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宋朝》第一百五十七集
寇准第三次被罢免
【提要】
武则天和刘皇后都同样面临了皇帝重病,不能料理朝政的局面,国家政权开始慢慢地向皇后手里转移。那么掌握了政权以后的刘皇后会同意太子监国吗?她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又发动了怎样的政治斗争呢?文化学者李亚平今日为您解答。《说宋朝》正在播出。
【片头】
这是地理版图最小的中国,也是文化发展最大的中国。这是军事力量最弱的中国,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中国。这是一千年前的中国,了解它,知道我们的现在。《说宋朝》可以看,可以听的历史。
【李亚平】
前面我们在谈到武则天和这位刘皇后这两个人之间的这个对比的时候,我们讲到了武则天之所以能够一步一步地把大唐帝国的这个军国大事,从皇帝的手里转到自己的手里。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首先她和皇帝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其次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皇帝生的这场重病。用今天的这个医学术语讲就是,很有可能他高血压,那种中风的这种症状,这种症状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足以摧毁一个男子的这个雄心壮志了。而这个李治恰好又是一个很文弱的这样的一个人,他就趁着自己的病重就把这些东西转移到了自己妻子手里。大家要知道,国家大事的处理权从皇帝丈夫的手里转到皇后妻子的手里,这个在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文化传统当中,经常都是这个样子的。皇帝不能处理事情的时候,由他的妻子来决定,而且后来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法律上面的对此的这个认可。皇帝去世的时候,假如他的儿子的这个皇子的年纪还小,不能处理事情的话,那么一般地皇帝的政治遗嘱当中都会加上一句由皇太后权处军国事。就是这些军国的事情要由皇太后像皇帝一样来做最终的决策。那么好,在皇帝没去世的时候,如果他自己生了重病,完了他的这个皇后两个人感情特别好,然后这个皇后恰好又有这样的学识和才能的话,那就自然而然地会转到皇后手里。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一种关系,那么今天的刘皇后和宋真宗赵恒之间的关系也同样的是这样的一个关系。我们曾经讲到过,这个宋真宗赵恒这位皇帝到了那场大蝗灾完了之后他就莫名其妙地得了一种强迫性的这种抑郁症也好,还是失忆症也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他生病开始。有记载说,其实那些军国大事有很多就都是刘皇后在后宫里替皇帝做出来的决策。这很能理解,因为皇帝如果他一旦犯糊涂了,他晕在那儿了,那可不就要有个人来处理。何况这位皇后前期表现地比较低调,比较没有那么张牙舞爪。但是实际上从后来的发生的事情来看,这位皇后其实是非常强势的,性格非常强势的一个人。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以前曾经谈到过这个皇帝生病了之后,把头枕在那个大宦官周怀政的腿上,跟他商量要让太子监国的这件事吗,这个周怀政,他本身和寇准两个人的关系很密切。这个周怀政就把这件事情又告诉了寇准,那么寇准好像很快地就秘密进宫,就和皇帝谈。集中谈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要尽快地让太子监国,皇帝是明确地是表示同意,这是在他很少见的那个头脑还清楚的时候,就表示赞成。那么寇准说说的第二件事,就是他要求罢免丁谓,他就说这个丁谓是一个又奸又滑,不负责任的一个人,皇帝也无条件的同意。后来寇准就从皇宫里出来之后,马上就去和那个专门负责起草这种重大皇帝诏书的那个人,让他在极其秘密地状态下立刻他和皇帝商量的这种口径,起草一份太子来监国的这样一个诏书,第二件事就是起草一个罢免丁谓的一个诏书。
【下节提示】
寇准进宫向宋真宗提出了太子监国和罢免丁谓的建议,然后这一重大的消息却传到了丁谓和刘太后的耳朵里。这次的消息走漏使寇准再一次卷进政治斗争的漩涡。那么这场斗争是什么事情引起的,它又会给寇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说宋朝》正在播出。
【李亚平】
如此重大的决策涉及到国家根本权利转移的这么一个方针大计的一个决策,寇准就再三叮嘱这个起草报告的人,事关重大,小心小心,千万不要泄露出去。那么这个人他在写这个诏书的时候,把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什么什么都赶得远远的,谁都不准靠近他的那个桌子,然后他在那儿起草这个诏书。
偏偏寇准喝醉酒,他就喝高了之后,他顺嘴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了。传到了丁谓的耳朵里,到了丁谓的耳朵里,马上又通过一个宦官又传进了刘皇后的耳朵里。我也曾经跟大家讲过,这个刘皇后对寇准不满,甚至恼怒的两个原因,对吧。一个原因就是他自己家的那个亲戚犯罪,然后寇准是毫不留情地下令要出发她的那个亲戚。那么寇准做的没有错,事实上这件事情的整个错误的根源是在我们的政治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的设计上边。用今天的实例作比方,当一个纪委书记要去处理同级的这个省委书记的儿子,要去处理他的时候,我相信很少有这种情况。他把省委书记的儿子干掉了之后,省委书记会摸摸他的脑袋,好小子干得好,明年的今天就提拔你做省委副书记,我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事例。但是至少在一个只对自己的上级负责,不需要对下级,对人民负责的这样一个制度设计里面。寇准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标准的自杀,因为他直接触及到了皇后的她的亲人的那种切身利益。那么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皇后事实上已经取代皇帝,在做军国大事最后裁决的时候,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史书上在记载这件事情上的时候,记载地很含糊的,但是至少就是说丁谓和他周围的一些人就马上开始弹劾寇准,找了很多理由。并且当时有一个皇帝很欣赏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谈到过的那个吴越国的那个国王那个钱俶他的后代,现在已经是宋朝的一个高级官员,就大概相当于枢密院副枢密使的这样一个角色。他就在皇帝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劝告皇帝罢免寇准。他就说寇准的势力太大了,又可能会造成国家不安定因素。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告这个皇帝。偏偏在这个时候,皇帝的病犯了,皇帝把他和寇准约定的要让太子监国,然后要罢免丁谓的这件事,他整个给忘掉了。别人一说寇准不好,他马上就稀里糊涂地就决定罢免寇准,结果寇准第三次做宰相的时间,刚刚一年的时间就被罢免掉了。而且这些人怕寇准留在京城里边影响太大,怕他呼风唤雨,所以还劝皇帝让他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做这种地方官。皇帝又糊里糊涂地,也不知道在清醒状态下没同意,还是他糊里糊涂地他就忘了这件事,就把寇准就留在京城里边,直到后来发生了极其其血腥的那种未遂政变之后,才把寇准牵连进去。
这次极其血腥的这种政变,又是和这个皇后和丁谓和寇准他们之间的一次对最高权力的争夺有密切的关系。这件事情是发生在谁的身上呢,发生在就是我们谈到的和寇准关系很密切的那个大宦官,那个周怀政的身上。有证据表明,就当时寇准这方面和皇宫里面很多消息的那种直接联系者是这位周怀政。那么丁谓那边是一个叫雷允恭的一个大宦官,在给丁谓那边透消息,和皇后联络的一个内宫里面的事情。当时两边争斗到了特别剧烈的时候,这个周怀政出了大问题,是什么大问题,我们下次再谈。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