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中庸丨“道不远人”;真正的大道总在平实处

12-4 中庸丨“道不远人”;真正的大道总在平实处

00:00
12:50





正文

在前不久爆发的新冠肺炎的疫情过程中,在学术界和疾病控制界、医学界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在疫情,还没有得到大家高度关注的时候,相关的研究论文一篇接着一篇。后来当疫情扩散以后,引起了全国的高度重视,我们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下令,要集全国之力抗疫,在这个时候人们才意识到疫情的凶险。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就开始反思,那些一篇一篇的论文在发表的时候,为什么能够把精力放在论文上,却没有很好的给国家预警?这个问题就引起更多人的讨论。这个时候全社会就开始反思我们整个的科研导向究竟是什么?就是说一个人能不能评上教授或者副教授,唯一的指标,就是核心期刊。其它的你教育了多少学生、写了多少好的书、社会影响多好,这些东西几乎都不在考察的范围内。只有拿着那十篇、二十篇的核心期刊SCI等等,摆在面前的时候,那个东西是评职称的钢筋铁骨。这个给今天的整个科技界和学术界,带来的压力都非常大。现在的博士生,为什么延期毕业的那么多?(因为)如果你没有两篇核心的话,是没办法提交毕业论文,走毕业程序的,往往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去发表两篇核心,以至于大量的都延期,甚至有的人八年十年以上,甚至都没有正常毕业。


那么究竟评价一个科研人员,他的导向应该是什么?这些从博士、硕士走出来的人,是中国的什么人?上千万的学生中间,能考上本科的,大概只有七百多万;能考上研究生的,大概就是百八十万;能够再考上博士生的大概其中只有几十万。也就是说真正的硕士和博士,是几千万青少年中间最杰出的,如果通过一种导向,让这些突出的精英,能够把他们绝大多数(的精力)都用在为社会服务,为老百姓造福,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上,那么他带来生产利益、科技的进步会有多大?但是如果评价他的体系只是一篇SCI,而且是发表在国外的论文份量更重,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把一个民族中间最突出、最有才华的精英,他的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写论文上,不可避免的就会忽视现实,不太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我这个论文对社会进步,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这都不是我关心的,我只要能发表论文就够了。


如果说我们的导向是,一个研究者或者一个科研工作者,评价这个研究好不好,一个最根本的尺度就是对中国的贡献,对人民的贡献,对推动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价值。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相信很多专家看到病毒性肺炎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它有没有带来社会危害?它会不会大规模的传播?它会不会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什么?因为我们论文的导向就是,你对国家、对人民有多大用处。可是(现在)评价科研工作者的方向是什么?就是你的多少篇SCI,那么这个时候他们(指科研工作者)拿到数据以后,第一个感觉就是赶紧写论文,这个是个新东西,发表论文的时候可以抢占先机。往往这个病毒给社会带来多大的麻烦和危害,在这个问题上会忽略。所以反省的不仅是某些专家急着发论文这种不良的现象,反省的是专家之所以这么做背后的科研体制和评价体系是什么,这是更应该我们反思的。


北京工大有一个教授,他专门做一个统计,2016年我们中国的学者为了评职称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总共多少?总共花的钱是295.56亿人民币,改造辽宁舰航母,总共花的钱才22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科研体系,使得很多科研工作者为了发论文、评职称,花大量的钱用在国外。当我们(把钱)花在国外的时候,那些外国的学术机构,国内发一篇论文,一个版面费是多少,也形成一个所谓的产业链,这是学术发展的一个畸形。由于整个科研导向没有指向实践,没有指向人民,没有指向为社会服务,简单的以所谓的SCI,所谓的论文作为导向,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把全民族最优秀人才的精力,都带向了偏离实践,不怎么关心人民的生活,究竟对社会进步有什么用,这不是他们关心的,关心的只有一个,能不能发表论文,对这一点一定要反省。


《中庸》里有一句话,值得每一个决策者,包括科研制度的制定者,包括每一个老师,或者从事科研的同仁们一定要思考的。《中庸》里面说,“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个话翻译过来是什么?就是真正的大道和智慧,一定是不脱离人的。也就是说道在什么地方?那些最高妙的学问恰恰就在人民生活中间。下一句话,“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如果一个东西说的光怪陆离,与人民的生活无关,与社会的进步没有关系,这就是人之为道而远人,结果是不可以为道。


道不远人这四句话,应该成为评价一切科研成果的一个根本尺度。请问一篇好的论文价值在哪里?一本好的著作价值在哪里?一篇好的论文,价值就在于它能不能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评价一个作品好不好最根本的东西。如果说一个东西,不管它发表在多重要的期刊上,它给人民的生活没有关,它和社会进步没有关,我相信对这种论文或者著作只有两字,废物,因为你没有用,所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就像一个老师到社会上讲课,就发现有些人讲的东西,用了一大堆所谓的术语,结果听的是云山雾罩,很多人不知所云。有些人甚至把让别人听不懂,当做有水平,这都是我们今天科研评价出现的畸形。实际上一个人真正的水平在什么地方?大家读一读中国的经典,没有故弄玄虚,说的都是老百姓的日常,说的都是老百姓能听得懂,而且听完之后老百姓直接受用。那些故弄玄虚,故意玩弄文字的概念,故意让人家听不懂东西,不仅不是有水平的表现,用《中庸》的话叫“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实际上是装模作样,与真正的智慧是偏离的。


所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里就点出了我们整个知识界、文化界和学术界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要有正确的导向,什么是最好的科研产品,我们都要思考这个问题。


那么企业里边(应该)表扬什么的科研人员?我们不是看他发表了多少SCI、核心期刊,在于他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够正好解决我们企业技术上的某个难题。这些实实在在的评价体系,才能给科研一个正确的导向。


所以,科研论文的导向,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一个结果。中华民族的整个科研体系一定不是简单模仿和照搬,一定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来探索、研究和制定中国自己的整个科研和学术的评价体系。


某一个院士他曾经写文,专门指出,现在我们中国整个科研体系的牛鼻子,被西方包括美国的科研机构给把持着。我们的科研人员优秀不优秀,人民说了不算,甚至我们中国自己说了不算,那个关键性的被美国和西方的学术媒体给牵引着。也就是说,人家拿着人家的学术期刊来评价我们的科研人员优秀不优秀,而且我们的科研人员也拼了命,非得在人家上面发表来证明自己优秀,其背后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反思。


我希望借着新冠肺炎的这样一次契机,借着我们全体老百姓反思的一个契机,我们要想一想,那些代表了我们民族最精英的、最有才华的群体,我们应该(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向何方?也就是说我们拿出的标准,要把中华民族最精英的群体,引到什么方向。我们是引导他写所谓的论文方向,还是引导到一个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的方向上去,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一个根本的问题。


所以,“道不远人,远人不可以为道”,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意让别人听不懂。深入才能浅出,讲老百姓都听懂的话没那么简单,要把非常复杂的学术术语,变成一个老百姓都听懂的话,往往这需要极大的水平。也就是说,说让别人听不懂的话比较容易,说让老百姓都听懂的话,而且话里边还有真东西,这应该是最难的。


所以,我希望我们今后一定注意,不走极端,除了论文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成果,检验他的地方就是人民的福祉,就是中国的社会进步。也就是说,我们写的文章,我们写的论文,或者我们写的著作,证明这些东西好不好最根本的地方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增进人民的福祉,能不能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不能为国家造福,推动社会进步。我们拿着这个尺度,为我们整个科研学术群体提供正确方向的时候,我相信我们这个民族会迸发出巨大的活力。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入群,群内与郭老师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梧桐细雨_qh

    郭老师把现在科研的问题提出来了

  • 听友202576094

    百听不厌,每一次听都有收获!

  • 钰楷妈妈

    听郭老师的课,就是把很难懂得经典变成大家都能听的懂。感恩老师

  • 净心128

    听郭老师的课,是我心潮澎湃,讲的太好了

  • 清莲逸尘

    在生活中,道不远人

  • 靜心寂寂

    大道至简。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道,《道德经》里说过,百姓日用而不知。他已经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活的舒适自在,当然,前提是不损人不害人。当突破了物质的层面,我们就要再升华为精神追求,追求更高的层次“利他”精神。如果人人都讲奉献,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

  • llx77780217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真正的大道总在平实处,最高妙的学问恰恰就在人民生活中间,一句话:当人民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能否智慧的去解决,让人民服你才最重要,才是真正的大道!

    幸福时光_tk 回复 @llx77780217: 感谢分享

  • 听友88439449

    社会机制决定了社会进步速度

  • 18793068654

    郭老师,我是您的一个忠实粉丝,从您的演讲中懂得了很多。我知道您很忙,但我有个愿望,也非常渴望能和怎交流儿句,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只有您能力解

  • 听友203646500

    吾家小孩也是用大量的时间去写,但是这个病症是现实存在,研究生必需要写发表在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