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讲【模块十一】纵横捭阖的宏观对冲策略基金

第83讲【模块十一】纵横捭阖的宏观对冲策略基金

00:00
12:09

纵横捭阖的宏观对冲策略基金

大家好,我是好买财富的老乐,欢迎大家回来。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宏观策略的对冲基金。什么叫“宏观策略”呢?核心就在于“宏观”两个字上面。它是从经济周期、增长趋势、国际资金流动以及各种政策等一系宏观因素为出发点,然后去预判这些宏观因素会对各个国家的股票、债券、商品、汇率以及衍生品的价格会造成什么影响,从而做出买卖的决策。另外,宏观策略的操作很灵活,既可以单边做多或者做空,也能多空一起操作。

如果要概括一下宏观策略基金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地域不限,任何国家都能去投;2、产品不限,所有你能想到东西,它都能投;3、方向不限,只要你做对了方向,市场下跌一样也能赚到钱,收益高低全凭操作的本事。因此,宏观策略基金对基金经理的要求非常高。我们熟悉的一些对冲基金大佬,都是玩宏观策略的。比如,通过做空英镑大赚10多亿美金的索罗斯,还有通过做空次级抵押债券,在次贷危机中大赚几十亿美金的保尔森等等。不过,即使是大佬们,也有失手的时候,索罗斯也曾因为错误的压注印尼盾,而损失了6亿美元,而保尔森也曾一年亏掉本金的35%。所以,宏观策略基金就往往给人一种比较激进的印象。

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绝大多数的宏观策略基金相比上面说到的要温和得多。尤其是近几年来,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基金经理对风险的控制也愈发重视,比较注意分散投资,不会在某一个投资项目中下重注,很少再像当年那样孤注一掷地主动狙击某个国家的货币或者是某个品种了。

融智-宏观策略指数

文稿中有一张图,上面是宏观策略基金的平均收益情况,尽管这个统计未必全面,但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至少近5年来,宏观策略基金是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收益差距高达150%,并且宏观策略基金的回撤幅度也不是很大,比如在2015年股灾到2016年熔断这段时间,它基本就没有什么回撤。所以,不管市场涨还是跌,只要基金经理看准了方向,就能赚钱,这也是宏观策略的魅力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宏观策略的一些基本投资思路,让大家能有个概念,以后在挑选这类基金时,也能心里多少有个数。

 

宏观策略与其他策略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投资决策过程。为了方便说明,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就拿16年美国大选,特朗普当选总统为例。当时,就有对冲基金开始逐步加仓美国股票,同时将资金撤出新兴市场,甚至是做空新兴市场的货币和债券。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大致的逻辑是这样的:特朗普的竞选口号是“American first,即美国优先,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同时,他还承诺推出较大幅度的减税政策,这也将利好美国经济。此外,美联储开始加息,美元进入强势周期,这又会进一步促使资金回流美国,从而进一步推升美国的股市。所以,应该做多美国股票。

另一方面,强势的美元,以及美国优先的政策,很可能会对新兴市场的经济体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应当逐步减少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

事后证明,这个判断是比较准确的,美股在特朗普当选后继续上涨,但一些新兴市场的经济则遭到了打击,比如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等。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宏观策略超额收益的来源主要是靠战略上的决策。即投什么市场,以及投这个市场中的哪一类资产,是做空还是做多等等。至于细节方面,比如说买哪一只股票,则不是它考虑的主要方面。

对于如何去判断宏观经济周期对各类资产的影响,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美林证券曾发明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叫做“美林投资时钟”。该模型将经济周期分为复苏、过热、滞涨、衰退四个周期,在不同的周期内,大类资产表现会有很大不同,比如在复苏期内,股票会大幅上涨,这时应该多配置股票;而在经济过热时期,大宗商品价格往往会有较大涨幅;如果进入衰退期,应该加大债券的配置力度。

通常,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朋友呢,你问它美林投资时钟,他都会告诉你上面这些。但是啊,这其实并不是美林投资时钟的核心要点。因为关于经济周期和大类资产的关系,早就有很多人总结过,这不是美林公司的原创。美林投资时钟的创新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判断经济周期的方法。即只需要使用GDPCPI,也就是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两个指标的组合,就能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具体做法是:GDP有高和低两种情形,CPI也有高和低两种情形,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它们两两搭配起来,分别对应出四个周期来。比方说,GDPCPI双高,对应的是过热周期;而GDPCPI双低,对应的则是衰退周期。文稿中有一张图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

美林投资时钟

 

当然了,如果说仅凭这样一个简单模型,就能赚到大钱了,那就想得太美了。事实上,美林投资时钟只是一个参考,实际中的情况未必都与之相符,而且除了经济周期外,现实中还存在众多的宏观变量,比如各国政府的政策、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甚至是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等等,都会对大类资产的价格造成影响,仅用GDPCPI来做决策,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些时候,对冲基金经理运用的还不仅仅是各种经济学知识,而是综合了历史、政治、文化等等方面,才能做出好的判断。

我们就以索罗斯成功做空英镑的故事为例,来看看宏观策略决策要考虑的因素。当时的背景大致是这样的:1992年的时候,东西德国刚刚统一,德国面临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于是德意志联邦银行就提高了利率。但此时呢,欧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却比较低迷,这些国家的政府就搞了低利率想要刺激经济,英国就是其中之一。那么既然其他国家利率低,德国利率高,所以大量的钱就涌入德国。于是人们纷纷抛售英镑,兑换成德国马克。这就让英镑有巨大的贬值压力。

但麻烦的地方在于,当时的欧洲,实行联系汇率机制,简单说就是英镑和马克的汇率要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只要英国还在欧洲的货币体系中,就不能随便让英镑贬值。这就让英国非常为难了,因为尽管英国跟随德国提高利率,可以稳住英镑的汇率,但这会让国内的经济雪上加霜。所以,英国就向德国施加压力,想让德国把利率调低。最后,这个悬念就是德国会不会调低利率。

索罗斯和助手们花了很大功夫研究当时的各方形势,仔细研读德国央行行长施莱辛格的每一次讲话,甚至有一次施莱辛格在演讲完之后,索罗斯还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最后,他们做出了德国一定会维持高利率,而英镑将不得不宣布贬值的判断。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最根本的原因不是什么经济数据,而是对德国历史的分析和把握。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调低利率,德国是很有可能发生通货膨胀的,而德国的官员是一定不会允许国内出现通货膨胀。这是由于当年希特勒崛起,之所以获得那么多支持,就是因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德国人心头的噩梦,避免通货膨胀几乎就是德国的意识形态。而对欧洲的责任再重要,也没有这个重要。与此同时,他们还断定英国一定不会跟随德国加息,因为英国经济承受不了。那么结论就是英镑必然贬值。

我们来回顾下这个决策过程。索罗斯虽然是宏观对冲基金的经理人,但决策过程中的关键思想,压根就不是什么经济数据。而是对各种知识和信息的综合判断。

类似的,前两年美国向日本施压,想要同日本签订一个双边的贸易协定。但是谈了好多次都谈不拢,日本的表态是,要在多边贸易体系的框架下探讨问题。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因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曾逼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这被认为是导致日本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现在的日本政客,没有人再敢去跟美国签双边协议了,否则可能就面临下台的风险。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宏观策略对基金经理能力的综合要求是非常高的,是真正的精英游戏。

之所以说是精英的游戏,下面一组数据也可以佐证。2013-2016年,国内的私募迎来爆发期,宏观对冲策略也迎来了一波野蛮生长,各种伪宏观策略也混杂其中。但是,精英们与一般的宏观对冲基金,回报差别极大。就以2016年为例,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宏观对冲基金,平均回报率超过28%,而排名后四分之三的宏观对冲基金,平均回报率只有1.5%。所以,如果要挑选宏观对冲基金,一定要挑选好公司的产品。当然,可能好公司产品的管理费要高一点,但这是值得的。还有,通常情况下,宏观策略基金都会用到杠杆来放大投资,但一般来说杠杆倍数并不太高,而且基金经理也会做好风控,不必太担心。不过,宏观对冲基金也有一些缺点,主要就是需要等待宏观性的市场机会。而为了等待恰当的机会,基金可能会横盘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但只要抓到一波机会就可能带来30%-50%的丰厚回报。所以,也是比较需要耐心的一类基金。

 

好了,时间又差不多了。最后做个简单小结:宏观策略投资是一种通过分析各种宏观因素,从而做出战略性投资决策,并创造出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它对基金经理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如果要买这类基金,最好得买优秀基金公司的产品,但国内好的宏观策略基金并不多,大家要多加甄别。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是好买财富的老乐,咱们下次再见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盗梦_h6

    太好了,又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