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期 朱熹】|治国勤政,建立庞大理学体系

【320期 朱熹】|治国勤政,建立庞大理学体系

00:00
07:36



朱熹,世称朱文公。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年少求学


宋朝建炎四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宋朝绍兴五年,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六岁时,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向父亲问日、问天。绍兴七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绍兴十三年,朱松病逝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刘勉之、胡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


绍兴十七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次年,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


重建书院


淳熙五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当年适逢大旱,灾害严重,朱熹到任后,即着手兴修水利,抗灾救荒,使灾民得以生活。十月,朱熹行视陂塘时,在樵夫的指点下找到白鹿洞书院的废址。


经朱熹的竭力倡导,到淳熙七年三月,白鹿洞书院很快修复。朱熹在南康军任上,为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



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


《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成为国内外教育家研究教育制度的重要课题。


治学勤政


淳熙九年,朱熹52岁时,才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修改《四书集注》,临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章句》。


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元朝迄至明清,《四书集注》遂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成为封建科举的标准教科书。


淳熙十年,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隐屏峰脚下创建武夷精舍,潜心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聚众讲学。淳熙十二年,朱熹到浙江,与陈亮展开义利王霸辩论,力陈浙学之非。



后来,朱熹扩建了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空余时间亲自到此讲课,使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绍熙五年九月,朱熹于行宫便殿奏事。第一札要宋宁宗正心诚意,第二札要宋宁宗读经穷理,第三、四、五札论潭州善后事宜。


十月十四日,朱熹奉诏进讲《大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


LEAD人物君想说,因为志趣爱好千差万别,但是术业有专攻,敢于突破,追求卓越,做好自己领域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喜读悦读1217

    白鹿洞/书院,断句成了“白鹿/洞书院”

  • 听友227537480

    老师,可以讲讲杜甫吗

  • 听见u花开的声音

    141

  • 青创客李忠英

    我是萌姐创客,欢迎咨询哦li364203713带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