢谢。
1)此处,「他们倾向于评注、而不是意释(paraphrase )先前的作品」一句,臺译版译为「评论而不是改写」。其实,这里所指,就象那些中国古代经典读本。所以,这里的「评注」,可以翻译成「注疏」、「解诂」。2)此处的「paraphrase 」一词,不妨直接翻译为「意译」,似乎比「意释」更好。 3)要想追问「我们要从这里,向何处发展?」,就必需先要追问「以前的经典,还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
很不错
很喜欢
1)现象学很难懂。我从图书馆借来该书,打算跟着主播,边看边听。 2)聆听序言第一段,我个人觉得,人类研究外部世界的学科(例如数学),确实如作者所说,是「由低到高」发展着的。然而,人类研究自己内心世界之学科,却未必是「由低到高」发展的;有些,甚至似乎是「由高到低」,在退步的。所以,研究数学,与研究哲学,各自的方法路数,恐怕不能简单类比。
郑瑾Jin 回复 @上海書蟲: 谢谢收听,一起学习。 我是这样想的,就“人类研究自己内心世界之学科”来说,现象学或者是哲学是一条途径,但是途径之一。在胡塞尔的框架中,现象学是科学的科学,推断他走的路可能也接近于“从低到高”的。 在我看来,目前的哲学都不能成为研究人类内心世界的终极学科。“后退”之感我也有,但是,这同样属于人类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