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00:00
12:03

在淘宝里搜:“秋语荷塘好听”,抽618大红包。


关注我的公众号:秋语荷塘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出自宋代朱敦儒的《采桑子·彭浪矶》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

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在江西鼓泽西北临长江处,与小孤山相对。好事者以“浪”作“郎”。以“孤”作“姑”,有“小姑前年嫁彭郎”之说,因俗呼彭郎矶。宋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峨峨两烟鬟,晓镜天新妆。舟中贾富莫漫狂,小孤前年嫁彭郎。”

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对江水之境,二美梳弄新妆。
船中商贾,切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宋陆游<入蜀记》:“彭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九江府.彭泽县》:“彭浪矶在县北,耸立江滨,与小孤山相对,俗讹为彭郎,遂有小孤嫁彭郎之语。”

扁舟:小舟。船,小船,一般指只有一个人撑篙驾驶的小船,从高处或远方看,就像一片片柳叶飘在水面上,所以人们顺其形,爱把这样的小船称之为扁舟,并常用“叶”来形容,即扁舟一叶。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译文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首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创作背景

  这首词题为“彭浪矶”,是在靖康之变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经江西彭浪矶往两广途中创作的。


赏析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芦根,别称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也是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 “旅雁”、“孤云”、 “汀洲冷”、 “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再生缘_xy

    🦑🦖🦗🐴🐗

  • 再生缘_xy

    小碎步快看到老师背影了

    秋语荷塘 回复 @再生缘_xy: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