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奥最新长文-正在改变的世界秩序:财富与权力大转移背后的规律(中)

达里奥最新长文-正在改变的世界秩序:财富与权力大转移背后的规律(中)

00:00
10:44

3.。。历史更迭与如影随形的周期。。

如前文所述,人类长久以来的进步,靠的是不断将事情做的更好,也就是提高生产力。长期而言,学习并不断提高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力量;尽管经济周期波动,短期而言也很重要,但无法改变长期趋势。下图显示了过去500年全球人均生产值(估算的实际GDP)的变化,也可说明这点。

藉由这种自上而下的全局视角,我们可观察到早期全球人均产出增速十分缓慢,但到1800年左右增长曲线斜率骤然变陡,反应出生产效率快速提升。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全民教育水平提升,以及将教育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种变化由许多因素导致,最早可追溯至15世纪中叶欧洲印刷机的发明(中国很早便使用过),这提升了更多人的知识和教育水平,并为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作出贡献。

 

教育普及也令财富和权力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在农业经济中,君主、贵族和教会共同拥有土地并借此牟利;而在工业经济中,资本家创造并拥有生产资料,并同(世俗)政府共同维护一套令他们可持久牟利及掌权的制度。换而言之,这套体制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运作;在这种体制中,财富和权力来自教育资源、创新能力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结合,并由当权者和那些控制资本和教育资源的人把持。尽管这套制度曾被共产主义(过去尝试均告失利)和社会主义(人们正辩论这种结合财富和机会平等的社会制度之优劣)挑战。但先由受教育者发明创新,随后转化为生产 ,最后借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共生政府体系分配利益,一直是成功的模式。

 

但在生产率相对平稳上升的轨迹背后,却是见证了繁荣和萧条、经历过革命与战争的动荡时代。但这些动荡时期,相对于长期的进步趋势仍显得微弱,因此在图表中仅呈现微弱摆动。这些摆动对我们个体来说似乎很剧烈,不过是因为我们的人生既短暂,又渺小。

 

以1929-1945年间大萧条和战争时期为例。对我们而言,这17年是漫长且充满震撼的。下面这张反映了这段时期(经济情况)的图表,摘自上文(反应两百年变化的)折线图。如你所见,大萧条期间人均GDP下降了约10%,随后又得以恢复,同时美国股市下跌了85%。紧接着大萧条的是二次大战,提高了军需品产量。但由于大量生产资料被毁,称这段时期为“大生产时代”是不准确的,即使因人均计亦是如此。战争尾声时,全球人均GDP下降了约12%,一大部分因战败国经济崩溃所致。

尽管我展示的第一张图表反映了全世界(尽我们最大能力)生产力状况,却没有显示国家间发生的财富和权力转移。下图显示了过去500年间11个世界大国的相对财富和国力。这一财富和权力指数由八个指标计算而得,我将在稍后详细介绍。即使这些数据因年代久远未尽准确,但仍完美反应宏观趋势。如你所见,几乎所有大国都经历了崛起和衰弱期。粗线是四个最重要的大国:荷兰、英国、美国和中国,他们分别掌握历史上最近的三种储备货币。对美国来说是现在时,英国是过去式,而荷兰则更早一些。我之所以提到中国,因其已成长为第二强大的国家,并且在1850年前大部分时间一直如此强大。

1.尽管中国地位在19世纪后急剧下降,但它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在商品贸易上始终超过欧洲);

2.荷兰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在17世纪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

3.英国循荷兰模式,在19世纪达到国力巅峰;

4.最终,美国超越数者,并保持世界强权长达150年,其地位在二战和战后尤为明显。如今,中国正迎头赶上。

 

下一张图表则追溯到公元600年,为了让图表看上去简单些,我把上图的500年包括在内;尽管11个国家,12次主要战争和500年漫长历史很难用“简单”形容。在下一张涵盖时期更长的图片中,我省略了标识战争时期的阴影,令图片更清晰。

如图所示,在1500年前,中国几乎总是最强大的,尽管阿拉伯帝国、法国、蒙古、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也曾崛起。

 

 

。。我们如何衡量国家的财富与权力水平。。

我在前两张图表中衡量各国财富和国力的指数,基本由八个指标平均而得。他们是1.教育;2.竞争力;3.科技水平;4.经济产出;5.贸易份额;6.军事实力;7.金融中心实力和8.储备货币。稍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权力的衡量标准,但让我们先关注这八个关键要素。

 

我们以国家成为全球头号大国年份为原点,列出前后各120年各项指标的变化。下表为多国平均数据,但大部分权重被赋予三个拥有储备货币的国家(即美国,英国和荷兰)。

这些图表很好地讲述了大国是如何崛起和衰弱的,稍后我还将引入其他因素,但在此之前先让我简单介绍下周期。首先要留意的是,所有这些指标在大国崛起前后都呈弧形,是因为这些指标总是相辅相成。即在教育、竞争力、经济产出、世界贸易份额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可合乎逻辑地转化为其他优势或劣势。例如,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会创造出缔造出更具创新性,竞争力和生产力高的社会。

 

我称呼这种国力的上下摆动为”大循环“。请留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的先后顺序,因为它反应了大国兴衰的过程。例如,教育永远是领先指标,而储备货币地位的变化则姗姗来迟。这是因为强大的教育会为大多数领域带来优势,包括创造世界上最广为流通的货币。如同世上的通用语言一样,习惯将放大货币本身的实力,令其更持久地流通。

。。4.。。大循环。。

广义而言,我们可把大国的崛起和衰弱分为三个阶段:1.崛起阶段,特征是获得竞争优势;2.全盛阶段,国家保持强大实力,但逐渐为失去竞争优势埋下苦果;以及3.衰弱阶段,国家各方面的自我强化机制均告衰退。

 

简而言之,当国家拥有如下特征时方可走上坡路:

 

1.强而有为的领导:是一切成功要素的前提,包括……

2.良好的教育:不止包括教授知识和技能,还包括……

3.坚如磐石的美德、公民素养和强烈的职业道德:它们借学校和家庭教育传承,并助力公民社会达成如下成就诸如:

· 低腐败率和对法治等社会规则的高度尊重

· 人民不仅能够团结,还具有为何需要团结的共识:当一群拥有充沛知识、先进技能、善良美德、良好公民素养人团结一致,便会创造出:

4.一个良好的资源分配体系,而且能够…

5.吸引全球最优秀人才,这是国家成功的最重要条件,紧接着,这个国家就会…

6.获得在国际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令国家收益远大于支出,促成

7.强劲的收入增长,助力于…

8.增加基础设施、教育、研发投资,从而获得

9.更高的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的提升意味着生产力和财富水平的同步提升,当国家的生产效率足够高时,他们可投资并发展出:

10.新科技:这些新技术将具备商用或军用价值;随着这些国家借如上因素更具竞争力,他们会在

11.国家贸易体系中占据更多份额:这令他们必须建立:

12.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贸易路线,并借此扩大对他国的影响力。藉由经济上的优势,他们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

13.金融中心,能够汇聚和融通资本:(在荷兰帝国称霸世界时,阿姆斯特丹是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取而代之后,伦敦成为金融中心;而纽约如今地位亦由美国霸主地位而来。但中国也正以上海为中心,发展其金融体系)这些不断扩展的帝国在全球范围内

14.强大的股票、货币和信贷市场:那些在贸易和资本流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其货币自然成为交易媒介和财富储备首选,并发展为储备货币。循此逻辑,荷兰帝国称霸时,荷兰盾是全球储备货币;大英帝国时期,英镑继承这一地位。1944年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时,美国离赢得二战只有一步之遥,显然在经济、财政和军事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将某国货币作为储备货币,自然令该国获得更强大借贷和购买力。如上图所示,一国获得或丧失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的时机,要比它其他各项实力增强/衰退要晚许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