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彦妮Ni TALK | 张尕怂vs黄觉《野生的骚驴也吃草》音频实录

吕彦妮Ni TALK | 张尕怂vs黄觉《野生的骚驴也吃草》音频实录

00:00
17:26


张尕怂VS黄觉:

他们身上的野性和童真不容嘲讽

采访、撰文:吕彦妮



正式与张尕怂和黄觉连线的前夜,我坐立难安,一个人到街上散步,给策划泥泥打电话,说,我不知道怎么办了。


与第一期不同,这次,对面的两个人,于我来说,都有多多少少的陌生。


黄觉,我只在两个多月前与他有过一次交道,虽彻谈甚欢,但总归是在某种既有工作的规定情境之上,对职业规则的执守多少可以保护到谈话的质量——我指的是我自己。黄觉应该会是放松许多了。


上一次对话,我认识了「摄影师」黄觉


张尕怂,对我而言,则是一个彻头彻透的陌生人。我必须承认,我是被他的歌迷住了,被那些像素并不清晰的短视频里,他在大日头下面穿着棉袄弹着三弦唱的歌迷住了。


这场对话就是因张尕怂和他的歌而起。


但我不愿意只是做一次常规的采访。从他上了热搜的那些事、那些歌,谈到他在疫情期间的心态吗?谈到他多年以来坚持的游走民间的采风故事吗?或许可以再谈谈他的处事观?谈谈他眼睛里的黄河风土?再多一些,谈谈他歌里的「骚情」表达到底出自何处?


我总觉得少点什么。


我想记录下一个动态的张尕怂,甚至是,不要那么规整的一个形态。如果他是泥做的,我想浇一盆水上去,看看太阳底下晒一会儿,他还能变成个啥样。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撞上什么东西,再弹回来。


舞台上弹着琴唱着歌的张尕怂


黄觉的名字是在某一天下午忽然冲进我脑子里来的。我想,他们两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样的,野,而乐在其中的啊


不囿于生存的局限内苦思冥想,不被追求所谓的真理而受折磨,他们因为不从众而显得荒诞不经,这里头还有孤独,还有爱谁谁。


我满心欢喜找到了两个人的共同点,事后我知道,这可能只是我一厢情愿的误读。


总之,我很快我向两个人同时提出了对方的名字。他们很快都点了头。


但他们谁也不认识谁


他们谁也不认识谁却还是愿意接受这场相见和谈话的邀请。这个结果在最开始令我感到兴奋和快意,但是随着时间的临近,不确定性像扔进浴缸里的水宝宝,等我再推门进去的时候,一粒小球已经膨胀成了一个圆滚滚的庞然大物。



尕怂和黄觉并没有合影,因为他们从未谋面


连线前一天,未知演变成了巨大的慌乱和无措。


我不断思忖开场白,反复演练谈话的线索和节奏,然后再将它们全部推翻。后来我想干脆我就实话实说吧,就告诉他俩我不知道怎么办了你们看着办吧随便聊,但一股负罪感随之升腾——我不能这样为所欲为地浪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的时间,他们每个人都对我们耐心以待,配合出漫不经心的爱。


连线前两个小时,能让我平静下来的唯一方式,就是去听张尕怂的歌。我翻出一个过去的但还并不久远的视频,他在老家奶奶的房子里,给她唱歌,奶奶一边听着一边在揉一些菜团子之类的吃食,他们祖孙都咧着嘴笑。我哭得哇哇不止。我想到我的奶奶。


我去院子里,仰着头看树,闭上眼睛发呆,再睁开眼睛,继续看树。


就这么捱到了连线的时刻。


张尕怂在老家的田地里

和摘自奶奶家门口的沙枣花


后来场面不出所料地,一度失控了,这也在我的预想之中。


张尕怂拒绝回答我很多问题。他说太难了,他说太高深了,他说咱们能别采访了吗,他一直喊我「妮儿,妮儿……」我抓耳挠腮,接不出下一句话,想不出下一个问题。我又气又笑,好像这窘迫根本就是我自己给自己设计出来的一样,它如期发生了,我才不是因为失望和沮丧才如此的。我就不是为了打「和平球」才组的这个局。


黄觉就瞧着,笑嘻嘻地,说,这不就是你要的吗。我们就陪你一起来经历这一次全在意料之外的采访啊。不是你自己觉得,手拿把攥的东西没劲嘛。


他都说对了。虽然此前我们对此毫无交流和通气。


事情就这样在我对其完全失去把握的时候,呈现出了其理所应当的自然样子。


起初,我以为这两个人相像,把他们撮合到一起。开始交谈了才知道,他们其实并不「搭嘎」,好像全无关系。于是我试图弥合什么,作为一种连接剂,秉承着「万物相通」的原理,我想当英雄。结果事态全盘崩掉,我的粘合很狼狈,我成了那个和他们两个不「搭嘎」的人。而他们最终会因为这场莫名、奇妙的交汇走到何处去,我们对此都无从解答。


人和人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不都是这样的吗。


「音乐人」身份的黄觉,前段时间还参加了一场线上义演


我们以为坚固的关系,往往瞬间琉璃碎尽。我们以为不可能有关联的两个人,忽而又紧紧靠在了一起。


我们存在着,就必然会携带着种种「关系」行走停顿。人是在关系中显影出自我的,也是在关系中得到变化和成长的。关系让人困扰,也给人带来安全。


懵懵懂懂的,我似乎也找到了Ni Talk这一系列访谈的某个潜在的主题——


关系


回看第一期,我们找到了一对挚友,他们在彼此的交汇、懂得中,生活一次次得到延展和生活。


这一次,我们又制造了一次让两个「陌生人」交错对手的机会,但谁又能说,这样的「陌生」背后没有藏着什么必然的机锋和创造的潜能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千变万化的。


我也不敢说,自己可以做到全然的旁观和不介入。


事实上,我并不愿意远离人群,在任何一种「关系」中,我都想得到一些流动的飨宴。


让我们一起等待,下一期,下一场「关系」会如何浮出水面吧。




编辑:徐弋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