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宝里搜:“秋语荷塘好听”,抽618大红包。
我的公众号:秋语荷塘
这周作业主题:《诗》
诗词要求:体裁不限
交作业前麻烦自查符合格律要求。
每人限交两首。
写明:作业、题目、作者。
出题人:墨尘
截止时间:5月30日中午
1,写诗有感
秘书
蜀道青山诗句赢,群聊高手语连珠语
直白太烂谢师生谢,何日文章意境遇幽
2,-写诗易疯狂
文:康妮
--------------------------
诗人的绝望
就是斧的绝望,
血腥 冰冷
那把厉斧
是单程车票
直通地狱,绝不返航。
鲜血扎染的红盖头,
覆盖着女人
映红了死神的怀抱
从此
那双黑色的眼睛
拒绝一切光明
令日月生辉的旷世奇才
连同那份旷世的爱
一起坠入
激流岛的深海
顾城的理想是在人间建立一个伊甸园,而夏娃可以是复数,亚当则只能有他一个。
顾乡和名满天下的顾城不同,素无文名,相当低调。唯有这本《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是个例外,堪称“厚积薄发”,一出手就令人刮目相看。身为顾城的姐姐,亲眼目睹了弟弟的死亡,试图为被人说成是“杀人犯”的弟弟减轻罪责,同时借此给身心皆处于巨大痛苦中的父母以些许宽慰,这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我们相信顾乡书中的记述是真实的,那么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谢烨是整个激流岛事件的设计者和操作者。只是因为过于自信顾城不会伤害她,最终才死于顾城的斧下。
亦妻亦母的责任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两句话本是用来形容王熙凤的。而谢烨在美丽、聪明、能干并且敢干这些方面绝对不输于王熙凤。不过在其他方面,两人的为人处世则大相径庭。凤姐爱钱,谢烨爱才;凤姐狠毒,谢烨善良;凤姐嫉妒,谢烨宽容。凤姐“明里是一盆火,暗里是一把刀”,谢烨则明里暗里都是一盆火,温暖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样一位美好的女性,怎么会成为一个悲剧事件的设计者和操作者呢?
谢烨和顾城初次相识是在火车上,相恋四年之后结婚,他们的婚姻到惨案发生时已经持续了十年,还有了一个五岁的儿子小木耳。对于他们婚后生活的描述,无论是在与之相熟的朋友们笔下,还是在他们合作(顾城口述,谢烨打字)完成的小说《英儿》中,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谢烨对顾城的照顾无微不至,谢烨不在身边,顾城连自己的袜子都找不到。
顾城只上了五年小学,“文革”就开始了。他在干校放了五年猪,回到北京又干了五年木匠活,“文革”结束后不久,便脱颖而出,一跃成为诗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顾城自己在《英儿》一书中写到,他是因为追求谢烨时,“写出大量情深意切而又话语颠倒的篇章,从而变成了一个诗歌流派的重要诗人。”说得直白一点儿,是对谢烨的爱成就了这位天才诗人。
没有人能够否认,顾城和谢烨之间爱情的初始阶段是非常真挚而美好的。但是,顾城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结婚之后,谢烨渐渐发现,她不仅要做一个妻子,还要做一个母亲,细心照料好这个“任性的孩子”。
谢烨无愧为一位“伟大的女性”,为人之所不能为,以她博大的胸怀,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这一亦妻亦母的责任。
裂痕化为深渊
在他们婚姻生活的前半段,谢烨对顾城的爱使她毫无保留地付出了顾城要求她付出的一切。
刚到激流岛上的时候,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那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生活中的一切都要靠自力更生。而面对这一切,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谢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就在这时候,一个真正需要她母爱的小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小木耳降生了。身为父亲,顾城对儿子的降生感到的不是喜悦,而是困惑和恼怒。
顾城的理想是在人间建立一个伊甸园,而夏娃可以是复数,亚当则只能有他一个。出于这种理念,他把小木耳视为一个入侵者,不但没有父子之情,甚至不愿和儿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谢烨实在是太难了。对于她来说,身边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孩子,另一个也是孩子。一个无知,一个任性。无知的不懂事,任性的不讲理。谢烨在这样的困境中苦苦地挣扎了两年,终于在无奈下,把小木耳寄养在了一位毛利老太太家中。 这件事使得她和顾城的婚姻出现了第一道、也是最深的一道裂痕。
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痕化为深渊,最终吞没了这两个曾如此相爱的生命。
如果谢烨只是一个普通的女性,那么她多半会带着儿子,离开丈夫,一走了之。但是谢烨却没有作这样的选择。她知道顾城离不开她,她不想让这个天才诗人因自己的离去而就此垮掉。
邀请英儿入岛
当问题刚一出现,聪明能干而且敢干的谢烨,就走了一步险棋。她和顾城一起,向远在北京的一个女孩英儿发出了邀请。这位英儿,曾在他们离开中国前,当着谢烨的面,就和顾城互相表白过爱意,并在他们离开中国后,一直和他们有信件往来。
谢烨为英儿办好了一切相关的手续,英儿如期而至。
英儿上岛之后不久,便与顾城共坠爱河。而他们做爱时所用的避孕套都是谢烨提供的。
谢烨为什么能够如此冷静地面对这一切,其中的原因在惨案发生后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谢烨想借此显示她的大度和宽容,有人说这是谢烨屈从于顾城淫威之下的无奈之举,还有人说这是谢烨缺乏现代女性独立人格的表现。
我认为,这些说法听上去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也都失之于偏颇。在我看来,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可信,也更符合谢烨的性格和她当时的心理。这种说法认为,谢烨之所以有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她希望英儿能够取代她的位置,使她得以带着儿子,从容脱身,而顾城也不会因此垮掉。
于是她请来了英儿,希望这个同样为她丈夫所爱的人能够取代她的位置。可是谢烨没有想到,顾城在与英儿双宿双飞之际,并没有减少对她的依赖,并且把她和英儿都视为自己的妻子。哪一个也不想放弃。同时,顾城对儿子小木耳的态度越来越恶劣。一天,小木耳正在玩耍,顾城一脚就把才两岁的儿子从沙发上踢了下去。英儿抱着大哭的孩子跑出门外。
谢烨绝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面对这样的局面,谢烨心中的纠结,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的困境,谢烨不能不想下一步的解决办法。
可以这么说:谢烨的每一个设计和操作,都是顾城逼出来的。
“我能承受他死,不能承受他活”
就在谢烨进退两难之际,德国的一个文化基金会向顾城发出了邀请,并提供了一笔写作经费。谢烨很高兴,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她希望能和顾城一起,带着小木耳,一家人同赴德国。可顾城的态度却是“英儿去我才去。”“木耳要去我就不去。”夫妻二人为此争执不下。最后,在谢烨的坚持和英儿的劝说下,顾城总算是让了一步,同意和谢烨一起去德国一年,英儿和小木耳则留在岛上。
谢烨和顾城一同离开激流岛,来到德国。在小岛上经历了将近四年艰苦生活的谢烨,终于又一次呼吸到了现代都市中的空气。(对于顾城而言,只要有谢烨在身边,哪儿的空气都差不多。)
来到德国后不久,谢烨就有了一个狂热的追求者——来自中国大陆的流体力学博士大鱼。而谢烨对大鱼也产生了感情。一天,两人私下里的交往被顾城在无意中发现,夫妻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顾城第一次对谢烨动了手,掐了她的脖子。
这件事过去后不久,此前一直和他们保持着通信联系的英儿,忽然没有了音讯。当顾城得知英儿是和一个在岛上教气功的洋人老头一起失踪时,他的精神几乎崩溃。又是谢烨像母亲一般抚慰了顾城,对他说:“你要死,也得把书写完再死。”谢烨所说的“书”,就是后来人们读到的小说《英儿》。当他们回到激流岛时,这本书已经脱稿,正在联系出版。
在回到激流岛的那最后十四天里,谢烨真的是想要顾城死。因为她不止一次说:“我能承受他死,不能承受他活。”而且她在岛上的种种作为,如果不是想要顾城死,则很难做出其他的解释。
那么,谢烨为什么一定要顾城死呢?
原因只有一个字:爱。
爱和死是一对孪生姐妹,一个出场,另一个也绝不会缺席。
然而,当《英儿》一书中的顾城自杀后,现实生活里的顾城却不想死了。他说他梦见了小木耳,说他爱小木耳,说他要和小木耳一起生活下去。
对此,谢烨只说了两个字:“晚了。”
顾城说死至少说了十年,如今面临绝境,却像深山里的白毛女一样,唱出了一句“我不死,我要活!”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当初,是谢烨成就了这位天才诗人;如今,又是谢烨,为这位天才诗人的一生画上了句号。只是她没有想到,顾城的句号也结束了她自己年轻的生命。五岁的儿子小木耳一夜之间失去了父母。
3,作者/超然台
诗 论
天才在左痴癫右,要想作诗先学愁;
魔鬼天仙两不厌,云山雾罩尽风流。
4,《新钗头凤~作诗苦》
文/蓝姐姐
红酥手,千般柔,满怀情绪写诗愁。
早补课,晚查表,一腔热血,两年筹谋。凑凑凑。
书翻旧,人空瘦。意思还是没参透。
撒点墨,纸笔搁,心情虽在,诗句难酌。魔魔魔。
5,做 诗
弄啸堂
拈断胡须五六根,得成诗作已黄昏。
白头吟咏添闲趣,过鸟人生留一痕。
6,破阵子•理想与现实/诗仙与苦吟(哪个题目由老师决定?)我是谁?
作者/超然台
雪月风花随性,
金戈铁马纵狂。
妙手惊鸿声泪乱,
鬼斧横空云水扬。
一挥三万行。
只字推敲魂断,
片句斟酌神伤。
点墨苦求须捻尽,
借酒寻愁问柳忙。
为诗病几场。
7,学诗
小编
少年李杜入心歌,老大寻踪苦乐多。
今日诗成抬眼看,丝离烟鬓半疯魔。
8,喝火令·品唐韵
文/拈花狼
细品唐时月,
轻登画里楼。
浩如烟海泛扁舟。
倾尽别情离恨,
何处遣浓愁。
夜夜携书叙,
声声和泪收。
且将悲苦寄云流。
也有诗魂,
也有韵悠悠。
也有万千吟唱,
字字上心头。
20200525于恩施
9,写诗难
文/贤善
(中华通韵)
海棠红楼潇湘泪,曲水兰亭右军序
堪羡古人八斗才,我今苦想无一句
——2020.5.25
娥皇、女英,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也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湘江之间。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
寄兴寓情 各言志趣
——《红楼梦》咏白海棠诗赏析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写红楼儿女第一次结诗社,先是海棠社咏海棠诗,然后第三十八回再结菊花社吟菊花诗,最后以讽刺诗《螃蟹咏》结束。这是一段完整的故事情节。
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宝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观园内“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这时,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菩孝敬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诗社。海棠社参加的人有探春,宝钗,黛玉,宝玉,湘云,李纨,迎春和惜春一共八个人物。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并声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迎春别号)、藕树(惜春别号)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李纨说的“四个”,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作者一共安排了六首七律《咏海棠诗》,其中探春、宝钗、宝玉、黛玉各作一首,史湘云后来补作两首。并且还规定了作诗的规则:第一限题,即六首诗都以白海棠为题目;第二限韵,即依次用“门、盆、魂、痕、昏”五个字为韵脚,而且六首七律的韵脚要求词序相同,不许混不许乱。平心而论,这样的要求标准很高,不妨看做作者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些诗多半都“寄兴寓情”,各言志趣。作者甚至把人物的未来归宿也借他们的诗隐约地透露给读者了。凡此种种,要使每一首诗都多方关合、左右逢源,必须经作者惨澹经营、匠心独运,才能臻于完美的境界。
咏海棠诸诗以及后面的咏菊诸诗,每一首都“诗如其人”,把大观园群芳每个人的思想、情趣、品格都表现出来,同时也通过其中词句隐示了他们的命运。
下面对这六首诗作简要赏析。
咏白海棠
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这首诗的首联写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在斜阳寒草、苔翠盈映衬下,显得十分清幽。颔联以玉和冰雪喻白海棠花。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又韵》诗:“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同时,这又是以花拟人,把它比作仙女,因为《庄子.逍遥游》曾说美丽的神人“肌肤若冰雪”。此联赞美白海棠花的精神比玉还高洁,花瓣似仙女使人迷恋陶醉。颈联说:白海棠花蕊芬芳娇弱无力,深夜的月亮照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尾联的意思是:不要说白海棠像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
探春这首诗以美女喻花,写出了白海棠的美丽姿态和高洁精神,这也是她本人的写照。“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绢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这首诗的首联写主人公珍重白海棠的美丽姿容,白天也关上门,并亲自拿着手提水罐浇灌花盆。不仅描述了对白海棠的珍爱,闭门护理,亲手灌水莳弄,十分精心,还可以看出主人公的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颔联意谓秋阶旁有洗去胭脂的倩影,露砌边招来冰雪的精魂。写出白海棠的质朴本色。颈联意思是淡雅之极才知道花儿更加艳丽,花儿愁多怎能没有痕迹。赞美白海棠花的淡雅艳丽、怯弱姿态。尾联说花儿要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也应使自身保持清洁;美好的姿容默默不语一天又到黄昏。赞美白海棠的素洁矜持。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胭脂洗出”的注脚。“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似乎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是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的话,后者则说冷落孤寂。“淡极始知花更艳”,指薛宝钗之“罕言寡语”、“安分随时”,能笼络人心,得到上下的夸赞。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竞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可聊备一说。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这身份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份。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从本质上说,她不是恶人,更不是阴谋家,她的未来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咏白海棠
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沼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首联写白海棠花的容颜浅淡映着一重重门,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盛像雪一样长满盆。颔联写白海棠像贵妃出浴肌肤如冰雪;又像西施捧心心灵似美玉。颈联写白海棠花晨风中摇曳如含忧愁千点;经夜雨浇灌更增添了一道泪痕。尾联写白海棠如有情意,听着捣衣声怨笛声送走黄昏。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怨笛也与悲感有关。
社长李纨评这首诗说:“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说:“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
宝玉的这首诗寓意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就是宝钗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咏白海棠咏宝钗。宝钗长得“肌肤丰泽”,和杨贵妃同具健康丰满的美。第三十回书中宝玉就曾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的话讥诮过她。“捧心西子玉为魂”,是借咏白海棠咏黛玉。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和西施同具病态柔弱的美。第三回书中宝玉送黛玉的“颦颦”称呼,就是“捧心而颦”的意思。“冰作影”是形容宝钗的肌肤,“玉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灵。“晓风不散愁千点”,是暗示宝钗日后寡居时的苦闷;“宿雨还添
泪一痕”,则显然是喻黛玉善哭,身世悲催。最后两句似乎是合说钗、黛都对宝玉大有情意,但结局都不好。
这样分析这首诗,不是说宝玉已经预知了未来,而是说曹雪芹为宝玉拟作这首诗时,有意暗示了这些内容。其他人的诗亦与此同。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没作。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掷与李纨等人,表现了黛玉才思超常的敏捷。
黛玉的这首诗,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表明了黛玉鄙弃污浊世俗的孤傲品性,孤独寂寞的感伤情绪以及才华横溢的才情。
诗的首联上来不是直接写花,而是先写赏花的人。“半卷”、“半掩”写出赏花人的娇媚含羞之态,与花映衬;“湘帘”是湘妃竹做的帘子,这里切合黛玉“潇湘妃子”的身份。历来以“冰玉”比喻花的素淡纯洁,黛玉则从花想到育花的土和盆也当非同一般,因而喻为“冰”“玉”,显得别具风采,又写出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格。颔联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资质的皎洁;下句以梅花喻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这里用“偷来”“三分白”、“借得”“一缕魂”,构思巧妙别致。这是化用了宋代卢梅坡《雪梅》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颈联上句喻白海棠花像月中仙人缝制的白衣;下句喻白海棠又像秋天闺房里哀怨的女子在擦拭泪痕。对这两句诗,脂砚斋有评论:“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诗句隐中描写的当是黛玉的自我形象与心境,又含有借“仙人缝缟袂”暗示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的薄命早夭,借“拭啼痕”点出黛玉以泪还债之意。尾联写白海棠含羞带怯地独立深夜西风之中,寄寓了黛玉满腹忧伤却无处倾诉衷肠,只得听任西风摧残的凄凉心情。 在《咏白海棠》中,林黛玉的诗又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道出了自己的身世。“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如李纨所叹,“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如宝玉所赞,“从何处想来!”黛玉亦如一朵白海棠,具梨蕊之娇洁,又借得了梅花芳香孤傲的品性。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反,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份。“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月窟仙人”不就是“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李纨从“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稳的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宝玉理解了她
的诗的内蕴,要求重新评价薛、林诗的高下,被李纨顶了回去。
白海棠和韵二首
史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情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价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海棠诗社刚成立时,湘云不在场。过后,宝玉特意把湘云请来。湘云来后,兴头极高,立即依韵和了如上两首。
湘云是十二钗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除了黛玉,宝钗就要数到她。她像宝钗一样健美,像黛玉一样聪明,是一个介于薛、林之间的人物。
第一首里的“自是霜娥偏爱冷”、“秋阴捧出何方雪”,隐指吃“冷香丸”的冷美人薛宝钗;“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隐指在苦恋中魂牵梦惹、沼渍不干的林黛玉。第二首里,为“悲秋”而“断魂”的是林黛玉。被“晶帘”隔破的花影,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水中月”、“镜中花”之类关于宝、黛爱情的判词。相对的,花难寻偶、玉烛滴泪等句,也像是隐指宝钗未来的“寡居”生活。
湘云的诗说了宝钗,又说了黛玉,也就等于说了她自己。虽然我们已无法知道曹雪芹如何写她的结局的具体情节,但“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判词已说明了她的结局同样是凄惨的。她将像黛玉那样为婚姻悲剧而哭泣,像宝钗那样过孤寂无着的生活,当然情节不会雷同。
细细琢磨,可知曹雪芹为书中人物代拟的这些诗用了苦心,读者不可忽略其寓意。因为这些诗既要咏物,又要加进寓意,两面都要兼顾,诗意就要朦胧些,这也为我们理解诗句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0,题诗
墨尘
痴迷半世少知音,莫负诗心习古今。
择句寻章觅七言,推平敲仄和五音。
虽无丝管自雅韵,因有深情泪满襟。
吟罢低眉还独斟,且歌且乐且徐行。
庚子闰四月初四墨尘于延安
老师,您认识秋雨夜色吗?
云也悠,雾也悠,阴雨绵绵来洗楼。残红如遇秋。 天忧愁,地忧愁。恰似一江春水流。不知几日休。
秋语荷塘 回复 @i若水: 谢谢朋友
🐜🐜🦀🦂
好!
秋语荷塘 回复 @愿为西南风_赵: 好吧
老师,抱歉,那条奇怪的评论是他人以我的名义发出的,向您表示诚挚的歉意!
秋语荷塘 回复 @愿为西南风_赵: 没事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