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地名故事《李华村》作者 孙兴盛

蓝田地名故事《李华村》作者 孙兴盛

00:00
06:57


【作者简介 】孙兴盛,蓝田县玉山镇峒峪村人。教过书,务过农,经过商,当过杂志社和出版社编辑。曾任西安市第九届政协委员。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西部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蓝田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李华村|蓝田地名故事
孙兴盛 

白鹿原孟村镇西边有个李华村,远近闻名。原因是村名的演变蕴藏着一段有趣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这个地方叫女娲村,传说三皇之一的女娲曾在此炼五色石以补天,死后就埋在这里,村西留有女娲墓一座。随着历史的变迁,墓冢不复存在,但有关女娲的故事以及女娲这个名字却永远铭记在老百姓的心中。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设女娲乡。这足以证明这个村子的历史渊源久远,人文底蕴深厚。到后来,女娲的故事与女皇武则天竟然连在了一起,扑朔迷离,而且传得神乎其神。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在朝里多多少少也是显赫的人物,然而,唐太宗死后她却被赶出宫外,来到白鹿原上一个小寺庵内栖身。只是传说,无有历史记载。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又迎她回宫,甚至爬上了“昭仪”、“皇后”这种让人羡慕的位置。


虽然已经贵为皇后,但武则天却忘不了她在白鹿原上小寺庵里那段经历。所以下令把她曾“依经孤守”的小寺庵大肆扩建,改名太平寺,委派和尚法明担任太平寺主持,并监工修造。
小寺庵变成“太平寺”,规模越来越大,前殿后殿,侧殿偏殿,一应俱全。随着太平寺各种设施逐渐齐全,僧人尼姑不断增加,香火越来越盛,梵音缭绕,盛况空前,太平寺渐渐成了白鹿原上独一无二的大寺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几年,白鹿原大旱,土地龟裂,三年六料不收,饿殍遍野。村里一个有点文墨的老先生为了拯救村民出水火,就编了一首歌谣镌刻在石头上,偷偷地埋在武则天兴建的太平寺里面。偏不偏,时间不长,这块石头就被太平寺主持法明和尚发现了。他觉得出人头地的时候到了,立即报官,将刻有歌谣的石头送往县衙。


时任县令薛纳看了看石头上写着“祥瑞宝地白鹿原,天宫圣母临人间。永昌帝业女华才,天下太平万民安”。知道这是说皇后武则天将施福于白鹿原,不敢怠慢,立即上朝禀奏。武则天将刻在石头上的歌谣反复念了几遍,逐字逐句分析:“天宫圣母临人间”说她曾栖身于太平寺;“永昌帝业女华才”指的是大唐江山只有靠一位卓尔不群的才女执掌,才能天下一统,万民安乐。武则天看后大喜,笑逐颜开,不但自称“圣母皇后”,并下令立刻给白鹿原灾民赈粮百万担,以解民倒悬。
有这百万担粮食,白鹿原百姓度过了饥荒灾年,再也不怕挨饿了,纷纷感激曾经在太平寺居住过的武则天。
女娲村的老百姓在那个出主意、埋石头老先生带领下,走进太平寺,感谢法明和尚,是他“发现”了那块石头,是他将石头“呈”往县衙,以至武则天怜念受灾的老百姓,才发放百万担粮食救灾民出水火。法明和尚受宠若惊,立即提议改女娲村为李华村,原因是李唐王朝出了个“女华才”,“李、华”二字组成村名,那是对朝廷恩典的回报。
从此就有了李华村这个名字。


后来,法明和尚和李华村那位文人相处甚笃。再后来,两人合作编了一本《大云经》,为武则天登上皇帝位大造舆论,书中说:佛祖预言,“净光天女将君临一国,与弥勒佛合为一体,母仪天下。”
从李华村太平寺走出去的《大云经》,终于传到了武则天手里。她如获至宝,看了又看,对号入座,认为自己就是净光天女,是弥勒佛再世。于是,自立皇帝的念头就产生了,而且越来越强烈。终于废睿宗李旦,登上则天楼宣布改唐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登上皇帝位之后,对李华村旁边的太平寺再加修葺,寺院规模越来越大。她视太平寺为家祠,派大量僧尼入驻,为母祈福。
由于李华村这个名字和一位女皇的故事连在一起,所以越叫越响,大家把女娲村这个旧名字几乎忘掉了。“李华村”从唐代一直叫到今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