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贫穷时不废学困窘时不懈怠——宋濂(勤奋)

【历史名人】贫穷时不废学困窘时不懈怠——宋濂(勤奋)

00:00
06:41

前言:对于读书的议论文话题,参考可拆解成的分论点:读书需要勤奋、读书需要灵慧(不刻板),读书需要勇于请教。

【标题】贫穷时不废学,困窘时不懈怠——宋濂

【分类】历史名人

【素材概述】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重臣,明初一代的礼乐多由其裁定,其著作宏富,主修了《元史》,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小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于是他经常到有藏书的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夜以继日地抄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池里的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停笔。

宋濂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人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他读书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寻访名师指教。“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素材解读】

刻苦勤奋历来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宋濂之所以能够被明太祖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与他刻苦勤奋的求学经历是分不开的。家里贫苦,无书可读,他就去借,一本本,一卷卷地抄写,即使在数九寒天里仍然初心不改,支撑他的就是这种刻苦勤奋的精神。“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这句话,宋濂用自己的求学经历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注脚。宋濂之所以能够成为几千年不朽的楷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信守约定的契约精神,他能按期归还借来的书籍,才有源源不断的书可读,最后才终成一代大儒。

同类素材还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闻鸡起舞”的祖逖,他们的故事之所以能千古流传,都是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刻苦勤奋的精神在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

 

【适用主题】

   勤奋刻苦,读书,诚信,坚持


【写作示例——勤苦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书为径,以学为梯,勤之,苦之,必有所成!(观点句)

匡衡凿壁勤读,终成博识之才,车胤囊萤苦学,终成饱学之士,欧阳修幼时白荻作笔以勤学,方可位列唐宋八大家,范仲淹夜里凉水沃面以苦读,方可出为名相,处为名贤。再看宋濂,天大寒,砚冰坚,不辍其读,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不怠其学,终预君子之列,缀公卿之后。(事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青春做伴,正好勤读,莫如项羽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不学治国,至死不悟;莫如仲永自负天资不学不读,终泯然众人矣。(分析句)勤于读书,在书山攀登,为成功筑路,苦于求学,在学海拾贝,为梦想扬帆!(总结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兰花溪_mv

    仲永不是他父亲不让读书吗,这么说是不是不太严谨

  • 戈德里克森

    加油

  • 听友240735299

    666