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介绍——刘阮入天台山图香筒

博物馆文物介绍——刘阮入天台山图香筒

00:00
09:44

宋代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人的黄金时代。宋代的文人普遍以天下治平为己任,向古人求索、向其他思想流派学习,以期变古为新,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儒、释、道三教融合在宋代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在赵宋皇室的影响和推动下,由文化官僚、专职画师、闲散文人共同组成的宋代文人群体,继承魏晋六朝以山水诗为先导的士大夫文化,吸收唐代禅学精义,掀起了文人画的浪潮,确立了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味,并由对绘画的审美扩展到园林、居室、器用和品鉴、收藏等领域,一改汉唐以来金银奢靡之色,追求极简之美,形成了品调高雅的造物艺术。

文房用品是笔耕丹青的必要条件,而文房器具成为士人爱赏的雅物,则自宋代开始。文房用具以其丰富的功能、独特的造型以及考究的材质与精湛的制作工艺,构成宋代文人绚丽多彩、品位高雅的艺术世界。明代,由于士大夫身处独特的政治环境,强调自身环境的艺术化需求,逐渐从义正词严的关注庙堂之高,转向独抒性灵的艺术创造,营造园林居室,定制陈设器用,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既是对宋代造物艺术的继承,也生发出自身玩物心态的转变,抒写人生处世的格言和个人的生活情趣成为风尚。

这些文人雅士普遍认为,只有在阔大且设计精心的庭园里,在考究的家具和精美的茶具、香具环境里,优雅生活的气韵才能得以完全呈现,真正代表一个人地位和品位的不是金钱,而是书法、名画、文玩、奇石和花卉虫鱼这些与日常生活无甚关联的雅物。雅集是指古代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在明代,雅集在文人雅士中流露出更高的意境,他们将其发展为抚琴、赏香、啜(chuò)茗、读画四大意趣,将闲逸的生活形态推衍到生活艺术的顶峰,成为宫廷倡导的文士潮流,也派生出竞相尊崇的儒雅风尚。


1966年4月,上海市宝山县顾村公社秦江生产队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古墓,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即对古墓进行清理,确定是明代万历年间朱守城夫妇合葬墓。结合墓内出土的买地券与地方史资料,确认朱守城为宋朝时桂林宣抚使朱存仁之后,从明代著名书画家为其墓前建筑书额来看,朱守城是一位颇有声望的万历文人。此墓一穴三棺,中间主棺入殓的即墓主朱守城,在其头部两侧出土了砚、笔筒、笔屏、印盒、镇纸、压尺、文具盒、圆盒与香筒等14件文具,是迄今为止考古出土的明代墓葬中最为完整精美的一套。



朱守城墓中出土的明代朱缨雕“刘阮入天台竹香筒”,口径3.7厘米,高16.5厘米。此件竹刻香筒,描绘了刘晨、阮肇入天台后与仙女弈棋的情景,有明晚期嘉定竹刻名家“三松”之一的朱小松款,其盖、底皆以紫檀制成,浮雕图螭纹,下刀薄而爽利,螭纹形象生动。刘阮入天台的典故出自《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传说刘晨、阮肇入天台山,迷路不得归,后遇见两位仙女,遂成就一段美好姻缘,半年后求归下山,至家中方知已过七世。后以此典指男女间爱恋情事;或以“刘郎、阮郎”等指女子的心上人;或以“仙源”、“胡麻饭”等形容仙家生活。

朱缨(1520—1587)是明代书画家、竹刻家。字清父,号小松,是南直隶松江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此人貌古神清,自幼受家庭熏陶,工小篆及行草,画尤长于气韵,长卷小幅,各有异趣。他雕刻的竹木古仙佛像,鉴者比于吴道子所绘。他还能琱琢犀、象、香料、紫檀图匣、香盒、扇坠、簪纽之类。朱守城夫妇墓出土的这件竹刻香筒,是迄今出土有大致年代可考的朱缨竹刻代表作品。此件镂刻香筒,作者运用浮雕的刀法,透空镂錾,刻工精细,形神俱备,显示了以深刻作浮雕或圆雕的朱氏竹刻工艺水平。



文人爱竹,自古而然。竹子挺拔、洁雅、翠绿、朴实、虚心、脱俗、有节,拟人之处有君子之风,历来为文人追捧。因此自古而今,爱竹、敬竹、颂竹、刻竹不仅仅是文人雅士之愉,也同时是国人百姓之趋趣。明朝中后期,受时政社风的影响,无数的文人雅士,诗人、画家、书家,甚至士大夫、学者、官吏或王臣望族将现实生活的情结情绪、理想追求、价值情趣、人生悲欢转嫁到诗文中,寄托到了书画里。


一些文人雅士开始钟情于竹刻,以此表达心愿、抒发情感、寄予关怀,如同诗琴书画一般,灌予了哲学、思想、文化和艺术的内涵,使竹雕装饰工艺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并借鉴、糅合其它艺术门类的精华,在材质选择、雕刻工具、雕刻技法、雕刻风格等方面,开始了探索创新,随后一路不断发展,直到乾隆年间,达到竹刻艺术的巅峰期。

从明代中期起,尤受朝野推崇道教风气、文人画风和世情文学影响,世情小说兴起和戏剧的进步也丰满了更多艺术对象,工艺美术领域如铸铜、漆艺、陶瓷、建筑、家具等部类大量涌现出各种高贤隐士、奇山异水、亭台楼阁、神兽祥瑞、仙人菩萨、历史典故、民间志异等内容乃至园林花草翎虫情趣等主题,这一时期的竹刻独辟一门后,自然也直接受益,表现题材得到了极大丰富。

如最常见的故事性或描述场景的圆雕和通景浮雕表现方式:移步换景间,境界深浅迥异,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表情刻划细腻,或笑逐颜开,或怒须嗔目,或肃穆沉吟,个性与情绪纤毫毕现,风格多姿多彩,手法精妙绝伦,刻画出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奇轶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