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周易参研群 中级 微信群上的聊天记录如下,请查收。
————— 2017-02-22 —————
潘鹰 21:29
潘鹰 21:32
一、“心”的概念剖析
潘鹰 21:34
心是人的主体直觉,涵盖对内在和外在的感应,表现出来就是念头、思维、情绪和感受。
潘鹰 21:36
二、心之本体
潘鹰 21:38
“本体”的解释:一是指内在本质,二是指本然之体。
潘鹰 21:39
凡一念之发,一事之感,其为至善乎?其非至善乎?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详审精察之,而能虑矣。能虑则择之无不精,处之无不当,而至善于是乎可得矣。
潘鹰 21:42
三、本心的状态
潘鹰 21:43
程子云:“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是也。”
元融(泰然国学)-冀 21:43
国内心学的大家为大家做讲解,感谢,珍惜[玫瑰]
潘鹰 21:44
四、如何证悟本体
潘鹰 21:45
关于证体之景相,古人多不详言。一者,以此证境,非言思能及,一落言诠,即嫌住著。二者,真证得者,归无所得,不欲炫耀于人。三者,恐未悟者窃为己有,以迷惑他人。四者,恐人著境以求,反障悟门。五者,各人经过境界,亦非完全一致。
潘鹰 21:52
夫体用一源也,知体之所以为用,则知用之所以为体者矣。虽然,体微而难知也,用显而易见也。。。君子之于学也,因用以求其体。
潘鹰 21:55
五、“证悟良知”与“悟后起修”
潘鹰 21:58
“开车的比坐车的专注,讲课的比听课的专注,写书的比读书的专注。要专注,就要提高维度。”
小陆 22:00
“开车的比坐车的专注,讲课的比听课的专注,写书的比读书的专注。要专注,就要提高维度。”[强][强][强][强][强]
潘鹰 22:03
我们有两个“觉”,千万不要混淆:
一个“觉”是良知的不虑而知的判断,另一个“觉”是我们的注意力。
小陆 22:04
我第一次自己开,一直开三档。。。两手都是汗
潘鹰 22:05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既无”
潘鹰 22:08
以前楔[xiē]出后楔”
潘鹰 22:10
明代的高攀龙有这样一段论述“凡人之所谓心者,念耳。人心日夜系缚在念上,故本体不现,须一切放下,令心与念离,便可见性。放下之念亦念也,如何得心与念离?放退杂念只是一念,所谓主一也,习之久自当一旦豁然”。
潘鹰 22:12
关于这一段工夫,推荐两本书给大家,一本是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一本是埃克哈特·托利写的《当下的力量》,都是讲这个工夫的。
潘鹰 22:13
最后送大家一段阳明先生的话,共勉:
问「道一而已。古人论道往往不同,求之亦有要乎?」
先生曰:「道无方体,不可执着。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如今人只说天,其实何尝见天?谓日月风雷即天,不可;谓人物草木不是天,亦不可。道即是天,若识得时,何莫而非道?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潘鹰 22:13
又曰:「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潘鹰 22:15
感恩大家的聆听[抱拳]
谢剑阳 22:15
念,今心,现在的心,当下
王依全 22:16
说的很好[玫瑰]
含章可贞 22:17
太豐富精彩[玫瑰][强]
樊妮子 22:17
很入心,
王依全 22:18
我问一下 举个例子 比如在路边看见车朝自己开过来了 自己迅速的躲开了 这个时候如何观自己的一念呢?
元融(泰然国学)-冀 22:22
潘兄,被温师邀请进入传习录讲师团队!祝贺潘兄![玫瑰]
含章可贞 22:23
祝賀本群走出大家一位@潘鹰 [玫瑰][强][强][强]
谢剑阳 22:23
祝賀本群走出大家一位@潘鹰 [玫瑰][强][强][强]
谢剑阳 22:24
@以象示之?~~求 在电光火石的那一刻,良知启动,告诉你,要跳开!
潘鹰 22:25
大家过奖了,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还是有数的,今后一起共同进步[抱拳]
潘鹰 22:25
@以象示之?~~求 在草稿里面,明天我发个师兄[微笑]
王依全 22:26
@谢剑阳 观念是谁在观 良知在观 还是良知启动 电光火石那一刻 良知启动 电光火石那一刻 之前良知不启动吗?
潘鹰 22:27
@以象示之?~~求 在路边看见车朝自己开过来了 ,此时你在想什么? 如果没有杂念,可以从容地躲开了
小陆 22:27
@以象示之?~~求 其实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真正的良知发用
小陆 22:28
所谓的观,只是潘兄说的“后楔”,依然是楔
潘鹰 22:28
@小陆 @熊荐钧 这是被动提高我的维度,于是知难也要上了[流汗]
小陆 22:29
彻悟之后,就能时时处在那样的状态
小陆 22:29
连观的一念也没了
王依全 22:29
所以这个观字就不妥啊 我一直认为
王依全 22:30
观 其实就是个杂念
小陆 22:30
不观,就我们而言,怎么体会良知呢?
王依全 22:30
为什么要体会良知呢
王依全 22:30
百姓日用而不知 他们知道自己体会良知了吗?
小陆 22:31
百姓日用,而不知。他们不知啊
小陆 22:31
我们要知啊
小陆 22:31
如何知?
谢剑阳 22:31
谁在观??
王依全 22:32
有时候不知的时候反而会更好
王依全 22:32
知道了反而是不好
小陆 22:32
不知就陷入无明,就是姤卦
王依全 22:32
童子端茶 这个事情 怎么就陷入姤卦了呢
小陆 22:32
姤卦的一阴,不一定是坏,也有可能是无
小陆 22:35
童子端茶 还是那一句,日用,而不知
小陆 22:36
端茶,做到了,不一定其他也做到
小陆 22:36
举例吧,不要童子端茶了,就说动物,植物,他们也做的很好
小陆 22:37
那么,人跟他们比,优越在哪里?
小陆 22:37
我常常说,小草天然合道的
小陆 22:38
那么人还不一定合道,人优越在哪里?
小陆 22:39
开悟,开的就是那个初爻
小陆 22:40
没开悟,就是却那个爻。会思维,会妄为,就是不会明心,不会观
小陆 22:41
不会把恶念系于金尼
谢剑阳 22:41
观是必须的,观自在!观世音。观的主体是谁?是谁在观?
小陆 22:43
@谢剑阳 这个难了,我不会
王依全 22:46
有没有注意 阳明先生 最开始讲 擦镜子 后来讲太阳出 云雾散 逐渐把观这个词 给淡化了
王依全 22:50
另一方面 阳明先生早期讲知行合一 后期不提知行合一 只提致良知了
王依全 22:51
这是不是对自己理论的完善呢,有二变为一
王依全 22:53
有观就有二,有知行就不合一,无论怎么讲都是双分的
谢剑阳 23:06
通过观,才能二合一[愉快]
王依全 23:12
这个地方再好好 考虑吧 不做文字之争了
小陆 23:13
不做文字之争
小陆 23:13
还是要跟自己的实修联系起来
小陆 23:14
我们都还在路上
王依全 23:16
说句不好听的,车来了,如果还要强迫自己观察自己的那一念,我估计就躲不开了。
潘鹰 23:18
观,是观自己的杂念
王依全 23:19
入心 和 上身还有很大的差距 当然了,可以说入心是上身的条件 但不是必要条件 按照数学逻辑来讲。
潘鹰 23:19
觉之即无,无之后呢?
王依全 23:20
不考虑觉 所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觉之前后
潘鹰 23:20
那经兄可感觉过自己走神?
王依全 23:21
有这个事情 但是不考虑
潘鹰 23:22
过马路可以走神吗?不行,很危险的
潘鹰 23:23
晚安……有空再交流[愉快]
王依全 23:26
过马路要考虑走神吗?
王依全 23:26
晚安 回头再聊吧
......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泰然国学”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