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游【新传5分钟】传播第四章(下)小朱学长

觅游【新传5分钟】传播第四章(下)小朱学长

00:00
04:54

今日学习内容:《传播学引论》第四章符号互动(下)

音频:小朱学长


 

 

知识点一人际传播的定义与基本条件

李彬认为,所谓人际传播,乃指人们相互之间面对面的亲身传播,所以又称面对面传播、人对人传播。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的核心,一切其他类型的传播包括大众传播都围绕着人际传播、服务于人际传播,都是人际传播的延伸或扩展。

人际传播的核心在于经由符号而结成的一种关系,传受双方少不了要具备编码与译码的能力。

人际沟通的内在机制是,传受双方拥有相同、相通的经验范围,这种共通的经验范围重叠的越多,信息流通中的阻碍就越少。人际传播的外在条件是交流情景,任何交流都处于特定的时间地点、离不开特定的情景。经验范围和交流情景共同构成了人际传播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二舆论领袖

舆论领袖(opinion leaders)的概念由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又称为意见领袖,指传播活动中一小部分活跃分子,他们对某方面的事态比较关心与解,能向身边的公众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并做出解释。

舆论领袖的特征包括:①人数不多,只是公众中的一小部分成员;②舆论领袖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并非所有方面都能担当领导舆论之任;③舆论领袖必须上通媒介,下连公众;④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的中间、过滤环节,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信息传播的影响,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知识点三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理论由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是指媒介化时代的信息,总是先由媒介传到社会成员中的少数舆论领袖,然后再由舆论领袖向全体公众扩散。由于这一信息流程分为两步,所以叫两级传播。两级传播中,第一级的传播属于大众传播,第二季的传播属于人际传播。

两级传播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两级传播理论忽略了大量信息其实是由大众媒介直接流向社会公众而不经过舆论领袖的事实;其次,该理论将大众传播中的受众截然地分为主动与被动、领导与追随两类,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后,信息传播可能并非两级而是多级的。

 

知识点四创新扩散论

1962年,罗杰斯和休梅克通过调查农村中的新事物(新品种、新农药、新机械)的采用和普及过程,出版了《创新的传播》一书,该书对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创新扩散理论。

1971年,罗杰斯和休梅克提出了创新扩散模式,认为创新扩散的过程分为前提、过程和后果三个阶段。

他们将过程阶段分为四个步骤——了解、劝服、决策和证实。创新的采用者分为五类:①革新者。②早期革新者。③早期追随者。④晚期追随者。⑤滞后者。创新事物传播的过程呈“S”形曲线,即在采用开始时速度很慢,当其扩大至接近一半时速度加快,而当其接近最大饱和点时又慢了下来。罗杰斯和休梅克的研究表明,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是新事物传播与说服人们最有效的途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